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学书法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文化载体,而由汉字书写发展起来的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更是包孕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理想,反映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书法教学中,不仅是艺术与技法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书法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书法课堂教学 学生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4-0082-02
  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度提倡核心素养的今天,书法课程作为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一个主要选修部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地位。书法既是一种书写技能又是一门视觉艺术,以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和情感教育,通过讲述书法家的典故等,激发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品德意志。因而书法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有着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书法兴趣,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许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特别调皮,好动,静不下来,学习成绩不理想,做事情丢三落四……其实是孩子们专注力不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书法练习能提高学生专注力,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因为学习书法始终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写好每一个字,是大脑指挥手和眼睛配合完成,双手不同动作及其与肢体的协调配合,使大脑的左右半球的技能获得同时发展并增进互相协调能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法养人之德”、“字如其人”、书品与人品相提并论。书法作品看上去简单,但要写得好,却不是容易的事,学习书法,要从点画学起,中规中矩,如起笔、行笔、顿笔,收笔都有讲究,这好像做事,起笔像做事的开端,行笔恰似做事的过程,收笔如做事的结尾。
  因此我在书法鉴赏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资源整合,激发学生们追求积极向上与完美的性格同时主动了
  解书法知识,欣赏书法作品,学习书法艺术,先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书法名家刻苦练字的故事,如怀素书蕉;张芝池水尽墨;钟繇掘墓偷帖;智永笔成冢墨成池等励志故事。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将客观抽象的知识同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方式转向主动合作探究学习。在常规技法训练中,从实际学情出发,变传统书法教学“头正肩平挺起胸,双腿并排脚放平;身子稍微先前倾,自然大方坐端正”,“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等要求,为“执笔一寸高,离桌一拳,上肢自然直”,“双脚并拢与肩同宽”;握笔采用“五指”执笔法,学具统一摆放在课桌的右上角等一系列严谨的要求,克服厌烦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意志力,使学生真正养成敢看、敢想、敢问、敢說、敢做的良好习惯
  2.提升学生书法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书法表面上是对汉字形体的塑造后产生的美感,但其内在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审美思维、艺术理念等真实展现。也是对书法家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在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家人物传记、作品等,都充分说明了这一观点。在品鉴书法作品的艺术美时,重要的是阐释书法作品中蕴涵的内在之美后,引导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提高自身内在精神世界,从而使书法教学达到艺术美与艺术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如在鉴赏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时,先让学生理解颜体——“韧若筋带”的艺术特征,再让学生了解颜真卿一生,刚正不阿,忠贞不渝,临死不屈,他的为人品格同其书法的风格一样,浑厚坚韧,正大方严。《东方朔画像赞碑》中碑书笔笔凝重,字字磐石,筋强骨硬,严正峻峭,这是他把誓死御敌的浩然正气倾注到笔端,并化作其书法的艺术风格;又如柳公权——“笔笔铮骨”,柳体间架严谨,风骨挺拔,故有“柳骨”之谓后,他的为人品格,颇似其书风,字字严正,笔笔铮骨;王羲之“骨硬”等象征意义,使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读懂这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够长久焕发光彩,源远流长,不仅在于书法家巧妙的构思、夯实的基础、精湛的技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艺术作品给大家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更有助于大家思索人生、品味人生、规划人生。在课外积极组织开展书法比赛,让学生大量接触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名言、积极向上的经典诗词,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吸取积极养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激发学生弘扬书法艺术,熏陶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是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和先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瑰宝;是囊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可这样的民族自豪感,在时代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慢慢的被磨灭了,使得近几代中国人迷失了信仰,中国书法在很多人眼里已成了“过去式”,它的光辉历史悄悄的被历史尘埃覆盖。如今的中华民族迈着稳健的步伐跃升为第二大经济体,传统书法艺术的精粹必将得到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发展。教育部曾经制定《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把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马未都教授告诉我们,汉字是中国人的根。中华文明有了汉字的历史底蕴,才能傲然挺立世界五千多年。
  如在鉴赏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欧体”的艺术特征,而且要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高丽国千里跋涉,派遣使臣来我国求(欧阳询)书法墨迹,以为宝藏的故事;鉴赏文天祥——《过零丁洋》作品时,要让学生体会到文天祥吟咏的是自己悲壮的战斗历程,抒发的是自己慷慨的爱国情怀,大义凛然,就像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个人的生死与民族大义相比,死不足惜!表达了文天祥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美德的崇高表现;鉴赏岳飞——《满江红》要让学生理解《满江红》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的艺术特征,更要让学生了解其词表达了岳飞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 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在书法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
  总之,书法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是书法与传统文化融合,它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深刻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不断提升教学的全部精华,把美育工作做到更好,更好的去实践德育在美术学科教育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关于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2]钟明善.书法基础与欣赏.[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3]钟明善.书法基础与欣赏.[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4]沃兴华.中国书法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朱前永.论书法教学的德育功能[J].现代教育论丛,2007(07)
  [6]刘晓光.书法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J].文学教育(下),201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