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地理教学中“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人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地理学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青少年的生存态度和人生观教育能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地理视角解读传统文化,并结合教学实践,解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理基因,探寻传统文化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地理课程;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7-083-1
  初中地理课程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在地理教学中“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选择恰当时机植入传统文化,为地理教学添彩
  教师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地理教学素材,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流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植入传统文化,要突出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地理知识点,探寻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背景,为地理课堂教学添彩。
  在导言处植入传统文化,为课堂教学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知欲。如讲《中国河流——黄河》这一节,上课导入设问:为什么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入海不复回”、“跳进黄河洗不清”、“河水一担,其泥六斗”?把古诗词、谚语引入课堂,从地理角度去寻找文化产生内在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困处植入传统文化,对所授地理知识往往有支撑、论证和说明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如辨析“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以土地资源为例,在利用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保护和培育,方能不断更新、再生,永续利用,我让学生解析诗句为什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通过诗句的引用,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学情反馈处植入传统文化,既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可以巩固学生地理知识,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生动。如在讲“我国气候特点”进行课堂小结时,我利用我国的传统民居,让学生说出在我国民居的空间分布,并说明分布的原因。把传统文化和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选择合适素材植入传统文化,为地理教学增料
  地理教学中努力挖掘传统文化的地理元素,注重对知识点的重组整合,构建地理素材资源库,教学时找准知识链接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知识呈现更加具有立体感,真正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如在讲授“我国农业分布”时,我把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引入课堂,结合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农业、饮食与地理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从饮食文化中探究出地理的基本原理。
  【案例1】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析中国饮食文化(“南米北面”、四川人爱吃辣、新疆人爱喝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秦岭淮河一线年降水量约是800毫米,该线以北地区多处在半湿润区,水资源不足,粮食作物以小麦、高粱为主,面粉是主要食材,所以北方常以馒头、面条、饺子、烧饼等面食为主。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地处湿润区,水资源充足,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大米是主要的食材,南方常以米饭、米线、米粉、米糕、粽子、汤圆等米食为主。
  四川地处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少地区,潮湿多雾,有“蜀犬吠日”之说,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且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促使汗液排出,达到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功效,有益于身体健康。
  新疆人对茶情有独钟,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常以茶待客,这和新疆的地理环境及人民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新疆深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加上饮食中肉食比重大,蔬菜少,喝茶满足和补充蔬菜中的一些营养,又解渴助消化。
  三、选择恰当方式植入传统文化,为地理学习架梯
  地理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方式植入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探索精神,从而转化为一种文化能力和人生智慧,这是地理教师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中国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教学为例,构建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案例2】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析中国传统民居(窑洞、蒙古包、四合院、吊脚楼、口袋房等)与地理环境关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双向并行、共生互动教学方式,努力构建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A1环节要明确教学目标,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解释传统民居的成因,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分组;A3环节要明确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民居图片和文字素材,每个合作小组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梳理,探究传统民居形成的地理环境背景,归纳成微课题,可以制作成PPT,也可以用手摘报的形式在课堂展示,在组间互评的基础上,教师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析,各组针对合作中出现的不足再修正、整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从中体会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還学会运用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解释传统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个国家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是民族复兴和发展的灵魂,青少年有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华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积淀形成的文化因子,文化的形成就具有地理的基因,地理学科特别适合传播、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地理教师结合课程标准,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教学中加以融入和渗透,把地理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整合起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思想性、趣味性,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滋养学生的心灵,为德育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5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