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钢琴作品《梦天》创作中的民族烙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钢琴作品《梦天》是我国音乐创作史上第一部以西方“十二序列音”为创作技法的经典钢琴作品。作曲家汪立三先生从唐代诗人李贺的七言诗《梦天》中获得创作灵感,将古代诗句中出神入化的艺术表现力转化成钢琴音乐的表现手法,引领了当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前瞻性和先锋性。汪立三先生的创作极具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风格,个性独特、颇具新意。本文以钢琴作品《梦天》为例,探究汪立三先生作品中“独一无二”的民族气质。
  【关键词】钢琴;梦天;汪立三;创作;民族烙印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不过百余年。在此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钢琴音乐创作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钢琴音乐在创作技法上结合西方音乐艺术的形态和语言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了大量个性独特、颇具新意的作品,呈现出多层次与多元化的特征。我国著名作曲家汪立三先生就是这一领域的杰出贡献者。汪立三先生钟情于钢琴作品创作,为数不多的作品却表现了惊人的创作才能和艺术造诣。汪立三先生的作品大多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但每一部都是“外国人写不出的作品”。本文以汪立三先生运用“十二序列音”为创作技法的经典钢琴作品《梦天》为例,探究汪立三先生极具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作曲风格的成因。
  一、融入了诗意的文化底蕴
  汪立三先生出生在书香门第,祖父是前清进士,父亲从复旦大学和东吴大学毕业后创办学校,母亲是大家闺秀。受家庭浓郁的传统文化熏陶,汪先生自幼饱读老子、庄子,李白和苏轼的诗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音乐有使用文学性或形象化的标题的传统。标题音乐是一种用文字说明作曲家意图并引导鉴赏者理解作品的一种器乐体裁形式。作品的标题常常是音乐的内容概括或者情绪暗示。汪立三先生自己也喜欢给自己的作品题诗。在组曲《他山集》和《东山魁夷画意》里,每一首乐曲都被赋予为作品创作的诗。汪先生的题诗大气唯美,饱含深情,创造出一种与音乐交融的画面。但是对于题诗,汪先生曾谦虚的说:“这些题诗,不想限制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主要是把乐曲中言犹未尽的意思写出来。演奏者或欣赏者若对题诗有兴趣,可据此来理解音乐,若不喜欢,尽可将其弃之一旁,任由个人自由想象。”
  诗人李贺素有“诗鬼”之称,作品颇具浪漫主义意境。《梦天》是最能代表李贺的卓越才华,这也给汪立山先生带来了很多创作灵感。钢琴作品《梦天》创作于1980年,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中的“十二音序列”基于古诗进行创作,也是我国最早发表的使用“十二音序列”技法创作的钢琴曲。对于汪先生这样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作曲家,将《梦天》这首具有出神入化的艺术表现力的诗句结合西方最现代音乐中影响最深远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引领了当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前瞻性和先锋性。汪立三先生在发表钢琴曲《梦天》时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是拥护“拿来主义”的,我赞成鲁迅先生的“吃螃蟹”的精神。比如十二音这个体系这个螃蟹就未尝不可以吃。艺术中本无万能的技法,也无绝对禁用的技法,一切取决于得当与否。各种发法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作为一个中国作曲家,我感到借鉴外国的不是为了寄人篱下当某家某派的附庸,而是为了多点本事。最终还是贵在以自家面目自立于世。
  二、突出了浪漫虚幻的音乐意境
  20 世纪 20 年代,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创立了现代派作曲手法“十二音序列”。这种无调性的创作技法一经问世,随即迅速传播,影响力遍及全世界。汪立三先生在创作上能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得益于他在上海音乐学院上学时的作曲老师桑桐先生。桑先生是勋伯格的再传弟子,曾用自由十二音写出作品《夜景》。桑先生见多识广,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很传统、很严格”的东西,在课外却是无所不谈,有时候学生凭感觉写出一些有分量的新鲜花样,就算理论上讲不出来,桑先生也同样赞同。作为学生的汪立三先生也兼容并蓄,将西洋技法的现代性与创作风格的民族性融于一体,对乐曲构思的独特性进行了钻研和探索。
  《梦天》是一首游仙诗。诗句主要描写梦游月宫的情景。诗人以梦里的情景,勾勒出一幅梦幻中的神异美丽的天国图景。汪立三先生在钢琴曲《梦天》的创作上有意制造“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意境,有意识地在十二音序列中融入五声性音调。全曲没有调性可寻,十二序列音在八度及同度上多次重复。作曲家用大量的中音、低音、超低音八度音程创造空间感。每一个单音在行进中几乎都被加上了高一个八度的装饰音,听起来有一种李贺诗中虚幻缥缈的感觉。
  无调性的特点就是在最大程度上解放了不协和音,使原来在调性中偏离调性和破坏和声协和的音乐变成合理,使原本在听觉上无法接受的音程和和弦变成可接受的。西方音乐讲究调式中音级的稳定与不稳定,音程与和弦的协和与不协和。中国的音乐是五声调式,多数是单音旋律,并没有西方音乐中和聲织体的概念。在《梦天》这首钢琴作品上,汪立三先生将五声调式运用十二序列音的无调性的特点,摒除了调性的束缚,恰到好处的用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创造出东方天宫梦幻的意境。在创造东方意境的同时带入了古代诗词的浪漫主义美感。中国美学界泰斗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的世界。”汪立三先生在《梦天》这首作品中通过独具意味的音乐语言充分表达了他在创作中对传统的审美品位,彰显了深层意蕴的精神情感。
  三、彰显了特有的民族韵味
  “韵”作为音乐术语,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韵味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是中国对本民族单线条音乐的审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中指出,“中国音乐艺术是线性的艺术”。中国音乐通过节奏的松紧、力度的强弱、情绪的急缓、音色的变化形成旋律线条的起伏波动,在听觉上制造了时间、空间与力量变化的节奏,形成丰富生动、独具特色的民族韵味。钢琴作品《梦天》的结构是简单的三段体。虽然是运用西方作曲技法作为创作手法。但在作品里,并没有出现西方音乐的和声结构和立体状织体,而是更注重节奏的灵活、乐音的变化和织体的延伸。以钢琴作品《梦天》的第一部分为例,第23个小节里有8次节拍变化。不同的节拍里,又出现长音、重复音、切分音、三连音、分解和弦等多样的节奏组合,这种变化就是中国音乐里的散板。作曲家有意加上了大量的装饰音,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特殊演奏的技法,好似古琴滑音的效果,更增添了生动的气韵。   《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在钢琴作品《梦天》的第二部分,汪立三先生脱离第一部分的整体,将左右手写成一静一动。右手是六连音节奏型里的五度音程两个音和六度音程两个音的交替循环,左手是八度音程,运用十二序列音结合五声调式进行音高、力度、和节奏的变化。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似有内在的生命力运化其间,特别是左手宽广的音域,使音乐形成充满空间与艺术感知的表达。左手和右手两种不同的音乐线条,在各自的起伏中寻找到一种韵律,渲染出令人回味无穷的冲击和神韵。
  四、延续了传统音乐创作思维
  汪立三先生酷爱民间艺术。《梦天》一诗的开头“老兔寒蟾泣天色”,首先提到的就是玉兔和蟾蜍这一典型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的形象。他曾在《道法自然》一文里写到:“记得为了在花会上跟江湖艺人学变戏法,我念小学时还曾逃学一个月呢!”汪立三先生的作品题材涵盖了大量的民族元素。从书法、绘画、诗词、戏曲,到花鼓戏、信天游、秧歌、二人转,再到布老虎、纸风车、糖关刀、泥公鸡……虽然使用的乐器和作曲的技法是西方的,但总是能在汪立三先生的作品中见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汪立三先生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的时候,当时的院长贺绿汀先生就特别重视民族音乐,贺院长曾组织人力将各地的民歌、戏曲选编后印成册,发给大家。无论是什么系什么专业,不管是高班还是低班,包括所有的教师和学生,人人都必须熟背唱。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学生的汪立三先生就以“信天游”民歌素材寫成《兰花花》这样“天才的作品”。
  受西方音乐中带有先锋主义的音乐形式和创作思想的影响,汪立三先生做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但无论怎样实验和探索,追求民族神韵始终是汪立三先生的最终创作目的。汪立三先生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他山集》,完全是按照巴托克的“拱形对称结构”,并且五首作品全部都是运用序曲与赋格的西方复调创作技法。然而,这首作品在听觉效果上却完全与西方音乐不相干。汪先生的老同事,音乐史学家周柱铨先生说:“现在学生们弹《他山集》,往往认不出这是赋格,完全不按照赋格的思路去弹。”这恰好从另一面表现了汪立三先生在《他山集》的创作中玩了一个精彩的戏法,以高超的创作手法隐藏了西方复调音乐学究气般的“赋格脸”。
  五、结语
  钢琴作品《梦天》的灵感来自李贺的同名诗,诗句绚丽唯美,呈现出超脱现实世界的神灵仙境画面,而钢琴作品《梦天》超越了画面本身。汪立三先生借用唐代诗人李贺的七言诗《梦天》的浪漫意境,用十二音序列的无调式音乐来传达中国古典诗词的唯美气韵,通过诗句、画面和音乐相融合的方式,成功的表现了创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哲学思考。从《梦天》这部钢琴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汪立三先生对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以及汪先生本人对中国传统诗词和音乐绘画中的艺术造诣。汪立三先生将西方的作曲技法融入到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之中,创作出独具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钢琴作品《梦天》是汪立三先生在音乐创作中大胆创新的实验品,更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里程碑。汪立三先生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东方文化内涵融会贯通,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民族传统元素的魅力。汪立三先生对创作的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神对我国当代钢琴音乐作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允吉.《梦天》的游仙思想与李贺的精神世界[J].文学评论,1983(3):99-106.
  [2]张奕明.他山?此山?——汪立三与他的《他山集》[J].钢琴艺术,2013(11):6-13.
  作者简介:周泉(1983—),女,上海人,博士,任教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及表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