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施合适教育 共享美好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美丽的湘南洞庭——资兴东江湖畔,有一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特殊教育学校,它还有几个响当当的美称:“湘南特教奇葩”“湖南培智教育的一面旗帜”……这里,教师敬业、学生好学、残健共享,充满着生机与希望;这里,洋溢着“让梦想绽放”的幸福;这里,师生共同演绎“合适的,就是最美的”!一批批特殊孩子在这里开启精彩人生。这就是资兴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资兴特校)。
     该校创立于1990年秋,是一所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秉持“施行合适教育,共享美好生活”的办学理念,按照“文化立校,专业兴校,科研强校,和谐正校,特色优校”的全面发展思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推进队伍建设,整体实施课程改革,办学质量全面提升,为当地残疾儿童少年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为他们编织享受优质教育、成功融入主流社会的摇篮。
  点亮灯塔,营造幸福港湾
   好老师就是人生的北极星和灯塔,为了给残疾学生营造一座灯火通明的港湾,资兴特校启动“打造阳光教师队伍”系列行动,一做就是七八年。
     行动以“全力提升教师们的幸福指數”启幕。“幸福的家庭养育幸福的孩子,幸福的老师才能带出幸福的学生。”该校校长薛宏军介绍,特校的孩子本身都存在残缺障碍,也因此遭遇过一些不公正待遇。纵然生活上有许多不幸与痛苦,但他们却强烈渴望着能与健全儿童一样走进校园、参与社会,渴望人类文明的滋养。学校老师们以爱心、耐心、恒心点亮残疾孩子内心的希望。每一个孩子的小小进步,背后都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努力与付出。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行“晒幸福”活动,教研组代表在台上分享的点滴感动,总能引发台下听众的共鸣。他们在感同身受中进一步认同自我,激励自己永葆工作热情和动力,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受到幸福熏陶的校园时时处处都如沐春风,老师们更加安心从教,孩子们脸上的笑容逐渐荡漾开来。
     此外,该校还通过抓党建强素质、创建“师德讲坛”、组建“学习团队”、推介先模人物等举措竖起一个个师德标杆,以一个人影响、带动一群人。一座座灯塔交相辉映,一棵棵参天大树构筑出一片浓浓绿荫。在这个队伍里有全国交通银行杯特教园丁奖获得者袁春风、湖南省自强模范李志江(聋人教师)、郴州市教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樊小清、郴州市道德模范最美教师李夏凤、郴州市五好文明家庭奖获得者王华东、杨红娟夫妇等。
     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也获得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两评一会”读书活动被郴州市委宣传部授予“优秀学习载体”;学校被评为资兴市“教师心灵建设样板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
  锤炼师资,支撑跨越发展
     资兴特校很幸运,它既有一位有特殊教育理想和情怀的校长,又有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薛宏军本人获得了“湖南省特殊教育先进个人”“郴州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狠抓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优化学校教师的专业结构,升级教师专业水准,在“成事成人”方面创造了值得点赞的经验。
     2014年,刚接任校长的薛宏军赴南京师范学院学习。归来时,带回一整套培智教育师范专业大学本科教材,并制定了培训计划,“根据这套本科教材体系,依托‘教师讲坛’来做全员培训,让骨干教师学习完之后,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用了2~3年的时间,全校教师成功实现由听障教育为主向智障教育为主的专业转型,成功解决学校因生源变化带来的专业教师紧缺难题。
     特殊教育学校整体上资源尚处于短缺状态,给予教师发展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资兴特校在教师发展的资源配置上动脑筋、想办法,开辟了以“优师名师”为集体目标,以“自我提升”为主渠道,以“双向选择”为基本原则的“送引结合、内外联动”的打造优师名师队伍新途径。他们培育出了一批像薛宏军(市级骨干教师、省级专家库成员)、何永林(市级学科带头人)、文芳(市级名师骨干团成员)这样的特殊教育专业精英。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资兴特校一贯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坚持用教育教学遇到的问题引领青年教师做课题研究,鼓励青年教师挑大梁,再以“师徒结对帮扶”的方式,让经验丰富的前辈指导青年教师在实践历练中快速成长。“很幸运加入了资兴特校这个团队,在这里我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得好,工作有了目标,生活也很快乐!”在主动求知、探索、实践的氛围中,一大批青年教师逐步崭露头角。参加工作两三年的刘白利率队开发的《情绪行为康复》校本教材获得湖南省二等奖,郑桂秀团队开发的《精细动作康复》校本教材获得郴州市一等奖。近几年,学校教师有80余篇论文和案例荣获省级以上奖励,有5套校本教材获奖并推广,6人次获微课大赛国家级奖励,能胜任培智教育和康复工作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了80%,较好满足了学校实现教康结合、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并重的需要。在当前特殊教育师资短缺、培养渠道较少的现实情况下,学校的师资水准走在了全省前列。
  顺势改革,创新教育模式
     课程改革是近些年来教育领域使用频繁的名词,各地各校都忙于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资兴特校的课程改革立足学校实际,围绕着解决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学生的迫切需求而展开,他们没有太多的外援,没有优良的基础条件,有的是拳拳赤子之心和满满的爱、自信与热情。
     最初,该校针对聋生听力损伤程度开展分层教学,开展大课堂合班分层施教;而后,针对残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的问题,该校组织开发《社会交往》校本课程,为的是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后来,随着培智教育生源的残障类别和严重程度更加复杂,学生的教育和康复需求也更加多样和急迫,课程建设的难度陡然增加。学校经过教代会广泛讨论,集思广益,决定进行培智教育课程整体改革。正是这场整体的改革助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
     学校的课改从“群”切入,以“师生普惠”为基本价值取向,提出并遵循“施行合适教育,共享美好生活”的办学理念,以“走班康复”为主线,构建“课堂融合康复、走班专门康复、活动全面康复、生活适应康复、家庭(社区)康复”五位一体、群块联动的全员立体教育与康复协调发展的模式,在“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两方面均衡使力,补短与扬长并重,让孩子们在学校学会珍爱生命、正视自我、充满信心、张扬个性、放飞梦想。自2014年开始课改以来,新的模式带来了教师工作的新业态,更带来了学生教育康复的新常态,迎来了学生家长的好口碑。“老师,我们家小华会讲话了呢!”“老师,你们是怎么让我家小杏不掉口水的呢?真不简单,我们这么多年到处求医问药都毫无办法”……来自家长的一声声赞美和感谢,让老师们更加充满信心和动力。智障孩子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在运动场上的顽强拼搏和生活中蹦蹦跳跳的快乐身影,更是让老师们倍感欣慰,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该校副校长何永林向记者讲述了小伟同学的故事。小伟是从普通小学转来插班的,他的主要问题是多动和漏斗记忆,在普校学习成绩垫底,还经常惹祸,是师生口中的“熊孩子”。来到特校以后,老师发现他身体素质好、动作协调,就安排他到运动潜能组,第一学期就在运动会上夺得两三个第一名,还破了学校纪录,第一次站上高高的领奖台,那份本属于他的骄傲和自信又回来了。2018年,他代表郴州市参加湖南省残运会,一人摘得4枚金牌。这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更为“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找到了有力佐证。
     即将离开学校时,耳畔萦绕的还有很多像小伟摘金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该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艺术特色办学以及流程化内部民主管理、为残疾儿童家长编的《家有特殊儿童》读本等,太多的感动无法一一罗列,就将他们汇聚成一句浓浓的祝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愿资兴特校越办越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