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少教多学”理念,开展语文对话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少教”指的是减少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少教”的结果就是促使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逐步将知识内化,进而实现“多学”的结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积极贯彻“少教多学”的理念,促使学生主体角色的回归,给学生构筑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的空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积极展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建构对象,引导生成
  学者王尚文认为作为对话,交流的双方必须是对等的,平等的双方展现出了对交流主体的尊重,对话者的主体性不应该由于对话者阅历、学识等方面的不同而受到损害。在教学中我端正了对学生的看法,将学生作为课堂对话活动的主体。虽然教师在阅历和学识上都要高于学生,仍应该在对话中保持平等的关系。在合理建构对象后,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指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时,我将学生作为对话活动的主题,和学生展开平等对话。由于学生的阅历、学识有所不足,所以我用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介绍了老舍的人生经历。“老舍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他曾经出国,很久以后才回到济南。在济南,老舍终于能安定地生活了。”在了解这些内容后,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学生提出:“难怪作者用‘小摇篮’和‘看护妇’来形容济南的山水,因为这两者都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而这正是故乡给人的感受。”此后我又用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讨论了人在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后会产生的感受,并从文章中找出能展现作者对济南十分喜爱的词句。由于将学生作为了活动的主体,所以我鼓励学生积极展开交流,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感受到了文章中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我重新建构对话的双方,将学生和教师都作为平等的交流对象,这样能更好地生成对话,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二、搭建平臺,反思交流
  要让对话能更好地展开,还要构筑良好的交流情境,我尝试构筑平等的交流平台,促使学生积极展开反思和交流。自读是一种学生和文本最直接的对话方式,但是学生自读的能力并不相同,因此我基于学生本身的认知起点进行不同引导,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习得、体验,尝试唤醒学生的心智,促使学生能在平台上更积极地展开交流,促使学生反思。
  在指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紫藤萝瀑布》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展开交流和反思,我鼓励学生在自读文章后交流对作品的想法,同时对学生的表达分别进行引导。有学生找出了文章中展现花朵的部分,并提出:“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现了争春的场景。”对于学生的想法,我鼓励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但是作者提到了‘春红已谢’,也没有赏花的人群,那么这些花儿这样热闹,还是在争春吗?”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理解有问题,在反思后进行了更深刻的思考,通过自读获得了新的感受,提出:“其实它们并不是在比谁更美,这种推和挤的状态实际上是为了展示花儿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作者写的是生命的赞歌。”我鼓励学生在平台交流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也能展开辩论,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积极反思。
  交流是一种信息交换的过程,指的是学生就某一种观点进行互动讨论。学者笛卡尔认为阅读优秀的书籍就是和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我鼓励学生在阅读书本后和同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从作者的身上获得了什么,并在和同伴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反馈也是教学对话的重要部分,我常常组织学生围绕自己的阅读结果进行反思,找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并思考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状况。在平台互动交流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定位角色,促进进行
  要展开“少教多学”的教学,就要正确定义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应该是教学的主导者,通过引导让学生的学习找到方向,并且变得更为有序。此外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要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这样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把控学生的学情。
  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背影》时,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对话,我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机遇,用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对话。我首先鼓励学生思考:“对于作品中描写背影的一段,大家有什么感受呢?这一段写得好在哪里呢?”学生认为:“写得细致入微,将父亲的动作都展现了出来,说明作者观察父亲十分仔细。”我则在此基础上参与到了学生的对话中,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可是‘我’应该对父亲十分了解,为何还要这样关注地看父亲的行为呢?”学生认为:“这一次要远离父亲,所以‘我’舍不得离开父亲。”我又提出反问:“可是‘我’之前不是还认为父亲很迂腐吗?为何现在又这样关注父亲呢?”学生认为:“其实父亲的细致关怀还是感动了‘我’,让‘我’不知不觉地仔细观察父亲的一举一动。”在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中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也通过这样的对话更好地把握了学生的学情,合理地调整了教学的进度。
  在“少教多学”的教学中,教师还是教学的促进者,我尝试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促进教学对话的顺利展开。首先围绕教学的重点设置一个主问题,给学生的对话制造方向,其次在学生的思路陷入僵局的时候或出现偏差的时候提出问题,避免教学对话处于停滞状态,这样能更好地掌控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明确指向,科学聚拢
  学者巴赫金给教学对话指明了目标,那就是要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并保证自我。我在教学中科学聚拢三维教学目标,将对话的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方法和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将三者融为一起,这样能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整体提升。
  在指导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故乡》时,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对话。首先鼓励学生在速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其次则围绕教学目标提出了问题:“文章中几次提到了闰土和杨二嫂呢?他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此外,我还围绕方法和过程展开教学对话,提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闰土和杨二嫂呢?尝试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说说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有什么不同。”最后我还围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发起对话,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故乡的变化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故乡,又是怎样离开的呢?你觉得‘希望’是不是存在呢?作者期盼的‘希望’到底是什么呢?”
  在教学中我注意将教学对话的重点放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活动的挑战。这样也能起到“少教多学”的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挑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进行多元对话的过程。若能提高对话的效果,则能提升教学效果。学者张华认为若学生只是想教师心中所想,那么这种教学对话只是徒具形式,并非真正的对话。真正的对话要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让学生能自由地表达疑问和观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现出主动性,积极展开多元对话,我聚焦课堂中的各种元素,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学情,这样既体现出“少教多学”的理念,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责任编辑 李 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