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紧扣学生认知,开展图形几何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尤其是“圖形与几何”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意识和空间思维以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紧扣学生认知,立足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高效地开展“图形与几何”教学,是每个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小学数学学科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图形与几何又是这一阶段的重点知识,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意识的重要部分。接下来,我就谈一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其他小学的教师以有益的启示。
  一、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现状,把握农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都很清楚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的,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来的。因此,农村小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抽象等思维能力相对较薄弱,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农村小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认知现状,认真制定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一)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很多的数学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他们没有把握好农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对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细致的了解,因此就没有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只是凭借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喜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将文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去管学生是否听懂并理解,由此导致许多学生机械地记住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学习效果不佳。
  (二)教学方法滞后
  当前,仍有很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模式,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提不起精神学习,自然也就没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个别教师沉迷于自己的讲解中,忽略了对学生的互动,导致学生因缺乏自控而走神。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
  二、紧扣学生认知,开展图形几何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新课程标准很清楚地指出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图形几何”的教学活动。因此,我结合自己20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图形几何”教学的看法。
  (一)把握教材内容,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重要的工具,也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但教材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的全部。诚然,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编纂的教材十分科学,但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且学生也因自身发育的不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师“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解决的是每个内容需要教什么知识点,然后才是我们想要怎么教的问题,只有将“教什么”解决了,教学方向才能明确,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有依据。因此,教师要合理使用教材,根据本地区的特色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并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从而为学生构建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或是小组合作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发展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根据农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利用多媒体呈现情境中的事件:“噼啪”一声骤响,学校摆在走廊花架上的一块直角三角形玻璃被飞来的小球击碎了,马上围上来了好多同学观看,既聪明又爱玩的小亮看着地上的破碎玻璃急促地说:“对不起,是我玩弹珠子不小心打碎的,我要赶紧配上一块,可是我不知道这块玻璃的大小,怎么办呢?”在场观看的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讨论。还是学习委员小瑶厉害,她高兴地说:“我有办法了!只要拿一块玻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来完全相同的玻璃。”然后停止多媒体的播放,引导同学们,你认为应该拿哪一块玻璃去配呢?通过这样一个既有趣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生活情境,抓住了小学生喜欢猜测、挑战的年龄特征,诱导同学们自然而又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学习实践活动。
  (二)体验感知,图形几何教学生活化
  小学生因为年纪小,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而且他们的思维仍处于具象思维阶段,而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讲究逻辑思维,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普遍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尽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这些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直观、形象、具体,也更具生活化气息,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消化数学知识。
  例如,我在讲解“圆柱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在正式讲解前,询问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或看到的圆柱图形,学生们很自然地回答出卷纸、粉笔以及圆柱高架桥墩等物品,从而导入新课学习,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起来非常专注,也更加轻松。又比如,在“平移与旋转”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平移、旋转现象,如游乐场的“缆车、滑梯、小火车、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钟摆”等,教师只要将这些生活现象引入课堂中,学生不仅更容易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学习氛围也会非常活跃、有效。
  (三)巧用多媒体,丰富“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表现形式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兴起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到课堂教育教学领域之中。课堂教学采用运用多媒体,无疑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同时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减少农村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
  特别是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采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将精准的“图形与几何”不同角度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既节省了教师作图的时间,更能多方位、立体地展示图形,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认识图形”教学中,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小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在以前没有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利用三角板、圆规等教学工具,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以上的图形,这样做既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又不能让学生形成对图形的直观感受。因此,如果教师要巧用多媒体,用课件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精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对图形的展示,可以更加形象地认识这些平面图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学具使用,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图形几何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学生光靠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通过学具的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体验中感受。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实际操作中,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图形的特征。如:在认识物体时,量一量每条边有多长。在实物中摸到了,认识了,就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感知,形成了空间观念。
  例如,在一年级教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时,让学生摸一摸这些学具实物,想想这些物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多少个圆等,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看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是什么样的。学生在学具操作后,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描述: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是平平的,放在桌面上是平稳的,推着长方体、正方体运动时,只是平移,不会翻滚;对圆柱进行描述:圆柱的上面与下面圆圆的,表面不是平平的,有弯曲的感觉,推着圆柱物体会在桌子上乱滚等。小学一年级学生学具模型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进行动手操作,不仅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观察与辨认”的能力,更培养他们在操作实践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 李 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