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嬉笑调侃背后的含泪人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传达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纠葛,可以说是刘恒后期小说创作的显著特征。这个特征集中体现在《九月感应》《拳圣》《天知地知》《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作品里。虽然一些幽默、嬉笑、调侃的因素频频出现在这些作品里,但是,对于关注人物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艰难却依然如故。
  [关键词]刘恒;后期小说;嬉笑调侃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6-018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6.08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刘恒的作品一向给人的印象是:阴冷,绝望,压抑。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刘恒却让人有点惊诧了:以残酷灰色的悲剧著称的刘恒竟然带着轻松风趣的姿态悠然而至。由绝望阴冷的困境书写转到嬉笑幽默的含泪人生,初始确实让人有大跌眼镜之感,很多人认为刘恒转变了他的創造风格,其实,笔者私以为这样的变化是刘恒关注的方式变了,关注的重点却丝毫未曾改变,就像一个人一直在奔跑的路上奋力前行着,路途遥远,他太累了,于是决定慢下来,稍微悠闲一点,继续前行,目标依旧,只是呈现出来的状态不同罢了。1995年,刘恒写作的风格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和以前风格偏向冷涩与绝望的特点相比,明显的,这一阶段的风格就明丽欢快了不少。
  这种轻松淡然的风格最早是在《九月感应》里开始崭露头角的,等到了《拳圣》的面世,这样的写作才算是坐稳了位置,收复了读者,就连刘恒自己也说:“这几篇小说正是变化的产物。……《拳圣》是路标性的一篇,泪痕虽重,却是含笑讲出来的。”在这些作品的表述中,我们发现作者已然把关注前一阶段中将人物放在特定环境中的挣扎转化为去关注在琐碎的日常生活面前近乎可笑的小人物的爱恨悲喜。这个转变在《拳圣》中表现得很明显,作品中有大量看上去风趣好笑实际上却暗含着浓浓的嘲讽的语言,这种表述将创作的意图与表达方式呈现出了一种背离。《拳圣》描写了一个主人公赵竹溪作为仓库的“一把手”与仓库副主任王宗礼之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勾心斗角的故事。副主任想把单位的洗衣粉偷带回家,却被“一把手”给发现了,副主任因此耿耿于怀,伺机报复,机会终于在他的有心等待中到来了,一天王宗礼在房上将“一把手”赵竹溪的隐私偷拍了下来,副主任王宗礼心中狂喜,然而慢慢地他发现这些自以为是把柄的东西并没有给他带来想象中的惊喜,也丝毫威胁不到“一把手”……在你来我往不亦乐乎的互相整治充斥着两个人的生活的时候,检查组翩然而至,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跟斗鸡一样敌对的两个人竟然不约而同地空前团结起来。这种和谐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检查组的离开,日子又回到了从前两个人的争斗依然如故。本来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在作者的着意安排下呈现出了令人忍俊的夸大效果,比如作品里在对王宗礼为了抓到“一把手”的把柄而缩小存在感在房顶上摆出的造型的描写,和赵竹溪被拍到的龌龊不堪的场面,都使人想捧腹,人物的变形的无聊和争斗、所用手段的荒唐一一展现。看上去不经意的调侃语气体现的却是作者的态度,他用这种有点超然的冷静表达着个体生命与环境之间的无法调和。使读者在诙谐充满喜感的阅读时又夹杂着一丝复杂的凝重,从而不得畅快的轻松。
  亚里士多德说过:“喜剧的模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另一种形式,即可笑性。”在作品中不乏令人忍俊不禁人物语言和场面描写:“一把手”赵竹溪在向到来的检查人员这样汇报工作“仓库就这儿漏雨,我们的办公室能凑合就凑合,货主至上,货主至上么,……”这些语言本来已经让人啼笑皆非了,更加出人意料的是,一行14人的检查组竞像商量好的,不约而同、严肃地叮嘱“记住这句话,写入检查报告。”还有,在描写检查组结束检查将要回去时的描述:检查组的人像葫芦串似的一个挨一个从晾衣绳下通过时,晾晒在绳上的手巾亲切地摸完了每一张脸,然后他们扬长而去。很显然刘恒不是在以这种方式邀宠,用这种别样的插科打诨来表述严肃的社会问题才是他的目的。更不是闲得无聊就去做一些闹剧出来,而是把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层次的反思和深深的无奈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这样的悲剧写作更使人震撼。
  这样的写作方式和表达在1997年发表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畅快无比地展现了出来。刘恒自己也认为:………《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终于笑出了声音,继而前所未有地大笑起来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成就了一个不同的刘恒,然而在所有人都捧腹不已之时,又有多少人读出了文字背后的黯然。那么张大民这样的不起眼的小人物又怎么会成了刘恒笔下的当仁不让的主角的呢?首先,很多作家在创作时都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刘恒也不例外。他在北京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出生并度过了童年,少年以后他回到北京城,在一个胡同里长大,到了结婚的时候,不能像别人一样住一套自己的房子,结婚的喜悦体现在他为自己在院子里盖了一个仅仅有六平方米的小屋。对金钱爱恨夹杂的深深的渴望、生存空间的艰难逼仄,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他的写作对象。其次,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承载着中国普通老百姓所具有的性格特征,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人物气质也正是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常态。房子,几乎是中国老百姓的梦魇,也是张大民一生的追求,作者把老百姓在生活中可能会遭遇的困境,都加诸于了张大民的身上。这几方面的原因成了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创作动机。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张大民,他在一家保温瓶厂上班,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人,他胸无大志,平凡无奇,然而他从不抱怨和憎恨生活,他是家里的长子,他承担着照顾妈妈和几个弟弟妹妹的责任,又要去面对和他有一样境遇的街坊邻居,他身上最吸引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贫嘴”。贫嘴成了他的标识,凭借着贫嘴,他娶到了心仪已久但想远离胡同生活的云芳,并说服云芳和他一起住进了空间窄小的家里;凭借着贫嘴,家里面大大小小的纠纷都被他所平息;凭借着贫嘴,一家老小的生计竟然被他维持了下来。论长相,他平凡普通,并不英俊。可是他的贫嘴成了他的倚仗,成了与这个世界交流的利器,他用这把利器与世界周旋,艰难但坚强快乐地活着。这样一个不停地耍着贫嘴的人打动了我们:他老婆云芳的厂子效益不好,厂里发不出给工人们许下的奖金,于是决定用自己厂里生产的毛巾代替奖金的发放,那么多的毛巾怎么办?于是家里人的大裤衩就都用毛巾做了,他知道了这件事后对云芳说:“……这能赖你们吗?不发奖金老发毛巾,……这能赖你爸爸,能赖你吗?我要是毛巾厂的,就用花格子毛巾做套西装,……,看看厂领导高兴不高兴!”这何止是简单的无能为力。如果硬要把它称为幽默的话,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酸。看上去这是一种说笑,但又何尝不是对残酷无情的现实的变相嘲讽和对妻子云芳苍白无力的安慰,这种说笑谁都知道对现实无能为力,可能让人在窘迫的现实中破沛一笑,又怎能不说是一种对生活的豁达。   还有作品在表述比较他和妻子两个单位加班费时的振振有词:“你们厂夜班费6毛钱,我们厂夜班费8毛钱。我上一个夜班比你多挣2毛钱,我要上一个月夜班就比你多挣6块钱了……。问题出在夜餐上面你们厂一碗馄饨2毛钱,我们厂一碗馄饨3毛钱,我上一个夜班比你多挣1毛钱。我要是一碗馄饨吃不饱,再加半碗,我上一个夜班就比你少挣5分钱了,不过你们厂一碗馄饨才给10个,我们厂一碗馄饨给12个,这样一算咱俩上一个夜班就挣得差不多了,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云芳,你觉得呢?”也许这几分几毛的算计看起来有点可笑,可笑的时候却让人心酸让人憋屈,这个微不足道默默无闻的人在为了能生活得更好做出了多大的努力,他的斤斤计较的算计是自己对生活苦恼和愤懑的宣泄,他话痨一样的表达是对生活带来的压力的苍白无力的抗争与自我安慰。
  他做梦都想着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用尽了所有的智计,并且还因此挨了邻居的板砖,即便这样他还不忘安慰妻子和母亲“没关系!妈,”,“云芳,……等我回来!我没事。你们抓紧时间准备吧。”活着,好好活着,可以说是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从未改变的坚持,而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他们在困境面前呈现出来的坚韧与勇敢,总会让人热泪盈眶。
  生活总是不尽人意的多,他的乐观、坚强并没有换来平安幸福的生活,相反地,生活把一件又一件的不幸毫不留情地甩給了他:他的弟媳出轨了,弟弟被压得抬不起头来;父亲被热水烫死;妹妹二民婚后不孕;四民死了……一桩桩、一件件的不幸砸在了他并不巍峨的肩上,看上去琐碎不堪的事情,在他这里都变成了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也小心眼:听说妻子的前男友从美国回来和妻子见面,他站不住坐不住心里不安;他像所有的小市民一样俗气:在酒馆里和弟弟摆“鸿门宴”只是为了能结婚;为了钱他和每个人锱铢必较,寸步不让。这个平凡无奇的小人物身上集聚了太多的中国老百姓的性格特征,这些表征又让人感到别样的揪心。唯有通过贫嘴,他的痛苦、煎熬、努力与挣扎才能得到一点点的缓释,其实,当物质生活匮乏的时候,老百姓只能通过说而且是翻来覆去地说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是对自己在社会中能力的一种表达,是一种变相的自我平衡。贫嘴,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话语的表达方式了,它成了张大民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和遭遇的有力的支撑,成了张大民抗击人生艰难的强有力的武器,成了他百般努力后却仍然辛苦的稍作放松的喘息。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他呈现出一种百折不挠的坚韧,生活只要回馈他一点点,就像个孩子一样的容易满足,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努力地表达着对生活的爱恋。作品最后提道:张大民终于在经过百般的曲折之后分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我们一直紧绷着的神经松了下来,跟随着主人公一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个结局无疑是最好的了,它让太多的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感到了一些温暖,感到了一丝心安与安慰,让那些生活在无数苦难交织成的漩涡里的人们不再对挣扎感到绝望,为挣脱这些困境增添了些许的信心。
  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刘恒用充满着烟火气的笔法给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小人物的悲喜交加:在作品中,张大民像所有的小人物一样在生活的面前苦苦地挣扎着,然而他不绝望,作者用诙谐的语言历数着张大民的幸福:和云芳结婚、孩子出生、住进了长着石榴树的小屋、每个月的工资涨了34块钱、他的妹夫送了他一枚戒指、带着全家人爬香山、经过百般的努力终于分上了两居室的房子,正可谓“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这种叙述方式看似有着浓浓的调侃,其实不然,中国的文人都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刘恒对这一情怀的传承几乎体现在了他的所有的作品中。不同的是,如果他之前的作品是直接在表达着这种情怀的话,在后期他则用一幅充满喜感的人生百态的世俗画卷把他的垂怜掩藏了起来。这绝不能说刘恒是对人物高高在上的略带俯视的可怜与叹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作者在阐述着一种对张大民们的衷心的尊重与关怀:在追求享乐,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很多人选择了沉沦堕落,张大民的坚韧乐观,对生活近乎固执的热爱,何尝不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存状态。看上去是在嬉笑调侃,插科打诨,实际上却是笑中含泪,心下凄然。这大概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和目的吧。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关注人物在人生困境中的挣扎与抗争一直是刘恒持之以恒的追求,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描述也依然如故,从未改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