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学生物课程改革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方法,形成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广义的德育教育。教师应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博爱宽容、健全人格,刻苦钻研、顽强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初中生物 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 渗透德育
  学校是进行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生物学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要素,科学地、生动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博爱宽容的健全人格,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培养学生博爱宽容的健全人格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人与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乃至生物与非生物,都是廣泛、紧密相联系的,互相影响的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有机系统——生物圈。人类的生存发展受制于环境中生物及非生物的发展状况。英国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说过:“这些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大量微生物和小动物,构成了地球的熔炉,正是它们侵人了地球的表面,肥沃了土壤,制造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多种昆虫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已达到如此重要的程度,如果它们都灭绝的话,人类只能存活几个月”,生物对于人类的价值是如此之大,但人类是否已经意识到了它们的价值呢?是否真的关怀处于灭绝边缘的生物呢?青蛙是有益的动物,这是在小学教科书中就学到的知识,然而这样的朋友,却仅仅因为肉味鲜美,就遭到飞来横祸,好不可怜。在广州,每年仅吃掉的蛇就达上千吨。在一家私人开设的海鲜舫里,一次便查获活猴数只,猴头十多个以及娃娃鱼几十条和上百只飞禽。多少无辜的精灵就这样遭受人们的荼毒,成为人们的餐桌上的牺牲品。
  新的生物课程改革标准确立“人与生物圈”的课程体系,突出了“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思想。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爱护身边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的教育,培养学生博爱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环保观念,养成热爱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形成博爱宽容的完善人格。
  二、培养学生刻苦钻研,顽强奋斗的无畏精神
  一部生物科学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奋斗史。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光辉业绩,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为科学献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比如说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历时五年环球考察,用23年时间写成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为生物进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有我国著名的医学家、也是生物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临床实践和标本采集,甚至亲身尝试,写出了《本草纲目》。 还有享誉中外的我国当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科研战场摆在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在水稻增产方面创造了奇迹,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一大功臣……科学家们的这种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为科学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对学生树立坚定的科学信念,形成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养成谦虚谨慎、治学严谨的作风习惯有重要作用。
  三、培养学生探索实事求实的科学精神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后人继承前人经验,又经过大量实际观察和无数次实验、探索,验证取得的。不允许任何空想和臆造。任何理论的提出都必须经得起实践检验。如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即是如此:古时候,人们认为大树的粗壮树干和繁茂枝叶完全是由“土壤汁”变化来的。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经过5年的实验指出:水分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原料。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经过一系列实验得出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而当许多人重复普利斯特利的
  实验时,有的能够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经过多年的探索.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实了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才能够获得成功。就这样,经过科学家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光合作用终于被发现了。
  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生物学里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立统一规律;生物的物质代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运动原理。遗传和变异——事物运动的规律性;细菌、真菌、病毒既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正确思想,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在生物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无偶像,科学无顶峰,一切来源于实践,一切以事实为准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务实的作风,求实的品格。通过挖掘生物教材中蕴涵的丰富的德育要素,把道德教育和人语言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观和科学技术发展观结合起来,把道德观和环保观、可持续发展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性功能,使德育教育贯穿到文化传统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之中。
  参考资料:
  1、《怎样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作者:韩海英;2012年《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