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让数学课“动”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经历一些教学设计不当或者预设不足带来的遗憾。同时。也会收获学生“进入情境,激情四射,讨论热烈,求疑问难”的喜悦,这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具体体现。我总是追求这样的课堂,总是期望这样的惊喜。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探索,总结了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心“动”——以“趣”激“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数学活动中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对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学习欲望往往都是从兴趣中产生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真正学习的主人,老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营一种积极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使孩子们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
  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节课《认识分数》。上课伊始,我打开课件中秋节画面问道:“小朋友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传统佳节——中秋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吃了哪些食物?”孩子们纷纷举手,有小朋友起来回答道:“有水果,有月饼……”我以大屏幕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了一副色彩鲜艳的画面:画面有三种食物,分别是四个苹果,两个桃子,一个月饼。我接着说:“你能帮忙把这些食物分给两个同学吗?用手指的个数来表示每个同学分多少。”结果同学们顺利的分完了苹果和桃子。我让孩子们观察,这两个同学分得的食物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学生说每人分得的一样多。我说:“对了,这样公平的分法叫平均分。”接着到分月饼的时候了,同学们不知道怎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得数量的多少了。我问道:“怎么了?”孩子们说每人分半个,怎样用手指来表示呀?我笑了:“对了,半个怎样表示呀?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分数”
  以上案例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主,让孩子带着急切的想学到知识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进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孩子通过自主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有密码,只要我们用心找到这个密码,就不难走进孩子的心灵。
  二、书“动”——勇于“激活教材”
  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可。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1.对教材的灵活运用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在“五个字”(调、改、增、组、挖)上下功夫。调:调整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练习题;改:改变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改变例题、习题;增: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组:重组教学内容;挖: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这样教材在我们手中就活了,不再是死板的文字、图画,而是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重组了知识结构后,再造出了适合自己班级学生个性特点的新教材。键盘需要敲击才会灵动出创意,而教材也需要激活,才会收获促进学生发展的喜悦。
  2.对教材知识的补充
  对教材知识的补充,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实际,对教材的例证、材料的充实,使之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材中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没有提供详尽的教学材料。这时,教师决不能照本宣科,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拓宽知识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
  3.教材之间的学科整合
  教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的排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在学生刚学习完从三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后,又设计一个练习 。师:用数字你会排了,如果换成别的,你会排吗?同学们请看(微机出示:大、人、头),请从中选用两个字,看可组成哪些词?
  生: 大人、人头、大头
  生: 人大、头人、头大
  师:看这个同学说得多好,请你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前一个词的两个字换一下位就是后—个词。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同学们可以试一试,在小组内说一说。
  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有一个学科整合观,不能只站在一个学科圈内研究我们的数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科间的联系与发展,做到有机整合。巧妙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科知识中去,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还使得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此做法不正是课标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吗?
  三、行“动”——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给学生,将相关的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数学用于生活,所以我们要走出课堂,抓住一切有效契机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现实世界里用数学的眼睛发现、了解,用数学的头脑分析、思考,用数学的方式做人、做事。一句话就是让学到的数学知识,去经历实践的考验,通过在生活中的动心、动手、动脑,去发现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还可以将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改变家庭作业的形式,变练习为活动。如让学生当“小记者”,到家里,到街上,到商店進行调查访问,可调查家庭的收入与支出,街上的人流量,商店物品的种类和价格等。这种室外作业,学生兴趣高、积极性强、乐于操作实践,拉近了学校生活与校外生活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综上所述,数学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天地,就像一条小鱼在水里嬉戏,假如池塘里的水是不流动的,小鱼永远也体会不到跳龙门的成功与喜悦。数学课也一样,死板、枯燥的数学知识哪个孩子愿意被动的接受呢?只有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变死板为灵动、变枯燥为有趣。找到打开孩子心灵的密码,那么我相信“小鱼”一定会在数学课上急不可耐的进入情境,激情饱满的自主探究,开放大胆的提出疑问,游刃有余的解决问题,从容不迫的走进生活,酣畅淋漓的体验快乐的。教师也必将因“小鱼”快乐而快乐。这将是师生之间的共同的财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