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必需。换一种说法就是: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它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体地位的作用,占有很大课时量。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那么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知识层次、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局限,学生的主体地位似乎很难把握,但也绝不能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机器“默默聆受”。语文教学有两大中心任务:一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是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是体现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的例文。教师的任务是通过例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会知识点,掌握读懂类似文章的方法,而不是仅仅使他们记住这篇文章的字词句段及其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我觉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达到发展和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效果。
  一、动口
  动口是指学生认真阅读,积极回答,主动提问。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选择时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口。
  1.书要让学生去读
  纵观小学语文苏教版九年义务教材,每课后的思考练习第一题都是“朗读课文”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再者,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读书就是要读,而且要认真读、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意思就会自然明白。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应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读的形式有: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朗读、默读、诵读、背读等。
  2.问题要让学生答
  问题难易与学生基础的差异是课堂教学中不好处理的一对矛盾。教师应因材而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积极鼓励学生回答,要给学生回答的空间,切忌替学生回答或武断地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鼓励。
  3.疑点让学生问、议
  陶行知先生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生动活泼,好奇心强,对新鲜、稀奇的事物、问题等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探讨的相互动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大力鼓励学生问,绝对不能抑制他们的特点。牛顿不是从小就爱问为什么,后来成为科学家的吗?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良好的好问习惯。无论是教师提的问,还是学生提的问,都要让学生“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讨论,教师绝不能剥夺学生对问题见解的权力。
  二、动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恐龙》一课,学生对恐龙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文之前,我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教学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信息才能得到反馈。同时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才能得到体现,思维才能得到拓宽。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強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摘抄活动:从课本入手,指导摘抄;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摘抄;扩大阅读,丰富摘抄;鼓励学生积累,运用摘抄。把阅读与摘抄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动脑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学与思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人的智力才能不断地提高,思维才能不断地发展。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好不同程度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同时也要启发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设计各种填空题、问答题、判断题、分析题、讨论题等,让学生积极思考、动脑。长期不懈,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以后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时,就会迎刃而上,而不是坐而待之。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三动’为主线。”不断引导学生“动”,在动中学习知识,在动中创新,从而达到在动态的学习中获取静态的知识和培养创造性能力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0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