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21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图书馆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质与人类文化的变迁息息相关。人类文化从古典文化、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图书馆从古代藏书楼、近代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在农业社会时代,图书馆的最主要特征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在工业时代,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发展,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图书馆实现了从單一的文献收藏机构到向民众教育机构的转化,成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发展格局,这一多元文化发展背景,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图书馆;多元化;发展
  一、国图书馆所处的多元化文化背景
  文化的多元与一元是相对的两个概念。与改革开放前封闭保守的一元文化相比,近年来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中国、西方、多种文化共时并存于当代中国,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格局。
  1、众文化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从本质上说,当代大众文化是一种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产生的,以都市大众为其欣赏消费对象。它是通过大众传媒(广播、影视、多媒体、报刊、书刊、书籍等)传播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市场需要批量生产的、注重满足人们感性娱乐需求的文化。
  大众文化是工业社会所产生的大众群体的文化衍生物,发生、发展于工业文明与市场经济之中。它表现在大众传媒的多元化。技术的进步使大众传媒工具发展为电视、广播、电影、报纸、电脑、网络等,传媒的形式与内容也日益增多,导致与文化信息的极度丰富。大众文化生产与消费也是多元化的。文化工业、文化市场可以满足各种层次、各种品位、各种水平的大众需要。而文化的形象、时尚也多样化。只要媒体或文化制作人认为有市场价值,就可以对任何一种东西进行包装,其手段和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大众文化产品也呈现多元化。由于人们的阶层、水平、趣味不同,文化生产的机制、目的、层次、水平不同,由于大众传媒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大众文化产品异常丰富多彩,并行不悖。在同一时空背景下,《科学的历程》与《麻衣相法》摆在一个书摊,芭蕾舞和摇滚乐同台演出,这些丰富而杂驳的现象在改革开放前封闭的一元文化中,是不可想象的。
  2、络文化是全球化的文化。网络文化是依附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发展的全球化,网络使得人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进行更直接、跨文化的交流。网络化、数字化不仅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而且使这种文化交流提升到信息化、知识化的水平,从而使文化全球交流展现出新的境界、新的层次,新的状态,为人们的行为、思维乃至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网络文化是开放和平等参与的文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全球的超文本。在这个超文本中,任何的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权威与控制力都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信息无国界”,网络使全球联为一个共时性的超越国界的整体。网络文化是多元化竞争的文化。互联网上,全部网页中有81%是英语的,其他语种加起来不到20%,全球互联网业务中90%在美国发起、终结或通过。这意味着法国总统希腊克所说的“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尤其是对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只能成为被迫接受信息的群体,唯一的选择是无奈地面对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向受众连续不断地传递文化信息,将其意识形态、价值理念进行传播,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各个国家都在互联网上建立本国的信息资源体系,大力发展网上民族文化。
  二、我国图书馆呈多元化发展格局
  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它必须与政治经济文化同步发展,沉浮与共。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外部的社会环境与内部的图书馆环境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在交流与合作中形成协调、和谐的互动机制,以促进事业的协调发展。在大众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下,我国文化事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作为文化事业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1、图书馆发展形态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图书馆是一个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共存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绝大多数高校、科研和一些大型的公共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积淀了相当的人才优势,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现代化程度,正朝着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一部分大中型图书馆处在传统图书馆与自动化图书馆的交叉阶段,大多数基层图书馆还处在传统图书馆阶段。图书馆建设呈现出一个多维发展状态。
  2、数字图书馆建设方兴未艾
  随着国际上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图书馆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和精力,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理论、法规、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并且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开发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志着我国图书馆的实力,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代表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是在1996年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1997年,由文化都报国家计委立项,国内六家图书馆参与的中国实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开始。1999年4月,经国家经贸委向国务院报文,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它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运用数字图书馆核心技术和经营理念,从事信息资源内容组织、数字化加工、数字图书馆系统集成、数字资源建设的应用开发,面向全球提供专业性、系统性、多媒体信息资源内容服务。它的成立,直接推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2002年4月,国家文化部有关部委共同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它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市)以及部分镇街道(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与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杂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这一工程正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具有代表性、正式投入使用的数字图书馆有以下5个:中国数字图书馆,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公司建立和管理,2000年4月开通和运行。超星数字图书馆,由北京世纪超星公司和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等合作建立和维护,被列为国家863计划数字图书馆工程,2000年6月正式开通和运行。上海数字图书馆,由上海图书馆建立和维护。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合作建立。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由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和维护。
  参考文献
  [1]李致忠 图书馆的科学定位与发展战略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4)
  [2]谭祥金 面对数字图书馆浪潮的思考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1)
  [3]初景利 复合图书馆概念及其发展构想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0
  [4]赵续海 夏勇.混合型图书馆---新世纪图书馆的运行模式 图书情报工作,2001(1)
  [5]孙志 贾晓斌.关于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冷思考.图书情报工作,20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0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