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知识加速更新,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等,该课程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与挑战。本文基于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学有所获。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单纯地指教师有没有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的是否认真,或学校是否配有先进的计算机实训室等,而是指学生是否真正从中学到了知识,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同时,为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中不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科学、使用设备是否规范、实践过程是否符合实际工作需求、操作是否专业以及态度是否符合职业精神等。完成设计以及操作后,可通过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明确优缺点,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职业技能学习。
  1有效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
  有效教学理论主要是一种站在教师角度,根据教师的教学表现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新型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是对以往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升级,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发展形势下,对教学理念的创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效教学理论不只是一种教学形态,其更是一种教学思维模式,其中教学形态指的是将有效教学放到理论维度上进行界定,而教学思维则是更加注重思想层面的含义。有效教学理论在充分满足社会和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是一种投入较低、效果较高的表现。有效理论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的有效性,在教学当中按照低投入、高产能的思维模式,能够极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计算机基础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源地的不同,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学生在之前的大学学前阶段就已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功底,而有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础操作都比较困难,打字慢、操作生疏。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观感受大不相同,而课程内容本身是固定的知识单元,难以迎合不同层次,不同步调的学生。另外,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多是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纯粹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没有一定的医学背景,在医学类院校从教缺乏医学系统知识的训练,难以从医学专业角度出发教授学生医疗信息化的内容。其次,医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更新慢,无法适应医疗信息化迅猛发展的速度。绝大部分医学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简介,办公软件Office,计算机网络基础及数据库等。部分院校还加入了医院信息系统相关内容。但是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在新教材的出版过程中就会有一批新技术、新理论再诞生,因此教学内容相对实际应用要滞后,这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计算思维的培养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偏差。
  3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3.1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
  大数据时代下,分布式数据存储已经是必备的技术,而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课程主要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进行讲解,虽然关系型数据库是目前数据存储技术的基础,但海量数据分析技术是一个必备的补充。我们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在理解了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理论和掌握了一门关系型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学习NoSQL数据管理技术。这门课程是对关系型数据管理技术的补充,其中主要包括针对异构海量数据的存储、查询及分析等技术,是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和Web搜索的技术支持,同时这也是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分析的主要技术。该课程应当采取课程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期末采用实习报告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3.2实施项目式教学
  数据库应用技术不是某一门独立的课程,既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数据库原理的知识,还要求掌握C#、Java等编程语言,只有结合起来才能进行实际的项目开发。但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这些内容属于不同的课程,课程之间耦合度不高,导致学生无法融会贯通,利用项目式教学法可改变此现象。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和任务下完成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首先对项目进行分解,把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融入项目中,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围绕所选择的项目进行讨论并完成项目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项目小组完成项目的水平与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3.2充分利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讲授方式加上多媒体课件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全面掌握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具体操作时,教师通过电脑登录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进入教学空间后,首先申请开课,填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将学生信息导入平台,同时将教案、进度表、教学课件、单元习题、微视频等教学资料一并上传至平台,并要求学生在手机上安装学习通软件。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软件来签到、抢答、讨论问题、布置在线作业或进行单元测试,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此一来,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而且也让学生的手机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重视环境因素,培养尊师重道的社会环境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学校中,学校领导要和教师建立融洽的上下级关系;教师之间要和平共事,互帮互助;教师和家长之间更要紧密合作,及时沟通学生的信息。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人类文明的传播上,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为了学生的成长耗尽了自己的心血,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多关心和体谅教师,给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促进尊师重道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在当今社会教师的地位越来越低,教师只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拥有教育的权利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结束语
  计算思维是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发挥职能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将其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热点。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依據不同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师和学生在每门课程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为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有效教学是必要采用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在开展这门课程时,充分利用课时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烟承梅.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9(12):32-33.
  [2]冯栋.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1):238+236.
  [3]邹汪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析[J].学周刊,2019(14):11.
  [4]王怀超,李海丰,李俊生.慕课支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践及思考[J].计算机时代,2019(04):85-88.
  [5]覃章荣,孟令娟.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9(04):66-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2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