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在过去一段时期,由于人均受教育机会较少和出于就业的考虑等原因,教育存在着“为教育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即所谓的应试教育。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旧的课程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力争取得素质教育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体制;知识水平
  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国家的主人和民族的一分子,曾经或现在的受教育者或教育者,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各自的特色”。
  因此,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方式应运而生。
  “素质教育”这个词越来越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要求对统治教育上千年的所谓“应试教育”进行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又怎样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呢?
  所谓素质教育,即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步入社会不会有一种贪图和盲从感,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能既有广泛的知识又有各方面的技能和创造力,这才是我们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教育怎样培养复合型人才呢?教育理论家认为,我们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一是能够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人才;二是能够参与全球性竞争与合作的人才;三是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推进甚至引导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人才。这就是说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
  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因此,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打破已有应试教育机制,建立起强有力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想法和做法,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应变力,就必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才能就难以形成。而且随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21世纪教学将更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因材施教,并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正确引导,把这些作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各尽其才,使每个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最先提出的,虽不是现阶段的新提法,但它却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材施教,教师是关键:一个教师怎样才算是真正进行了因材施教呢?教师必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学生好比一本书,只有你读懂他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只有你理解了,才能真正热爱他们;只有你热爱了,才能真正奉献你的所有。所以,教师真正的了解和喜欢学生,才能因材施教。
  教育中若不是“应试”的急剧膨胀,也就没有素质教育的提出。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们面临的任务。但是,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也应包括应试的能力,不然各类升学考试,招工招干的招聘考试,还有什么“托福”等,过不了关,也说不过去。
  素质,不可能是各种素质门类的平均组合,也不可以要求一个人既具有陈景润的数学素质,有具有刘翔的运动素质。一个得到素质良好发展的人,应是领悟了现代人应具有的那些基本素质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并服从于社会需求,使自我这个小宇宙在社会这个大宇宙中迸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结束语:人的素质是先天的禀赋与后天教育训练的“合金”,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小学教育应遵循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特点,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即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又有特长的,或者叫“合格加特长”的人才,这正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最大特点。这完全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共性和个性的客观规律的。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因此,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的特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同时,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个性特长发展的基础,就学生个人来讲,个性特长的发展才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所在。因为,没有个性特长的发展,其余面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事实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也包含着个性特长的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同时也应该是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将学生内在的潜能挖掘出来,并为他们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科学的基础上,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将来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柳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人民教育》,1995年,第7·8合期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文秘之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