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河南农村信息环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它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现阶段,农村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地区信息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将会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以河南农村地区作为调查点。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因此选取河南农村地区具有典型性,能够反映出我国农村地区的普遍水平。在调研设计上,我们的调查包含了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焦作、漯河、新乡、商丘、驻马店、南阳十个地市的农村地区。这十个地市基本能够代表河南省的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以及经济落后地区,保证被收集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
  充分了解影响河南农村地区信息环境建设的因素是本文的研究目的,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拿出具体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来提高农村地区信息环境质量。根据影响农村信息环境因素的不同,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我们把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情况、农村地区信息环境的总体水平、农村信息环境建设模式、硬件(基础)设施、农民信息素质、信息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内容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填空题,方便农村居民进行问卷填写。2017年7月,经过对河南省十个地市的走访,以及500份调查问卷的发放、填写和收集,收回418份,有效问卷361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情况
  样本基本信息包含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当地的经济状况等。≤25岁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5.48%,>25~≤55岁的占44.05%,>55岁的占30.47%。没上过学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48%,完成小学教育的占19.94%,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学业的占28.81%,中专以上的占43.77%。样本中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村镇占被调查总数的31.89%,一般的占56.23%,较差的占11.91%。从事传统种植业者占24.93%,外出劳务者占23.82%,经商者占7.21%,从事养殖业者占8.03%,从事交通运输业者占11.08%,从事生产企业者占4.99%,从事其他生产活动者占19.94%。
  (二)农村信息环境的总体水平
  河南省农村获取信息的设备主要包括电视、电脑、固定电话、手机、广播等。經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于电视、电话等简单易学的信息设备使用率较高,电视的覆盖率为89.75%,手机的覆盖率为98.34%。由于手机的迅速普及,固定电话的覆盖率仅为6.09%,宽带和电脑的覆盖率为81.99%,广播的覆盖率为77.56%。
  调查显示,拥有电脑并连接互联网的占52.91%,拥有电脑但未连接互联网的占29.09%,家庭没有安装电脑且未办理宽带的占18%。
  在农民获取信息的载体方面,电视、电脑和手机占有较大的比例,基本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获取,但是在互联网的使用方面,利用率并不高。经过与农民的深入访谈,造成互联网的使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可供选择的方式和时间有限,农民通常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二是互联网内容不够丰富,吸引力不足;三是宽带费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支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的进入。
  (三)农村信息环境建设模式
  通过调查发现,农民选择以政府为主导的信息环境模式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3.19%,选择以企业为主导的占14.68%,以村镇为主导的占24.10%,选择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占43.49%,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占22.99%。政府为主导的信息环境模式显而易见,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协作起来,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农村信息环境质量。
  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电视和互联网获取信息的农村居民都超过了1/2,分别为65.65%和51.52%,而通过广播、固定电话、手机、报纸、杂志、黑板报和其他获取信息渠道的覆盖率分别为37.12%、3.05%、29.92%、16.90%、9.70%、24.10%、8.03%。
  在获取信息内容方面,农民对气象、农资农机、卫生医疗、农业科技以及其他方面的比例分别为72.02%、47.92%、56.79%、36.84%和26.87%。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由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对气象和卫生医疗这两类信息关注度较高。
  (四)农村居民的信息素质水平
  调查发现,59%的农村居民表示能够独立上网,不能够独立上网的占41%。被访谈者表示,由于受年龄大以及文化程度的限制,导致他们很难通过上网来获取信息。
  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应用,在娱乐方面占有较大比例。听音乐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7.95%,看视频的占64.27%,玩游戏的占20.78%,获取有关教育方面信息的占45.98%,学习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占32.96%,获取市场信息的占13.85%。
  在村镇信息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村镇在建立培训机构方面的投入不足,村民网络培训中心、信息技术课堂、下乡服务队等,有相当一部分的被调查者是第一次听说。
  调查表明,订阅杂志、报刊的农民屈指可数,村里的黑板报和报刊栏是大部分农民获取相关信息的载体。尽管有些农村家庭拥有电脑,但由于年龄较大的农村居民在使用电脑方面并不熟练,因此利用互联网进行与农业种植等方面相关信息查询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农村居民认为农产品的种植大多靠丰富的经验,相关的农业信息技术并不能帮他们在种植和养殖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
  (五)农村信息资源建设
  在开通并运行网站方面,有农业信息网的占16.90%,有农业电子商务网的占26.04%,有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占6.93%,有农业电子政务系统的占9.14%。调查结果显示,在河南省农村开通并运行相关网站并不能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需要进一步增强和改善信息资源建设。
  对所提供信息的质量方面,反映信息明确的占30.19%,一般的占41.00%,不明确的占28.81%。反映信息丰富的占27.15%,一般的占50.97%,不丰富的占21.88%。信息质量与实际切合的占18.01%,一般的占57.62%,不切合的占24.37%。信息实效、准确的占9.97%,一般的占62.05%,没有实效、不准确的占27.98%。
  (六)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广播、电视、互联网作为农村生活中农民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能够使农村居民获得更为丰富的生活生产信息,认同这一说法的占88.92%,不认同的占11.08%。
  在农村信息环境优化和改善之后,农民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文化素养会相应得到提高,认可这一说法的占78.95%,不认可的占21.05%。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被调查地区信息环境总体概况来说,多种多样的载体增加了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然而借助互联网来获取的概率却不尽如人意。通过提高互联网的覆盖率,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又可以多一条。继续探索农村信息环境建设模式并不断拓展,农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我们就及时予以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可以推动信息环境建设的步伐,因此相关配套设施的供给和建设刻不容缓,比如上网培训中心,通过一带十、十传百,提高获取信息的农民群体数量,通过获取的有用信息反作用于农民生产生活,进一步改善农村信息环境。对农民生产生活有用的信息,需要提供高效的传播途径,打造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信息环境提升。良好的信息环境,能够让农民享受信息为他们生活上带来的红利,进而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