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抑郁症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韩向玲(1980-)女,汉族,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心内科。E-mil:hanxianglingpds@163.com
  通信作者: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临床常规干预,观察组4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临床干预,比较两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改善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抑郁症;老年;中西医结合;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7-0088-03
  抑郁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并且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类型,其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占全部老年人的5%~8%,女性多于男性[1]。老年抑郁症患者常伴有言语行为减少、心境低落等,不仅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发生自杀现象。中医学认为[2],抑郁症属中医“郁症”范畴,常因情感瘀滞、气机郁结而不舒,引起脏腑气机阻滞所致。由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病因较为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目前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已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探究一种新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干预,旨在分析对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入院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共91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64~73岁,平均(68.37±5.20)岁;病程7~15月,平均(11.24±3.47)月。观察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65~74岁,平均(69.40±4.11)岁;病程8~16月,平均(12.40±2.81)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过《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3];②年龄在60岁以上;③入院前未服用抗抑郁药物;④家属知情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躯体障碍;②恶性肿瘤患者;③认知及交流障碍;④自杀倾向等患者。
  1.3 方法 两组在入院后均按照医嘱服用氟西汀(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J20170022),晨起服用,20mg/次,1次/d,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临床护理干预,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为患者及家属宣讲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强调家属干预的重要性,在干预过程中使家属参与进来;规律患者的作息习惯及饮食习惯;日常干预中,时常关心并鼓励患者,以获取患者信任感。觀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法如下。①情志疏导: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采用情志疏导法以调畅患者不良情绪,主要采用针对性言语刺激,消除患者忧虑,保持心情舒畅;运用语言技巧,通过鼓励、解释、支持的方式获取患者的信任,重新为患者输入正确的理性信念;鼓励患者诉说心中不良情绪的原因,采用倾听的方式来接纳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对患者报以同理心;指导家属在情感上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②饮食调护: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饮食调护过程中遵循“饮食有节,少食多餐,软硬适宜,冷热适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多数患有肝气瘀滞,因此在饮食上应疏肝解郁理气为宜,食用柚子、山药等食物;当患者出现体虚症状时,应注重健脾养血,滋阴益气,指导患者食用大枣、龙眼、芝麻糊、羊肉等食物。保证患者治疗期间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及能量。③五行音乐:根据中医五行音乐疗法为基础,通过五音入脏法改变患者五脏的异常生理现象。以《中国传统五行音乐》为主,如患者出现孤独感、绝望及悲伤情绪时,医务人员播放以宫调、徵调、商调为主的音乐;如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及愤怒时,播放以羽调、角调为主的音乐。两组均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情况[4],5级评分制,共有56分,分数>29分为严重焦虑。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干预前后抑郁状态[4],采用0~4分5级评分法,分数>35分为严重抑郁。③采用改良世卫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5]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共26个条目,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抑郁症是主要针对于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目前社会上老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升高,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与机体病变、家庭因素及社会关系等原因有关,进而使患者表现为行为活动及语言减少、思维缓慢及情绪低落。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对减轻患者的抑郁状态具有积极作用[6],目前临床护理人员通过常规护理手段虽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但老年抑郁症患者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多,常规西医临床护理手段所建立的社会支持系统已达不到临床所需,因此寻找一种合理的干预方式意义重大。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疾病,老年人普遍年龄偏高,社会支持系统已严重减弱,加之心理状况较为脆弱,轻微打击就易引起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另外,家庭、朋友长期忽视现象也是造成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抑郁症属“失志”、“情志病”、“心风”范畴[7],中医学《医经溯洄集·五郁制治》中记载:“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充分说明情志郁结于内,引起内气失调,机体失衡,造成疾病缠身。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为弥补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不足,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干预,进而重新为患者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在治疗过程中,灌输正确的认知行为以纠正患者不合理信念,通过健康知识教育让患者及家屬认识到抑郁症的重要性,并采用鼓励的方式予以患者信心,改善患者情志,避免患者以消极状态应对日常生活,强调家属支持在干预中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予以社会支持,进而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中医学认为,抑郁症因情志所伤、忧思成疾、思虑过度,引起肝气郁结,脏腑失调[8]。《景岳全书·郁症》中所述:“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因此病而郁也,情志之郁,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表明情志与五脏密切相关。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五行音乐疗法来改善患者五脏生理变化,五行音乐中宫、商、角、徵、羽调对应五脏,而情志影响五脏,根据患者情志变化,选择带有合适属性的五行音乐曲调,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抑制作用明显。
  生活质量的下降是老年抑郁症患者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而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情志抑郁主要因素之一,但情志抑郁会引起饮食不畅,致使患者气虚无力,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景岳全书·郁症》中记载:“忧思则伤心脾,致使气血日消,饮食日减”;《赤水玄珠·郁症门》“心郁者,神气昏闷,主事健忘”,皆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饮食不调[9]。干预后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观察组干预过程中,通过中西医结合干预的方式,根据患者的证型指导患者进食适当的食物,且在指导饮食过程中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合理搭配患者的日常饮食,从而保证患者自身营养状况,避免因饮食不畅而降低生活质量;另外,在情志疏导过程中予以患者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到温暖,激发患者日常行为的积极性,提高生活乐趣及质量。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闫芳,李淑然,刘津,等.老年期痴呆和老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5):1025-1028.
  [2]刘晶,王文胜,黄河香,等.社区康复延伸性干预对抑郁症病人社会功能与应对方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4)536-539,542.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7.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5]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03-309.
  [6]张迎黎,李鹤展.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108-4109.
  [7]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重点专科抑郁症协作组.抑郁症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2):810-811.
  [8]吴剑勇,冯斌.五脏辨证论治在抑郁症中的应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5):90-93,98.
  [9]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92-400.
  (收稿日期:2019-02-01 编辑:杨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