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高校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民办高校设计教育目前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如何加快设计教育的发展来满足日益更新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相应的设计教育改革,比如调整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突出不同专业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来达到培养综合性、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环境设计;市场需求;设计教育;改革
  设计艺术,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体现,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同时,作为一门实用性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人类服务的,“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和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尹定邦《设计学概论》)设计的目的就在于创造人类更合理和舒适的生活方式。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由英国开始,欧洲的各个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继进入农业社会之后的第二次巨大变革,机械化批量化的生产方式取代了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的劳动方式,引起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以工业设计的出现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设计的发展阶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都是对现代设计的一种最初的探索,直到1919年在德国成立了包豪斯设计学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设计学院,其第一任校长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教育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作为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设计学院,包豪斯集中了欧洲几十年来关于设计的探索和成果,包括荷兰的风格派运动、俄国的构成主义设计运动等。包豪斯的主旨在于面对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和艺术的不平衡发展,通过兴办设计学校来创造一个艺术和技术接轨的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出适应机械时代的现代设计人才,探讨建立一种全新的适合时代需求的设计教育模式。
  包豪斯倡导设计教育,应重视技术性的基础,加上艺术性的创造,其三年半的课程设置十分重视艺术的基础性训练和实际技能的训练。学校采用“师徒制”的教学方式,有工作室导师和形式导师,开创了设计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艺术和技术结合的先河,使人们对现代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包豪斯所进行的一系列设计教育改革和创新使得这所小小的设计学院声名远播,甚至闻名世界,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设计教育实验中心。
  包豪斯从1919年建立到1933年被迫关闭,虽然只有短短14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却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体系和模式,如其基础课程的安排、理论课程的比例、工作室制的教学方式,以及设计学院与企业密切联系的探索等。包豪斯在1933年被迫关闭后,其大量教员和学生移民国外,使德国现代主义设计教育试验的成果传遍全世界,影响了当代世界各地的设计院校及教学体系。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也是日益剧增。中国的设计教育也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数据来做个对比分析。在2000年之前,国内设计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开设设计专业的院校也比较少,设计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十几所高等美术院校,每年培养的学生人数大概也就千余人左右;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开设设计专业的高校已经突破2000所,在校大学生总数超过200万人,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有50万,通过3—4年的设计教育走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对这么庞大的人数,我们不得不自问或反思,市场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设计人才吗?我们培养的设计人才是否真的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设计人才的培养怎样和社会需求有效对接?我们如何通过设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做强中国艺术设计,提升中国在世界的设计品格和层次?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民办高校设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关于设计专业的学制、课时、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师生比例,师资结构等)、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标准,我们的一些学校达不到要求,需要积极调整不断的完善。民办高校设计教育要想满足国标要求,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教育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加快专业建设,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
  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院校应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契机,加强专业特色建设。
  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按照国标要求,积极调整,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从学时上需要达到国家要求的设计专业四年总学时数不得低于2 600学时,每学期的学时分配要合理,学分要控制在160学分之内。
  课程体系要合理,包括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类课程。课程设置需要囊括理论教学课程、通识类课程、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必修课与讲座、实践类课程等各方面内容。
  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应充分考虑国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需要对专业的公司进行相应的社会调研,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保证设计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行业、公司培养合格的设计人才。
  二、突出专业特点,加强实训性课程
  就目前整体的培养方案来看,大一侧重于基础类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等;大二侧重于专业技能类的课程有手绘效果图、CAD、3dMax、PhotoShop等,譬如手绘效果图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手绘表现技法,可以独立设计完成整套设计方案,CAD、3dMax、PhotoShop等计算机辅助绘图课程,辅助完成设计方案的表现;大三的课程则强调专业的方案类课程,考察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如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
  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实践性比较强,在培养方案中需强化相应的实训课程,完成和社会企业的对接。比如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建筑模型制作、专业考察等,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程实践性强,建筑装饰装修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完整的流程,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各种装饰材料及工艺为基础,运用不断更新的材料组合、设计手段及施工技巧来实现的空间美学。目前国内日益增长的建筑装饰需求,尤其是高品位的建筑装饰追求,要求对日新月异的装饰材料以及多学科的施工方法和技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是架构学生从纸上到施工工地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一门动手实践课,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建筑模型制作基本的知识、造型规律和制作流程,培养学生三维空间建构能力和设计创造表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设计审美意识。专业考察课则是通过带领学生进行专业艺术考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对我国艺术特色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各种艺术形式中发现美的能力,掌握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从中吸取精华,为下一步专业学习积累素材,从而创造出符合社会的美感设计作品。   通过强化实训课程,加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了解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对此专业的新需要,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程考核与评价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检查教学成果的一种方式,但是鉴于艺术类课程的特殊性,不能采用和其他学科类似的单纯试卷测评,要突出课程的过程性,所以,我们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是100%=60%(10%考勤+10%课堂表现+40%平时作业)+40%考试作业,突出功在平时,强调课程作业的连续性,不仅仅是最后的一张试卷来决定的。最后的課程考试作业根据课程特点也各有区别,比如软件课程,则可以随堂考试结课,实践课程则采用实训报告的形式,理论课程可以采用试卷测评的方式等等。总之,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都有所区别,突出专业的特点和特殊性,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也是为了训练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
  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高等设计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学生的专业能力是需要通过相应的实训基地和平台,来实践和检验在高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
  (一)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
  通过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给学生构建真实的学习环境和训练情境,只有依托实训基地,才能深入进行课程学习和教学模式改革,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创造前提。采用“模拟真实”教学法、实际项目教学法等,了解实际的项目需求,才能按实际的工作要求进行相应的专业教学。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安阳学院实行3+1的培养制度,前三年在大学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大四要求每个应届毕业生进行不得少于12周的专业实习,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实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岗位的需求,让学生通过专业实习来检验专业的学习能力,快速胜任公司的各项工作,从前期的接待谈单,到设计制图,再到后期的设计监工,以及最后的设计完工和回访,完成整体的设计任务。完整的设计过程只有在社会和设计公司才能真正体现和锻炼,学生通过大四的专业实习,为后期的毕业找工作做好了铺垫,真正做到了毕业就业零距离的双实现。
  设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综合的创造思维、领先的审美判断以及科学的工作方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计教育的发展在我国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随着社会审美需求的日益更新,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相应的设计教育改革,比如调整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训课程、突出不同专业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把设计教育中遇到和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设计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达到培养综合性、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培养的设计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真正实现高等设计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尹定邦,邵宏.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陈鸿俊.现代设计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4.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
   安阳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3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