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程是教与学的载体,在职业教育中处于关键位置,职业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课程开发是重点。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进行分析,回顾了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总结发展趋势、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3-0072-06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的革新等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类教育,亟需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课程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课程改革至关重要。课程开发作为课程改革的关键,备受关注,而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方面比普通教育更为复杂。文章主要通过中国知网进行论文检索,筛选有效论文,对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整理,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课程开发的概念
   课程开发由课程编制、课程建构等词发展而来,在1935年美国学者卡斯韦尔和坎贝尔出版的《课程开发》一书中首次提出。
   施良方将课程开发定义为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1]。
   王本陆提出课程开发主要指教育工作者对课程精心设计、实施、评价并管理的动态过程,目的在于使课程功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成长的要求。作为一个整体过程,课程开发包括课程编订、实施、检验,以及修正、完善和再检验[2]。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其影响巨大,职教课程必须不断变革。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对课程开发有自己的理解。徐国庆认为课程开发不仅要开发课程内容及其排序、教与学赖以发生的行动框架,而且要开发教与学本身及课程资源在内的整个系统[3]。而姜大源认为课程开发有两个重要决定性因素:一个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另一个是课程内容的结构化[4]。
   综上所述,课程开发是使一个课程计划完成的整个发展过程。包括确定什么目标、选择什么内容、怎样组织内容、如何教学生学、学生学习效果的价值判断、课程修订与改进;并且它是动态的,是适应需求变化,持续不断进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过程。
   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传统职业教育借鉴了普通教育学科系统化三段式课程模式,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顺序安排课程和教学,缺乏职业教育注重实践和技能培训的特点,容易出现知识储存与应用脱节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进行课程改革,逐渐引入国外职教课程模式,打破了传统知识本位的课程,逐步转向能力本位,开始注重围绕职业岗位开发课程,培养职业能力。进入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紧跟社会发展需要,在课程开发方面表现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特点,注重与实际工作过程接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成为趋势。
   (一)国内学者对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研究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和发展趋势、对国内外模式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提供借鉴与启示。其中姜大源在《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一文中概括了国外较为典型的职教课程模式,这包括国际劳工组织MES课程、加拿大CBE课程、澳大利亚培训包、英国BTEC课程、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等[5]。而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只专注于研究某一种课程开发模式。
   1. 加拿大CBE课程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以加拿大为代表。CBE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采用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确定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职业分析方法,得出某种职业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注重胜任工作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陶蓓详细介绍了DACUM方法,揭示DACUM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重要性[6]。CBE课程依照具体工作选择课程内容,但没有很好地进行组织,实施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导致学生进入实际岗位时,灵活性差。正如田英玲提出的CBE课程有进步也有限制,现代职业教育更多是要吸收其能力培养的理念[7]。朱惠君重点论述了CBE模式下课程开发与评估,提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评价主体要逐渐多元化[8]。
   2. 澳大利亚培训包
   培训包被称为“培训指南”,是一整套全国认证的职业资格体系和能力标准,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估和更新,由政府连同行业制定,为行业服务,重点是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它详细规定了行业所需能力标准、国家准入资格、评估指南,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开发课程的依据和指导性材料。周祥瑜、吕红详细论述了培训包的结构与内容、开发与实施,阐明其全国统一标准,注重关键能力培养,使培训与就业“无缝衔接”的特点[9]。陈宝珠分析澳大利亚培训包优势及缺憾,认为我国应统一职业准入资格及等级认证制度,注重市场需求、工作现场的重要性[10]。同时,它也存在不足,通过研究,有专家学者认为培训包可操作性不高。
   3. 英国BTEC课程
   BTEC(Busines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即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英国权威职业资格考试和颁证机构之一。BTEC课程有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得到的是国际普遍认可的学历和资格,它紧密结合职业岗位,注重以学生和实践为主开展教学,培养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傅松涛、蒋洪甫详细介绍了英国BTEC课程,提出我国职教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工学结合[11]。张冰洁比较中英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提示我国职业教育应更新教师观念、重构课程内容、完善質量监控保障体系[12]。在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框架下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但也有其缺失,顾月琴、涂三广指出BTEC课程忽视了学生品质和内在精神的培养,提出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加强产学合作,使BTEC呈现新的发展趋势[13]。    4.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影响深远,它强调工作过程的重要性,以工作领域为指导构建学习领域,理论与实践密切关联,更有利于提高职业行动能力。姜大源对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研究较为深入,为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姜大源、吴全全对学习领域课程的主要内容、开发方法、发展前景等做了详细阐述,指出工作过程定向理念将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全新视域[14]。我国项目课程也深受学习领域课程的影响,徐涵通过比较学习领域课程与项目课程,得出它们共性与差异,提出了两种课程模式的适用条件[15]。有学者也认为学习领域课程实施需要高质量资源条件、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太高,在我国实施有局限性,周宏伟详细介绍了学习领域课程的德国实践、中国本土化创新与局限,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需不断实践探索[16]。
   可见,四种课程模式都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注重培养能力,虽然各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都有其优势与不足,但与本国国情、实际联系,为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我国在对国外课程改革借鉴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本国课程改革探究,在课程开发方面也有了许多突破。
   (二)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指导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国内关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我国出现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开发模式。
   1. 宽基础、活模块
   “宽基础、活模块”模式是以蒋乃平为代表的学者们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它分为两个阶段:宽基础阶段和活模块阶段。宽基础阶段集合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着重于今后发展;活模块阶段针对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技能为主,培养从业专业能力,注重于当前就业生存[17]。从2007年到2008年期间,蒋乃平先后在《职业技术教育》期刊上发表16篇文章,详细阐述了“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并从不同角度对其优势、可行性及实践应用进行论述。于《“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十六》一文中总结职教课程改革是永恒的主题,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与时俱进,结合我国国情和职教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完善、创新[18]。“宽基础、活模板”课程从学生认知和技能习得规律出发进行课程开发,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从业能力,但该课程开发模式的课程教学与岗位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2. 工学结合一体化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以赵志群为代表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强调学习内容就是工作,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工作。赵志群阐述了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特征:“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完成学习”;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19]。随后他又阐述了工学结合课程中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等基本概念并对其应理清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20]。2009年,赵志群出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提供了指导。此后,出现了许多将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应用于实际专业和课程中的探究。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坚持校企合作,实现理实一体化,其理念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 项目课程
   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观对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和启示,“做”在职业教育中至关重要。项目课程强调“做”与“做的成果”的重要性,把“做”变成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通过项目设计进行整合,体现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整程序,做到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关联度高。徐国庆对项目课程的研究十分透彻,为学者们进行项目课程开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2007年,徐国庆从项目课程的本质、是否要否定理论知识、项目课程与CBE课程有无区别、我国是否具备课程改革条件等方面论述了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21]。2008年,徐国庆就项目课程与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项目课程的内涵、基本原理与开发进行了介绍[22]。2009年,他出版《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一书,经过不断探究实践,又于2016年出版《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原理与开发》,该专著详细论述了项目课程开发的技术方案、如何设计项目课程体系、如何组织项目课程的开发[23]。赫超、蒋庆斌从项目课程开发技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硬件条件、师资队伍四方面对项目课程实施进行了分析[24]。
   4. 工作过程系统化
   学习不仅要储备知识,更要应用知识,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进行整合,从行动领域中获取学习领域内容,强调能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有人认为它是项目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姜大源总结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势,阐明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概念与内涵;随后一年又从课程体系设计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系统化和课程载体设计系统化三个层面,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进行了详细论述;理论的研究需要付诸实践,2014年,姜大源表明跨界的职业教育需要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阐述了其开发基本步骤并通过列举大量实践例子,详细说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在实际中的设计与应用[25]。吴全全、闫智勇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称之为一种课程开发的范式,详细阐述了其内涵与特征,并对学科逻辑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进行了比较[26]。近年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研究逐渐增多。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这一本质属性,意味着其必须与企业紧密联系,突破学科课程,实现职业教育轉型。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也逐渐呈现出校企合作明显、开发主体多元、工作过程导向、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趋势。并且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要不断在实际中进行课程开发,探索新的课程开发模式。    (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课程内容选择的研究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组织。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其课程内容应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应从实际工作中选择课程内容。
   1. 工作分析
   赵志群、王炜波表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方法从DACUM逐渐发展到工作任务(BAG)分析法,通过举行专家工人访谈会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得出工作分析结果,为确定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提供参考[27]。张健阐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从工作分析入手,建立课程开发委员会,开展市场调查和职业分析,最终形成工作任务统计表,再进行课程分析与课程开发[28]。徐涵提出行业研究和专家—专业工人—工作会议的工作分析方法,行业研究用于职业领域的界定和结构化,专家—专业工人—工作会议确定职业工作任务,从而建构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29]。郭月兰、徐彬阐述了工作分析的内涵、价值、实施策略以及如何确保其科学性,认为它是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前提,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参考,课程开发的主要技术,也是职业教育中亟待关注的研究领域[30]。
   2. 角色分析
   郭炯、祝智庭提出基于角色分析的能力本位高职课程开发技术框架,阐明课程开发中的角色分析,重点是对角色学习内容的分析,以角色分析法为基础进行需求分析并以知能分析方法进行建模,完成角色—活动—能力—知识分析表,形成以角色为中心的课程门类设计,以任务为中心的课程设计[31]。2011年,郭炯、祝智庭又先后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上发表了三篇基于角色分析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论文,分别对其课程开发模式、需求分析方法、课程门类开发方法进行了研究。郭炯、侯云吉提出职业知识分析法,弥补了前期基于角色分析法的需求分析阶段,获得信息零散、非系统或遗漏的弊端,更好地帮助课程开发者安排课程内容的顺序[32]。
   (四)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问题与策略的研究
   丁梁斌、胡长效总结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存在三级(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体系尚未真正建立、队伍单薄、程序不规范、缺乏监管机制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四元(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学校)课程开发机制、吸纳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制定课程开发规范和监管制度的对策[33]。吴鸿红、胡小桃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下分析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存在开发投入不足、主体单一、能力较弱、标准缺失的问题,提出调整投入结构、组建多元主体、加强教师培训、立足现实需求、设立统一标准的对策[34]。杜桂萍阐明缺少对外交流合作是制约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应进一步拓宽对外合作渠道,加强对外交流,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35]。
   对学者们的研究进行总结,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主要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开发主体较单一、缺乏统一标准,在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和职业岗位需求方面不够紧密等问题。针对问题,我国应增强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视,加强对课程开发的资金投入;制定严格的课程开发规范标准,并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进行监督;组建行政部门、企业、学校、教师、行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课程开发主体;顺应时代变化,其解决对策还需要不断实践探索。
   三、述评
   课程是使职业教育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社会所需人才的关键因素,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开发至关重要,从目前研究现状小结以下几点。
   第一,当前我国关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多,关注度不够高,应不断加強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
   第二,大部分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国外MES课程、CBE课程、培训包、BTEC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分析,通过对国外的研究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提出启示,但往往对我国实际考虑不多,在我国实践中,难以到达满意的效果。因此,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背景、发展特征进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至关重要。
   第三,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关注较少,应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并加深研究深度,从而提高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水平。
   第四,目前我国基于工作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成为关注的热点,并越来越重视对实际工作具体过程的分析,徐国庆的项目课程、姜大源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成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逐渐走向正轨。
  第五,我国仍需加强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行业与学校合作,从事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更要承担起责任,主动参与课程开发,从而促进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顺应时代需求而变化,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徐国庆.课程涵义与课程思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4]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5]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6]陶蓓.职业教育DACUM课程开发模式的探讨[J].世界教育信息,2006(12).
   [7]田英玲.CBE课程模式评价[J].职教通讯,2012(25).
   [8]朱惠君.CBE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5(2).
   [9]周祥瑜,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培训包体系及其优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10]陈宝珠.基于职业教育语境下对澳大利亚培训包体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5).
   [11]傅松涛,蒋洪甫.英国BTEC课程模式的内容及其实施效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12]张冰洁.中英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以英国BTEC课程模式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5(1).
   [13]顾月琴,涂三广.英国BTEC职教模式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17(19).
   [14]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15]徐涵.学习领域课程与项目课程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5(15).
   [16]周宏伟.“学习领域课程”在中国:创新与局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5).
   [17]蒋乃平.“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结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18]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十六[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19]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30).
   [20]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2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22]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20).
   [2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原理与开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4]赫超,蒋庆斌.职教项目课程实施瓶颈分析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25]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26]吳全全,闫智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
   [27]赵志群,王炜波.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职业资格研究方法的新进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9).
   [28]张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方法提要[J].职教通讯,2007(1).
   [29]徐涵.行业研究和专家—专业工人—工作会议:职业开发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新方法[J].职教通讯,2007(5).
   [30]郭月,兰徐彬.工作分析:职业教育亟待研究的课程开发方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5(3).
   [31]郭炯,祝智庭.教育技术视野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
   [32]郭炯,侯云吉.教育技术视野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知识分析及组织方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9).
   [33]丁梁斌,胡长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20).
   [34]吴鸿红,胡小桃.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职教通讯,2017(28).
   [35]杜桂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4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