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概念学习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当前数学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驱动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建构数学概念,更好地完成数学概念的学习。基于此,本文对基于驱动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能够为指导数学概念教学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问题驱动 小学数学 数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135-01
  数学概念作为数学知识构成的基础要素,是小学生在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期内容,数学概念的掌握有利于后期数学问题的解答与数学能力的提升。任何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学习前提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能力的提升又是建立在不断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之上,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处于自身心智发育、抽象能力理解能力都还较弱的时期,开展数学概念教学,需要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问题驱动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概念本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1.问题来源阶段
  从问题来源角度考虑数学概念,是指要从本原性问题出发,以最为原始、本质的观念和方法来表述学习主中的概念问题。驱动课堂里教学的问题既要易于理解又要能够深入反映学科本质,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活动中获得关于该学科的本质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切入点问题时,要深入研究、分析要教授的数学概念,提取出反映数学概念本质的本源性问题。例如,在讲解“平均分”的概念时,我们知道其本质内涵是每一份的数量或质量是同样的意思,这也是学习理解除法概念的前提,教学之前可以先问学生问题:“平均分”概念的重点在于“每个人”层面,还是说在于分之后的结果呢,还是分之后每一份的份量的对比层面?学生对这个概念期初是模糊的,不知道是从“每个人”层面来理解还是结果来分析,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学习概念的本质,比如教师请六位学生上台,拿12支铅笔来分别分给六位学生,那么每个人最后是2支铅笔;如果分给4位同学,每个人就是3支铅笔;如果分给3位同学,每个人就是4支铅笔;如果把铅笔分给2位学生那么每位学生就是6支,请学生就这次分铅笔的结果来谈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结果规律,那就是人数越多每个人最后分得的数量就会变少,但是从份量对比层面来看,每个人不管是6支还是3支,最后每个人手里的铅笔数量是一模一样的,大家没有谁多谁少,彼此拥有同样的结果,同这种方式,以最根本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是指不管哪种分法,最终大家结果是一样的,是一个结果的比例问题,而不是本身的数量问题。
  2.情境设计阶段
  数学概念的引入关键是帮助学生找到感性经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这对问题情境的设计有很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点,又要将课程知识点完美自然地嵌入到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在“置身其中”的活动中更容易地对概念知识进行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探寻数学概念的踪影,善于发掘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例如,用生活中蕴含数學概念的常见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学生熟悉事物的强烈代入感助力概念理解。关于数学概念中的总价、单价、数量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家里的每月水费、电费单以及去超市购物的小票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听课时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票单,仔细观察上面打印的文字,表头有总额、单价以及数量或者个数的字样,让学生研究票据上数字之间的关系,有学生说单价和数量的乘积是总价,最后合计是所有物品的总数,接着教师在趁学生兴趣正足,给学生讲解总价、单价、数量的概念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如理解射线的概念,教师可以上课时给学生展示激光,从一个发射点出发没有终点,这就是射线的形象化定义,而线段是两端都有终点的直线,可以用一条绳子来表示,是可以衡量它的长短的,而射线是不能衡量长短的。用身边实际生活例子来理解数学概念,学生也有发言和对话的基础,教师也能以问题驱动顺利的开展教学过程。
  3.概念拓展阶段
  问题的寻找和提出都是为了最终的数学概念学习,数学概念的认识和掌握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要从概念的形成转化为概念的同化阶段,从简单的概念层面到具体类别的概念层面。例如,给学生讲授圆的半径、直径的相关概念时,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比如拿一个玩具小车轮,给学生展示从车轮中心到车轮边缘任何一个点都是圆形的半径,那么半径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学生观察中心点到车轮边缘每一个点的距离是否是一样的,那么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的结果主动思考,在操作中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定义,接着认识了平面圆的特点,学生在脑海里对直径和半径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认识,这个时候再抛出问题:“那么到了立体图形中的圆柱体的特征是否也有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呢?”培养学生在理解了一个概念之后的知识迁移能力,理解在立体图形里圆柱体的底面是有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
  参考文献
  [1]石颐园.基于PCK内涵解析视角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l.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8)
  [2]黄建弘.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参考资料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0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