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PDCA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 2017年12月急诊的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精神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找出事件危险度及可干预性措施条目,确定干预措施及实施方法。统计全部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共3件,发生率为0.02%,明显低于对照组(11件,0.09%),严重不良事件无,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士预检分诊,研究组中风险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高风险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科护士对风险等级的评估能力与干预能力提高,评分准确性由96.99a-/o提高至98.99%,评分时间缩短为(9.89+2.04)mm,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列入提前干预措施人数4406例,约占总就诊人数的35.48%。结论精神科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评估素养,可以有效的防范风险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精神科急诊;护理管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 2019) 01-169-04
  PDCA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能准确分析管理程序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1]。通过PDCA,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患关系,同时还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精神科患者病情特殊,行为具有危险性,可能造成伤人等攻击性行为[2],因此,精神科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精神科急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就必须对不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我院针对2016年1月- 2017年12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相应研究,旨在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急诊护理应用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 2017年12月急诊的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6592例,女5843例,年龄21 - 50岁,平均为(35.3±4.9)岁;研究组男6549例,女5870例;年龄21 - 50岁,平均(35.5±5.0)岁。入组标准:(1)有肇事肇祸、擅自离院、自杀自伤的患者;(2)诊断为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排除标准:(1)有严重躯体疾病转院的患者;(2)预检分诊转普通门诊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精神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就医指导、对症处理、办理手续,护送入院等。
  1.2.2 PDCA管理模式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科室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护理组长等组建PDCA循环管理团队,护士长担任组长,指导组员进行PDCA循环管理各个项目的实施,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2.1 计划(P)由于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病患者发生狂躁、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时,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异常行动,缺乏自主意识而引發不良事件[3]。急诊患者病情重、急,而医护人员工作比较繁重,当患者过多时,看护及巡视工作不能到位,因此会忽略部分患者的情绪及行为改变,不能完全预防或及时阻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小组分析不良事件形成的各因素,对患者进行不良事件分析、讨论、总结,通过预检分诊时进行高风险项目风险评估,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给以对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加强急诊安全管理。
   1.2.2.2 实施(D)修订分诊登记表:在登记单背面增加目前病房在使用的风险评估表,包括肇事肇祸、自伤自杀、擅自离院[4]三项内容。(1)肇事肇祸评估:共分为6个条目,评分0-5级,数值越高代表暴力攻击风险越大,风险评估级别达到3级及以上者属于高风险患者[5]。(2)自杀自伤评估:共分为6个条目,评分1- 33分,数值越高代表患者自杀自伤的风险越高,总分1-5分为低风险,6-9分为中度风险,≥10分为高风险。(3)擅自离院评估:共分为5个条目,评分1 - 10分,数值越高代表患者擅自离院的风险越高,评分≤2分为低风险,3-4分为中风险,≥5分为高风险[6-7]。表格简单易操作,重点突出易评估,分诊护士可以通过三个表对就诊患者进行高风险筛查并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另外,在原有的信息登记表中增加二次分诊一栏,便于患者在候诊期间病情变化护士需再次评估分诊。通过2周的时间对全体护士进行分诊登记表、风险评估的使用进行培训、考核。制定急诊高风险患者定位管理制度[8]、巡视制度,护士长、组长抓制度的落实,尤其是重点人群如新人职、执行力弱的人员;重点时间段如繁忙时间段、晚夜间、节假日等,科学排班,加强人力资源搭配;重点环节如外带检查、护送入院等,按照制度执行预检分诊、风险评估、定位管理,将患者安置在指定房间,留陪护看护,护士定时巡视,对潜在暴力倾向患者采取言语安慰、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保护性约束等办法,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另外加快急诊处置,督促医生对高风险患者尽快处置,减少在急诊滞留时间。根据精神科特点将就诊患者分为3级[9-10],I级患者:危及生命或重要器官功能的,如果不采取抢救措施,有致死残危险。如各种意识障碍、休克、心梗、药物中毒等严重躯体情况需要立即抢救患者。护士通知医生立即接诊。Ⅱ级患者:明确短时间内无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但需尽快处置的患者。如110/120送诊、有伤害自身或危害他人的行为或风险(自杀风险评估表,评分≥6分、重性精神患者危险性行为评估表,评级为3-5级)、有明显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护士通知医生在lOmin内接诊。Ⅲ级患者:无上述两种情况的其他急诊患者。护士通知医生在30min内接诊。   1.2.2.3 检查(C)当班护士每班自查分诊是否正确、高风险评估是否与医生的结果一致、高风险患者是否按制度要求及时处置、定位管理;组长每天检查各班的分诊记录是否准确规范、风险评估内容是否与病历相符、就诊和急诊停留时间是否按要求执行;护士长每周查监控看高风险患者的定位管理、巡视时间是否严格执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问题中找管理的漏洞,进行针对性的控制与改进。
  1.2.2.4 处理(A)对科内的改进措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进行效果追踪和评价,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拟定持续改进策略,并作为下一循环的监控管理目标[11]。
  1.3 观察指标
  对PDCA循环管理项目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对比,观察比较实行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对两组患者风险等级评估,评估结果以管床医师诊断为标准,统计护理人员风险等级评估准确性及评估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n+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02%,对照组为0.09%,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士预检分诊风险等级评估
  经护士预检分诊,研究组低风险患者占比28.41%,中风险患者占比36.11%,高风险患者占比35.48%,与对照组28.57%、37.44%、33.73%相比,低风险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风险、高风险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士风险评估准确率
  护士对研究组低、中、高风险等级评估的正确率分别为99.54%、98.59%及98.83%,对照组准确率分别为98.40%、95.82%、96.7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X2=3.874、2.369、3.01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评估时间
  研究组评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PDCA循环管理通过四个步骤不断循环操作,在实施过程中反复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根据情况做出相应调整改进,最终形成持续质量改善的护理模式[12]。在管理过程中重视监控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严谨性及专业性,从而提高病房安全管理质量。PDCA循环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有确切效果,有效防范护理风险[13],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以1年收治的患者为基础进行研究,研究数据表明实行PDCA的患者不良行为事件发生率以及等级风险评估数值明显优于普通护理患者,评估的准确率也较高,由此可见经PDCA循环管理已见成效,经过1年的实施,精神科急诊护士对患者就诊风险评估、干预、防范形成固化的流程,短时间内尽早对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和预判,并针对性性进行防范措施,结果显示进行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对风险等级评估的准确率明显升高,评估时间缩短。PDCA循环管理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使护理人员短时间内做出准确风险评估,迅速筛查出的高风险患者,不仅可节约患者候诊时间,优化诊治流程,同时利于提前处置、尽快处置等措施的施行以及个体化护理模式的制定,达到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的目的。所以将PDCA循环管理合理应用到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识别风险因素和制定相关PDCA循环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而且可以確保精神科患者的生命安全[14-16]。同时,也要不断的积累经验,持续改进,提高精神科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如女,罗玲,周嫣,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 (11):48-51.
  [2]毕翠云.精神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 1): 55-58。
  [3]王新婷,杨洁.PDCA护理模式改善精神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 5): 779-780.
  [4]屈邦容,吴琳娜,陈姚,等.PDCA循环管理法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3):528-531.
  [5]王威,潘轶竹,马征,等.精神科急诊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3):170-173.
  [6]袁建华.长期住院精神科患者跌倒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 12):108-109.
  [7]祁玲.PDCA循环在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7,44 (4): 28-29.
  [8]赵亿群.精神科实施预警护理管理对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 7): 14-15.
  [9]李秀丽,张崇丽,董荷白,等.PDCA循环模式在精神科长期住院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 12):1670-1671.
  [10]叶慧丽.PDCA循环法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实施中的作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18,24 (2): 227-228.
  [11]甘露,李秀娥,李华.PDCA循环在口腔专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 13):1199-1200.
  [12]王培.PDCA循环在口腔专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叨.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6 (3): 57-58.
  [13]曾勇.PDCA循环对提高临床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 18):66-68.
  [14]高秀君,王建女,王颖,等.PDCA护理模式在改善抑郁症患者不良情绪及心境状态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 (4): 490-492.
  [15]李斌斌.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 10):94-96.
  [16]蒋冬华,陈娜,刘易凤.“精益生产”理论在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 34):163-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8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