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低年级学生的管理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招生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将对以往的按专业培养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培养。本文讨论了大类招生背景下低年级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举措。
  【关键词】大类招生  管理模式
  【课题】校级教改课题,课题编号:XJG-2017-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253-02
  1.引言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是在招生时,淡化专业,实行大类统一招生,学生入校以后接受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相较于以往的按专业招生模式,更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对专业不了解而盲目选择的情况,使得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所选专业,针对自身的兴趣及特长选择更合适的专业,这种培养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是在不同的培养模式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者发挥的职能、处理的问题、将要面临的挑战都不尽相同。因此学生通过“大类招生”模式进入到高校以后,如何对其进行管理是各大高校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2.按专业招生模式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招生模式仍然是以往的按专业进行招生培养。在这种招生模式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2.1学生更早接触到专业知识
  传统按专业进行招生,学生从一开始进入大学便确定专业,学校对进入该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具体专业素养的培育,接触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甚至跟随导师进行科研方面的学习。
  2.2专业班级设置固定,便于学生管理
  学生入校以后被分配到固定的专业班级,直到大学毕业,都不会发生变化。这样便于对学生进行管理,加强学生与辅导员以及班主任之间的感情。
  2.3学生因为不了解专业而盲目选择专业
  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对专业并不了解,常常出现因为某一个专业热门,而蜂拥选择的现象。导致有部分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了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才考虑到自己并非适合此类专业,出现大批学生转专业的情况。
  2.4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就业选择面较窄
  学生进入高校学習后,由于专业固定,学习内容偏重于单个专业的学习,对于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并不了解,面临就业时,可选择的企业以及工作岗位较少,给学生就业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3.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3.1有利于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按“志愿+考核”的原则选择专业,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同时可申请转专业。为了选到理想专业,学生必须争取各方面优异,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各学科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课程来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更满意,从而更加重视教育质量。
  3.2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淡化了专业的概念,打通相邻专业的基础课程,利用各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教育培养。多个专业有机组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有利于优秀拔尖的复合型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学生的个性养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合适的条件。
  3.3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效益
  按大类招生培养,一方面,有利于师资、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宽专业覆盖面,构建新的学科和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凸显教育个性和品牌。
  4.按大类招生模式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4.1学生对专业缺少认识,专业认同感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
  专业课程的后移,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专业的教育,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减弱,与专业课教师的接触也变少,致使学生缺乏专业认同感,学习积极性降低。
  4.2分专业之后,班级发生改变,新班级凝聚力不足
  分专业之后,原有的班级被打散,重新组合成新的班级。新班级凝聚力不足,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及归属感减弱,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3宿舍进行调整,学生生活学习受到双重影响
  学生宿舍是学生培养感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分专业之后,有的高校按照新班级进行宿舍调整,这样既加大了班级管理难度,也会相互影响作息,导致矛盾产生。
  4.4分专业之后给辅导员及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专业分流后,有的学生因没能选上自己的期望专业,不仅学习热情低,还可能造成心理疾病或障碍,增加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难度。新班主任需要重新认识和了解每位学生的成长经历、个性特点与家庭情况,增大了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此外,班主任工作因此缺乏连续性,影响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5.按大类招生模式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的举措
  5.1加强低年级学生入学教育
  在新生入学以后,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对各个专业有宏观认识,使学生摆正专业认知、树立专业信心、明确努力方向,知晓各个专业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为了让低年级的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知,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到实验室观摩体验,使之能够深入体会到各专业的奥秘与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安排低年级的学生与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朋辈沟通可以更加有效的加强低年级学生对各专业的共鸣,明确今后的选择,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最后可以开设优秀校友讲坛,树立起榜样的作用,让低年级学生深刻了解到各个专业以后的就业走向,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5.2深化班级管理体制改革
  为了更好地应对大类招生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带来的新挑战,我们应采取传统班级管理制度和专业班级管理制度相结合的新型班级管理体制。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分专业后,保留原有班级设置,并在各专业选聘优秀的学生骨干担任专业负责人,负责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做好该专业学生的各项管理,并开展一些专业学习交流活动,对传统班级管理方式做出了有利的补充。将两种班级管理制度进行有机融合,深度发挥两种制度下的各自优势,并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巨大功能,建立社区网站公共主页和 QQ 群、微信群等虚拟班级平台,不断深化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开辟新的班级管理体制,适应大类招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大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5.3充实学生课余生活,加强自习室建设
  可以把学生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自习室建设中去。一方面,设立多个学生兴趣相关社区,由教师及学生共同管理,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交流以及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可以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学术沙龙、文艺竞赛等,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进班级的凝聚力。最后,可以开设多个自习室,这样既可以缓和学生因为作息时间的差别而引起矛盾,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相互的沟通协作能力。
  5.4建立学生导师制
  通过导师面对面的指导,学生可以学会读书和做学问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将某些有价值的想法向前推进一步。选聘多名优秀教师作为各班级的学生导师,定期组织班级座谈会,学术沙龙等活动,通过师生交流,优化学风教风,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了解各个专业情况,为今后选择专业提供参考依据。還可以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开辟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6.结语
  大类招生是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新型的人才模式,如何构建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是各个学校需要大胆思考、不断改变的。要寻找适应这一招生体制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颜梁柱,杨明婉.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开封管理学院学报,2015(7):125-126.
  [2]周钗美,张懿,陈向日.大类招生体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SI):59-60.
  [3]赵玉瑜,裴钰鑫.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管理模式探索[J].创新教育,2016(11):33.
  [4]陈城,田苏宏.大类招生背景下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讨[J].知识经济,2009(12):144-145.
  [5]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9(1):88-89.
  作者简介:
  邓义群(1982年5月-),男,汉族,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江西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先进功能陶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