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分制在转化学困生中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长期以来,学困生不但困住了学生,也困住了老师,为转化学困生,老师们想千方设百法,虽小有成效,但最终结果还是不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学困生问题究竟要如何对待?
  一、学困生产生的根源
  首先我们来看看学困生产生的根源。教师几乎都知道,所谓的学困生,真没有几个是“智力低下者”,他们只是智力发展不平衡,而这个“不平衡点”正是当下考察的重点。我们这种考察方式称为“考分制”。可以说,考分制是学困生产生的根源。
  为什么会产生学困生?其实这是由传统考分制评价形式单一造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发展也是有差异的,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完全一致地高标准地发展在一个水平面上,总有一些个体会出现掉队现象。这也就是所谓的学困生。但这种“学困”绝不是因为学生有多笨,而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与我们传统的考分制评价方式直接相关。传统的考分制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学科局限于语文数学等所谓的主科,“副科”仅为陪衬。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了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在内的九种智能,而我们的评价体系却偏重于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的考察。这种有所偏重的评价方式,其实只对“学霸”适用,对于在此方面没有强项的学生而言便造成不公。换个角度想,如果我们把音乐美术手工劳动体育等作为主要评价内容,以前的优等生还会优秀吗?学困生还会学困吗?相信答案是否定的。
  二、学分制代替考分制的优势
  知道了学困生产生的根源,问题就好解决了。不妨来点高端的,用学分制来代替考分制。可能有人会说,学分制是大学才有的评价方式,在小学阶段就采用合适吗?当然合适,一种评价方式的采用是不能以学段为标准的,而是要看这种评价方式是否对学生带来益处。
  我们知道,“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学生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一旦他们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充分发挥智能,就能取得极大的成功。”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瓦拉赫效应。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尝试在小学阶段实行学分制,将考查项目分为两类十项。第一类为普通学分,包括语文学分,数学学分,英语学分,科学学分,人文学分;第二类为专长学分:包括卫生学分,礼仪学分,创新学分,艺术学分,体育学分。每项十分,计一百分。普通学分以语文学分为例,只要学生在考试中达到60分,便可得满该项的十个学分。这样,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在普通学分上获得满分。专长学分则推出细则,只要学生做到相应条款便可得到相应学分。其中创新学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创造和小构想有关,只要在某项活动中想出创意的点子便可得到相应学分。艺术学分是关注那些在音乐和美术等艺术领域有特长的孩子。体育学分是为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准备的,在学校运动赛事中参加相应项目便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
  三、学分制给学困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实践中发现,以学分制代替考分制,学生会准确找到自身强点,并有意识地进行放大,弱点会有意识提高。由于评价学生更全面和客观,每个学生都达到了理想学分,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
  (一)学分制能客观地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容易使学生看到自身优点和不足,从而扬长弃短。通过学分制,学生的音乐天赋、体育专长等都将得以培养。以前那些学习尖子生也能发现许多自身不具备的素质,并引起重视。
  (二)学分制会让学生树立信心。在传统考分制评价方式之下,一纸试卷高下立判,无论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会认为高分就是优秀,低分就是无能,这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自信。而在学分制下,学生之間再不分三六九等,每个人都有强点和弱点,每个人也能根据自身条件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并得到相应的学分,使自信心得以树立。
  (三)学分制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学分制不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论英雄,“考霸”将不再具有优势,学困生会发展成个性学生。学生之间的对比与竞争也不再单纯地从分数上判断出来,而需要从学分中看到不足,从而明确努力方向,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总之,学分制代替考分制,更全面地考查了学生,既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信心,学困生问题迎刃而解。当然,这种尝试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使之在实践中更益于操作。但无论如何,这种尝试将对改变传统评价方式,树立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作者简介
  马凤文(1977.6—),男,籍贯:黑龙江省海伦市,本科,一级教师,黑龙江省海伦市东风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