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造丁蜀镇特色文化空间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所谓特色是指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宜兴丁蜀镇的特色就是七千多年陶文化的传承,而宜兴陶瓷中的宜均和紫砂又是世界唯一的,只有紧紧抓住这两样东西,才能把握宜兴“特色”的根本。这样的特色也正好体现了中国唯一的陶窑体系——“宜兴窑系”的独特性。
   要构建丁蜀特色小镇,同样少不了两大支柱,或者说两个空間,一为生态空间,一为文化空间。生态空间具体体现在自然环境和参与形态,自然环境是先天的资源,是上天赋予宜兴丁蜀的地理资源;参与形态则是后天的创造,是我们所付出的劳动。而文化空间则包括人文历史与文博旅游。人文历史是过去式的,文博旅游是现在式的,而文博空间就是过去式和现在式共同支撑起来的,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挖掘展示昔日的文明和辉煌,设计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具体来说就是要挖掘丁蜀镇的文脉。首先要打通、理顺丁蜀文化的发展脉络,第二则要打造丁蜀的文眼,即建立、优化丁蜀镇文化的展示基地。文脉是脉络,文眼则是展示的基地。如果要保证丁蜀镇文脉的畅通以及文眼的有序,就要将这个特色小镇区域化。
   丁蜀镇的文脉可以向二个方面物化投射,一个是山脉,一个是水脉,山脉就是南山山脉,水脉就是画溪河,这条河很重要。南山山脉包括了南部山区、青龙山、黄龙山、蜀山,还有南部山区山脉的延伸;而画溪水脉不仅仅在于阳羡湖和太湖,还有大运河,再延伸出去就是长江和大海,要以这样宏观的思路去看待。
   至于丁蜀的文眼可以说不胜枚举,从南山开始有陶土蕴藏,这是天地之精华,如果离开这陶土,那丁蜀一切的陶瓷都免谈;有小窑瓷韵,如小窑墩、均山窑;有唐贡山茶,唐贡山茶就引出陆羽和十里茶亭;有洞天福地;有陆相山房、金沙调符、颐山寺读,这些都包含着人物典故,金沙就是金沙寺,颐山就是吴颐山,吴颐山就引出了供春抟砂,供春抟砂就引出了紫砂的历史;还有太湖的大潮观涛,大潮山;前墅窑温,前墅龙窑;双龙献珠,青龙山与黄龙山;蜀山陶歌,重要的古南街古窑址;还有蠡河竞舟,蠡河就引出了范蠡和陶坯码头;还有运河商贾,不能把这些做生意的人从历史中抹杀;还有海丝遗珍,这也是宏观思路的体现,宜兴陶瓷通过运河通过长江走出去,现在国外也能看到很多的海外遗珍,看到很多宜兴丁山的陶瓷制品;最后是陶博揽胜,就是宜兴陶瓷博物馆。
   文眼虽多,可以总结成三句话,一为陶、一为景、一为人。陶者,水、火、土;景者,人、茶、亭;文者,儒、释、道。从南部山区到蜀山有寺庙、有道馆,张公洞也是道教圣地,儒释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我们丁蜀镇就有这些地方来展示。因此丁蜀镇的文脉和文眼构成了丁蜀镇水土相融、薪火相蕴、陶文共生、茶禅一味的文化生态空间,也浸润了宜兴文人气息、山水蕴泽、窑火温情、陶工智慧、商贾足迹而绘成的绵长而丰富的历史画卷。这幅画卷是永远打开的,而这幅永远打开的画卷则被聪明的丁山人载入了它应该有的神圣殿堂——“陶博揽胜”,所以博物馆也是丁蜀特色小镇重要的文眼。
   文化空间十分重要,只有文化的力量才能做到集古融今、开枝散叶。作为宜兴丁蜀地区七千多年的发祥赋——“宜兴窑系”,理所当然应是丁蜀文化空间的核心承载,打造“宜兴窑系”是宜兴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构建丁蜀特色小镇的重要工作。宜兴是陶都,但它的陶业在丁蜀,陶都提升宜兴的美誉,窑系则筑牢陶都的地位。因此,打造丁蜀特色小镇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共同付出智慧和汗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