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运动心理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运动心理学是一门植根于体育运动和体育人体科学中的独立性学科,与一个国家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本文从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出发,研究中国运动心理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应用,以期中国运动心理学能够汲取其他学科的新成果,进一步促进我国全民运动心理的提高,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平衡性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国  运动心理学  全民健身  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a)-0238-02
  Abstract: Sports psychology is an independent subject rooted in sports and physical science,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 country's sports caus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China's sports psychology, this paper studies China's sports psych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in the hope of China's sport psychology can absorb new achievements of other subjects, to further improve China's national sport psychology,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fitness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balance of our country sports enterprise.
  Key Words: China; Sports psychology; National fitness; Scientific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发展,我国体育基础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渐显露,缺乏完备的心理基础可以支撑和指导全民健身活动。即现今的体育基础论大多是以竞技运动为基点的理论体系, 尽管其中不乏身体锻炼的原理和方法,但对身体建设、保健身心等健身的内容涉及甚少。以往我国的体育基础理论中健身与身体锻炼、竞技运动在指导思想、追求目标、理论内容、方法体系诸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相反的特征与要求,如某些为提高运动成绩的练习手段用于健身对人体身心健康都有着明显的负面效应[1]。因此,完善健身理论体系、重视运动心理学的学科理论基礎是全民健身活动步入了科学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
  1  古代中国运动心理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应用
  从古至今,全民健身活动历史悠久。“神形合一”是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的特色, 仿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则从实践的层面证实了身心并重的人文体育心理学思想[2]。仿生体育的发展是我国古人运用运动心理学的理论萌芽在健身活动中的开端。
  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无形的“气”是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它不仅能从宏观上解释整个世界, 而且能从微观上解释一切生命现象包括人本身,即“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之为公”解释了整个世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 散则为死,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解释了包括人本身在内的一切生命现象,宏观和微观层面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形神论”。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形神论”对生理和心理关系的描述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的始终。《内经》中的情志学说是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所谓“情志”,主要包括“五志”与“七情”,《天元纪大论》中记载到:“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3]。“七情”由《内经》“五志”衍变而来,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提出:“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3]。五气可看为生理现象,而五志和七情则是指人的情志活动状态,即为心理现象,可见,生理化生心理,生理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同时心神的情志变化又通过统领脏腑,主持血脉,调节各脏腑的平衡协调,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生理心理互相影响的思想突出了我国古代体育心理学思想的特色, 为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古代不仅有生理和心理并重的思想,还有仿生体育的发展。仿生体育是古人健身的一种有效手段。仿生体育是以模仿动物动作神态进行身体练习为基本特征的[2]。比如“导引图”和“五禽戏”,很多都以动物的动作形态来命名,重视“以动养生”,在配合呼吸锻炼的同时, 注意把各种动物的动作神态迁移到运动之中,从而达到强筋骨、调气息,陶冶身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4]。
  除了“五禽戏”强调身心统一,流传至今的“气功”也是一种传统健身方法。“气功”是我国古代养生思想方法的结晶,千百年来受到懦、道、医、武术家等各界人士的研究和重视[5]。古人把“导引”“吐纳”“行气”“禅定”“修道”“静功”等练功方法统称为“气功”。而心理作为脑的机能,“心理训练”通俗地说就是“对大脑进行专门的训练”。气功中的“三调”除有其各自的特殊功效外均围绕诱导思想“入静”,调整大脑功能这个核心。同时气功还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语来训练大脑,如:“我心情舒畅, 神态从容,我气血运行,经络畅通”。这些都是古人在运动心理学萌芽方面的智慧的显现。对于这些古人的智慧我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与发展。   太极拳,五禽戏等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在现今的健身活动中随处可见,成为国民健身的主要手段。但是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利用群众对运动心理学知识的匮乏,贩卖各种三无运动器械和所谓的健身保健药品,把积极向上的健身活动变成唯利是图的敛财活动,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传统健身方法的价值和健身效果,并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在吸收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运动心理学, 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2  现代中国运动心理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现代运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中一个较为年轻的分支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并非只是将心理学的原理简单应用于体育实践活动中,同时体育实践的过程也不断向运动心理学提出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的提出推动了这门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的变化[6]。全民健身活动要求运动心理学不断进步,来推动全民健身向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将从“研究发展”“理论发展”“应用发展”三个方面来阐述现阶段中国运动心理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应用。
  2.1 从研究发展来看
  中国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在不断更新,并开始注重记忆、思维以及决策等高级心理现象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运动心理学领域内的研究范式也不局限于之前单一的体育运动,广泛借鉴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经典研究范式[7]。同时现阶段的运动心理学也在不断丰富研究对象,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将研究及应用服务对象从传统的运动员群体扩展到全民健身,将运动心理学运用于心理创伤的干预和康复方面,不断拓展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寻找与新的学科交叉点[8]。
  2.2 从理论发展来看
  中国运动心理学领域的学者们开始从借鉴国外心理学理论向发展建立自已的运动心理学理论转变[9]。我国现代运动心理学的学者们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运动员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如“道与术”、“境界”、中国朴素辩证思想、发展觀等一系列传统思想[10]。学习西方的同时保留我国的传统特色,更符合我国国情,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利于普及全民健身活动。
  2.3 从应用发展来看
  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将体育运动与心理现象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实践应用环节充分体现出了运动心理学“身心合一”的特点与优势[11]。将应用领域从一开始单一的竞技体育运动领域发展为现在的学校体育、大众健身和全民健康多领域发展,符合全民健身活动的要求。
  但是面对目前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我国运动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也有些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题在于研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且研究呈现分散状发展,实验法和测量法占研究的主导地位,仍然停留在实验描述阶段,大多数研究成果尚属于经验的论证而缺乏科学的实验,使得我国的运动心理学无论就研究层次还是学科发展水平都远远不能适应体育教育实践及群众健身体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无法完全满足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
  3  结语
  为了更好地扩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力,我国运动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必须要依存于本国的研究力量积极从内部寻求发展突破点。现阶段在竞技运动领域、体育教育领域及大众健身领域这三大领域做到整体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向国外的优秀研究学习,在研究方法上做到科学化和多元化,面向世界,利用已有的发展良机促进我国运动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丽华,吴忠义,卢考.论体育健身理论的心理科学基础——兼谈“健身心理学”的构建及与“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0(2):21-22,25.
  [2] 高大光,王润平.中国古代体育心理学思想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7):86-88.
  [3] 孔芳.《内经》情志学说的情绪调节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
  [4] 汪如锋,柏祖刚.五禽戏仿生文化解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33(2):66-69.
  [5] 崔永胜,虞定海.“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504-1506.
  [6] 张力为,孙国晓.当代运动心理学进展:研究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9):42-48.
  [7] 张力为,任未多.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综述[J].心理学报,1995(4):386-394.
  [8] 张力为.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科学,1992(4):83-86,97.
  [9] 洪晓彬,张学衡.运动心理学研究走向:主观客观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5):67-69,84.
  [10] 柴文袖.我国古代运动心理学思想初探[J].心理学报,1981(2):124-128.
  [11] 张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中国文化修为方式的贡献[J].心理科学,2013,36(3):524-5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4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