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乡村特色旅游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对青壮年流向城镇使劳动力缺乏和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应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融合与促进作用因地制宜的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业产融合,多方面协同作用共同助力乡村繁荣。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旅游;区域经济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roposes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with "prosperous industry, ecological livable, civilized rural style, effective governance and rich life" [1]. In the face of the lack of labor force and the imbalance of urban and rural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ue to the flow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 to cities and towns, we should vigorously develop tourism with rural characteristics. Give full play to its integration and promotion of related industrie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es and industries, and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rural area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characteristic tourism; regional economy
  1  当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1  人口净流出导致劳动力缺乏
  长期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吸收周边乡村的劳动力进行城市建设,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增大。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其中存在相当数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定居到城市。对于以第一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多数农村而言,由于缺少必要的劳动力对第一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依旧是传统的以发展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1]。而与此同时,一些新型农村已经成功进行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使产业结构主体由农业生产向非农业生产转型。主要包括承接周边城镇的产业转移进行现代化;依托周边城市使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以及依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功转型的农村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周边城市经济较为发达。相比于其他地区农村衰败的现状,这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3  产业结构单一
  长久以来,大多数农村产业结构都以传统的、重人力低机械化与低产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为主,在青壮年流向城镇使劳动力缺乏,农业现代化仍未辐射到所有地区的背景下在多数乡村区域产业结构占据主导地位的第一产业衰弱造成了导致了农村衰退、人口流出、空心化等问题,这又使得农村农业进一步衰弱,形成恶性循环。
  2  乡村特色旅游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1  总体而言乡村特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基本关系
  乡村特色旅游与农村区域经济之间一方面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若乡村特色旅游与农村区域经济之间之中存在短板,将制约另一个的发展。一方面, 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是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业产融合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向前发展,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反之,因缺乏旅游资源或其他原因使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存在困难,就需要采取其他方式应对上述调整,因地制宜的发展区域经济。
  发展好乡村特色旅游需要投入成本进行开发建设,农村区域经济能够有较好发展的将有资本更好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可进一步使接待游客数量与游客人均消费增加促进当地乡村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反之,当地经济发展较差,将无法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或无法在与其他拥有相似旅游资源但經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旅游业竞争。
  2.2  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有助于培育特色产业,拉动二三产业发展
  一方面,因为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而充满强烈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以及充满历史文化传统的民俗手工艺品也是乡村独特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旅游发展,更充分地发挥旅游发展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应该从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创新入手,延长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中的参与、发展和巩固阶段[2]。依托当地其他类型旅游资源开发周边产品可使原本普通的农产品及其他产品的附加值增加。
  2.3  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将为衰老的农村注入创新与活力,将传统的农村、农业、农民与新兴的旅游、服务、文创等产业相交融。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为突破口,休闲业、餐饮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主体由农业生产向非农业生产转型。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向多部门、多层次的立体综合经营型方向转化。   3  借助乡村特色旅游更好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对策
  3.1  产业融合开创乡村特色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新业态
  要树立全域旅游及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乡村特色旅游对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作用与促进作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主体由农业生产向非农业生产转型。努力构建产业联动、乡村特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业态,“引导多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区域泛旅游产业集群”以农村特色旅游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将旅游资源优势充分的转化为市场潜力与旅游特色产品优势。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为突破口,建立涉及乡村特色旅游、交通物流、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协同发展,多个经济部门联动发展的理想模式。乡村旅游合作社是新型的农村合作组织, 虽然和企业存在着实质上的不同, 但是与之相同的是乡村旅游合作社也是契约和利益的联结体[3]。
  3.2  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想使乡村特色旅游在发挥其固有的创收促消费的作用之外还能够发挥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作用与促进作用,积极参与乃至完全融入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在乡村特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基本关系下形成良性循环。
  所谓可持续性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乡村特色旅游业的趣味性与可重复性;其二强调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首先要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从制度上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具体的规章制度明确对区域内景区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其次,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在宏观上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统筹避免重复开发与过度开发;最后,地方旅游部门与环保部门需加强合作,进行长期的生态保护宣传,使乡村特色旅游从业者到访游客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重点自然保护区加强监督巡查,重点依法依规惩处旅游资源开发、景区运营过程中的环境破坏行为,全面提升乡村特色旅游的绿色开发能力和水平。
  3.3  科学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总体而言,乡村特色旅游与区域经济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基本关系。而要避免相互制约局面的出现,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医疗、安保以及卫生设施;其次,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发掘自身特色,避免娱乐项目单一和与和周边拥有相似旅游资源地区进行过度同质化竞争。
  总之,当前大力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于多数乡村而言,是促进产业发展融合的有效措施。因此要充分发挥乡村特色旅游基础效用之上的对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作用与促进作用,积极为乡村特色旅游参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各生产部门各方面协同作用共同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积极践行鄉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 黎彦.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贡献率研究——基于浙江四个样本点的实证分析[D].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10.
  [2] 杨振之.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J].旅游学刊,2016, (12):1.
  [3] 许艺娜,庄佳文,林 蕾. 田园综合体视角下乡村旅游合作社主体功能分析及建构思考[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9,31(01):109-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5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