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小学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阶段,要想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教师应特别重视诵读的教学。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语气是重要的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诵读;方法
  新版的统编版语文教材,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六个年级的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一年级就有古诗),增幅高达80%,总计124篇,占比全部课文的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按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教师可以不要求他们逐词逐句对译,更不需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小学的文言文,学生只要会朗读和背诵即可,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方面,只要求学生能够对照注释来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即可。所以,诵读是小学文言文学习的关键。
  对诵读的不重视,是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怎样改变这种对诵读不重视的现象呢?
  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学生多读熟读,读中反复体味,揣摩,才有可能使他们增强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汇,逐渐品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韵味,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其次,教师应了解,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须达到如下的要求:
  1.要读准字音。一般来说,读音要以现代汉语字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若无特定要求,不再读古音。至于一些异读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处理。文言文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和古音异读。在小学文言文诵读教学中,教师无须过多讲述异读字音的知识,粗略讲述,告诉学生“古人就读这个音”即可。
  2.要读准句读。古代的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的,因此,古人十分重视培养分清句读的能力,也总结出不少经验。现在入选课本的文章和一般选本,都已加上标点符号,我们在诵读时只要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即可。不过教师也可以尝试在学生稍微熟悉文言文后,将教材上的文言文去掉标点符号再诵读,锻炼学生的断句能力。
  教师应提醒学生特别注意文言文句中的停顿,让学生不要读破句。比如古代的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可能恰巧是一个复音词,我们要分开来读,不能错把它当作一个词合起来读。这种情况在小学文言文教材中比较少,但如果扩大到课外,就要注意,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赤壁之战》中“鼎足之形成矣”,这里的“地方”“形成”,在古代就是两个单音词,在诵读时中间都要稍做停顿。
  3.要读出语气。诵读文言文要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因为语言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在语气上有种种变化。在文言文里,词的感情色彩、句子的构造、文章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和语气的表达密切相关。如果不把语气诵读出来,一篇文章的感情、气势和节奏就无从体现,其妙处也就体会不到了。所以,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诵读文言文时,不应当只让他们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读流利就行,还要让他们在多次诵读中认真感受作者的感情起伏,体会语气的不同变化,如此才能心领神會,尝到读书之乐。
  如果诵读达到了上面三点要求,对文章也就基本上读懂了。
  此外,重视诵读,教师还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形式。
  (1)教师范读。刚学文言文时,对每篇文言文,教师都要坚持范读,让学生在慢慢地积累和熟悉中弄清字音、停顿、文章的语气等。
  (2)听音频朗读。现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有配套的音频,这是优秀的朗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听录音与听教师范读,有异曲同工之妙。
  (3)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在教师范读、听音频朗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己朗读。教师在正式上文言文课前,可找几位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朗读,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此外,我们可以把一篇文章分成若干部分,让不同的学生朗读。一个学生朗读,其余同学听,找出朗读者在读音、句读、语气等方面的错误,在书上用铅笔做记号。示范者读完后,教师可让同学们发言,看谁找的错误又多又准。这样,朗读的人可以得到纠正,听读的人也能认真地听,双方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提高了诵读水平,还提高了独立学习、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4)分角色朗读。对那些故事性强、又有人物对话的文章,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朗读。如《两小儿辩日》《伯牙绝弦》等就可以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教师可提前一天告诉学生上课时会有角色扮演,角色是上课时临时指定的。在这种方式下,尽管学生只是读某个角色的言语,但没有他课前对全文的反复诵读,是不可能读好的。
  (5)学生齐读。这时老师是听众,并负责找出学生朗读时的错误之处。
  (6)朗读比赛。每学期可以搞一两次课外文言文朗读比赛,可以请学校语文老师做评委,也可以请其他班级的学生做评委,评出等级,给予奖励。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读,扩大他们的阅读量,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我们在教学时不能老是用一种朗读方式,而要经常变换,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对诵读加以重视,充分认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切实指导好学生朗读,我们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取得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洪玲,陈小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奚春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1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