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教育戏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于一体”的思想,他说:“做是学习的中心,也是教学的中心。”杜威还提倡“边做边学”。可以看出,应该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做”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和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戏剧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用能力,而且能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戏剧 ;教育 ;小学 ;语文;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关系到人性在生活中的表达,而教育则是生命的滋养和发展。因此,戏剧与教育有一个共同的命题:关注生活。语文教学,尤其是在语言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因此将戏剧性的和中国戏剧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还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
  一、相关概念论述
  (一)教育戏剧
  纵观人类文明史,戏剧一直被用作一种教育手段。戏剧不仅是一门艺术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可以整合其他学习领域,尤其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整合与应用。它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可以延伸到自我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构建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教育戏剧是一种教育方法,它可以作为许多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复制”“角色扮演”和其他戏剧元素,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启发式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教学效果。将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对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戏剧教育的意义
  1.“寓教于乐”
  教育戏剧让学习以真实的方式发生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从他们想学的东西中学习,善于学习,享受学习。教育戏剧是一种体验式教学。与其他学习形式不同,教师和学生不只是通过静态的叙述或阅读来学习,而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学习知识、理解情感和实践技能。将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娱乐活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显然,这是一种“快乐教育”的方法,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其效果和收获将更加明显。
  2.积极的教育功能
  (1)心灵的感知。戏剧是各种艺术的综合表现,很容易为大众所喜爱和接受。儿童戏剧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一些学生通过抄写来记忆新单词,而另一些学生则需要反复练习来记忆它们。而低年级学生的竞争精神、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学习可以参与戏剧互动的体验。学生可以积极思考,逐步认识自己,肯定和实现自己,树立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思维的培养。经过多次戏剧表演后,孩子们将不再满足于被剧本“牵着鼻子走”,他们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重新编写剧本,使剧本能取得更满意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在古诗词枯燥的教学中,我大胆地将戏剧表演引入古诗词课堂,鼓励学生将古诗词中所描述的情景表演出来。
  (三)教育戏剧课程教学的原则
  教育戏剧实施的第一要求是创造和反映一个让学生相信是真实的世界,让学生理解自己的真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的氛围和情境,应该准备的道具和教具,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语言的表现和小组的互动,都应该让学生以自己相信和理解的方式去玩耍、体验和学习。完整的教育戏剧课程设计是根据戏剧结构的核心——动作展开的。无论哪种模式,教师都要做有开端、有中间、有结尾的课程结构,将课程的“开 始”转化为戏剧的“序幕”,使课程教学的“预习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关注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戏剧的每一个“动作”或“情节片段”中选择重要的“内容”,使之成为学生愿意参与、探索和深化的“舞台”,成为学生实践的活动。同时,在“戏剧”阶段结束时,应努力将“认识论”转化为对认知反馈、分享和回顾的深入理解和满足。
  二、教育戏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戏剧情境,在身临其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语文课来说,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语文课的开始。戏剧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一定的感官(听觉、触觉、视觉、嗅觉等)练习,帮助提高学生的敏感性和同情心。在教学中,教师应熟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运用多样化的戏剧元素构建戏剧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环境中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小学生生性活跃,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以惊人的认真态度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对阅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就有必要打动他们的心。戏剧表演使儿童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将自己置于观察人物、感知内容、享受表演的位置。这样,他们就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快乐,体验痛苦。
  (二)加强学生参与戏剧表演的力度
  在小学生应掌握的能力中,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学习探究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依赖于学生在平时课堂训练中的不断积累,量变产生质变。与传统的文本阅读和常见的对话训练相比,戏剧表演显然有其独特的优点:(1)它是一种受欢迎的形式,容易被孩子们接受,更接近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2)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甚至那些内向或没有信心的孩子也能表现出杰出的能力。小学生语文戏剧实践是语文戏剧教学的过程和归宿。在我的研究中,我特别选择并编写了包含人物对话、手势和表情、故事情节的汉语教材,通过语文阅读课和语文综合活动课,指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语言。
  (三)创作戏剧情节,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语言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学生参与中国戏剧活动的前提。没有创造性思维,中国戏剧活动就没有即兴创作和情节创作的空间。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是想象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想象的翅膀,我们创造了“教室剧场”。写作情节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再现和反馈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故事内容的重构和想象的过程。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潜能、思维潜能得到开发,综合语文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提高。
  (四)延伸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中探索研习
  在中国戏剧教学中,学生应具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困难的实践或理论问题而产生的怀疑、困惑和探究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外”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可以用“无尽的”来形容。因此,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问题环境”,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将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这个知识无限的课堂。在小学语文戏剧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问题环境”,引导学生去怀疑—去质疑—去消解怀疑,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结论
  教育戏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空间很大,效果明显。激发学生从“虚幻”戏剧中看到、体验、拓展和反思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命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活和体验的感知。
  参考文献
  [1]池夏冰,董蓓菲.教育戏剧在语文课程中的功能与路径[J].基础教育,2017(6).
  [2]程朱丽.教育戏剧是学习力生长的有效途径[J].江西教育,2017(24).
  [3]徐佩佩.由植入到融入:教育戏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8(12).
  [4]林频,魏登尖.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六法[J].青海教育,2018(6).
  (編辑:郭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2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