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而有韵,新而有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郁达夫善于在古代文学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传统文学的意境美和悠远味,而且很好地表达了他当時的心境,极有情趣。写作教学中,借鉴《江南的冬景》的写作手法或者郁达夫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进行仿写甚至创写,以期改变学生写作中长期存在的单一的景物描写手法和枯燥无味的文风。
  关键词:景物描写艺术手法写作教学创新化用
  郁达夫是一位古代文学修养极深而又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写景散文兼具诗意美和绘画美的特点,这与他的古代文学涵养是分不开的。他善于借用并创新古代文学艺术手法,文字平易,营造的意境朴拙幽深,读上去清新秀丽,神韵十足。他的散文代表作《江南的冬景》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学生写作时也喜欢描写景物,但所用手法单一,语言表达老套。除了比喻、拟人,几乎找不出更多的描写手法。虽有修辞,却因缺乏创新而显得苍白无力,读上去枯燥乏味。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江南的冬景》中的写景手法,结合作文教学,在鉴赏郁达夫高超写作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对景物描写进行创新。比如,我们可以布置片段作文:
  请用一段文字描写无锡的景色,要求:(1)要能鲜明表现无锡本地的特色;(2)仿照《江南的冬景》中某个片段的写作手法,或者学习郁达夫对古代文学艺术手法的创新使用;(3)字数300字左右。
  《江南的冬景》主体内容表现为5幅画面。分析课文时,我们可以选取其中三幅并对画面中不同的描写手法进行鉴赏分析,并引导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创新化用。
  一、巧用色彩渲染
  《江南的冬景》第一幅“寒郊散步图”,作者重点抓住芦花、乌桕叶、乌桕籽、野草、阳光等景物的颜色,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绘出了一幅色彩浓艳、亮丽的画面。虽是冬季寒郊,却给人以和煦温暖、生机盎然的感受。作者化用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渲染景物的手法,重在对色彩进行勾勒,但是整幅画面又完全不同于中国水墨画,而是把各种暖色调的油彩泼染在一起,犹如浓墨重彩的水粉画。
  教学这幅画面时,引导学生感悟意象、色彩,再到色彩背后的情趣,让学生随着郁达夫的笔墨去想象这一幅富有生气的冬季寒郊图,感受作者对色彩渲染的创新写法以及色彩带来的无穷魅力,启发学生利用某种或某些色彩去描绘无锡的春景:
  无锡的春天,可以说是一帧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新绿、嫩绿、鲜绿、翠绿……那满眼的绿呀,绝不是简单的调色板能调得出的,真是把绿色渲染到了极致。绿中点染着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繁星般闪动着,惊喜了我们的眼睛。无论是破土而出,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还是缓缓流淌的;无论是悄无声息,还是低声絮语的,都在这里会演着自然的活力。
  春,少不了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它随风飘忽,若有若无,一丝丝,一缕缕。望断无锡,那萌生的梦境,万里青色朦胧在如丝的缠绵中。烟雾缭绕,似梦似幻,亦真亦假,凄婉净美。雨就这样潇洒自如地向大地飞洒着,软软的,腻腻的,亮亮的,粘得你浑身都湿润了,连心也浸透了绵绵的雨丝。你瞧,菜园边上,翠绿的竹,一片片,一丛丛,湿漉漉;河岸旁,杨柳初绽绿芽,鹅黄嫩绿,煞是可爱;桃园里,含苞的桃蕾在烟雨中如霓如霞,似云似纱。这雨,柔美而强劲,羞涩又放纵,心也化在一起,难舍难分。
  这幅画面由无锡春天的绿色铺陈开去,写尽了深浅绿色的不同;而绿中点染着些许红黄粉紫,着实让人感觉到无锡春景的秀丽和柔美;那雨中的绿色,更是让人内心完全融入这美妙的春景中。整段文字从不同的角度渲染色彩,再加上叠词、短句的运用,读上去饶有韵味。
  二、妙用摄影取景
  第二幅“冬雨寒村图”,作者选用了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篷茅屋酒客等意象,淡笔素描,略加点染,勾勒出一幅色彩朴素淡雅、意境悠远的画面,给人一种悠闲洒脱的感觉,这正是古人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这幅画作者化用了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技巧,通过“撒”“加”“点”“画”等动词,巧妙地把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技法直接搬到写作中。
  既然作画技法能写景,那么,其他技法是否也能运用到作文中去呢?受到郁达夫创新技法的启发,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散步在秋日的午后,听微风拂过落叶的沙沙声,看枯叶在空中旋舞的影子,有一种说不出的意境。望着这满眼的秋意,是否有种想要珍藏的冲动呢?那就拿起相机,“咔嚓”一声,不就成了一幅秋日锡景图?以落叶为背景,散落满地的叶子一定是要一踩一个响的。若能吹来几缕微风就更好了,只一阵就能吹起一两片“蝶儿”的,是不是够美?如果再想温馨一点,可以找几对情侣,依偎在洒满阳光的长椅上,喁喁私语;或者不远处再添两家“coffee shop”——一定不能多,两家就好。店门前,再坐几个体态轻盈的少女,捧着一杯暖心的咖啡,在遐想着什么。还可以站上两三个小女孩,在树荫下光影交映的地面上跳着方格,会不会有一种回归淳朴的感觉呢?我已经恋恋不舍了,怎么能着急回家呢?索性再在这个布景上添几团烈焰似的晚霞吧!万物也就娇羞地红起了脸。人在景中,我也醉了,哪里还要归家?
  这位学生用摄影取景的方法,通过“吹”“找”“添”“坐”“站”等动词的运用,进行了画面内容的设置,对落叶、微风、人物场景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写出了秋日锡城特有的恬静安闲,画面活泼明朗。当然,我们也可以尝试化用搭积木、建筑、烹饪等技法进行景物描写。若能如此创新,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借用诗句描绘
  第三幅“江南雪景图”,作者没有对雪景进行具体描绘,只是引用与雪景相关的诗句描绘了一幅淡雅优美的画面。这种避实就虚的写法,巧借诗句的意境,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虽然语句简省洗练,但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每一联诗句,自成一幅画面,但又和谐地融合在这静谧温馨的画面中。在这里,江南的冬景,既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情境。
  古诗中,写景的诗句很多,我们可以学习郁达夫的这种写法,把与所写景物相关的诗句借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不过,借用难就难在所引诗句一定要与描绘的画面水乳交融,并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情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大量占有并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诗句进行恰当地化用。如:
  说起无锡的夏天,必然想到荷花。荷之韵,绝对是夏天的一绝。在夏天,随便你到哪个公园去,远远便能望见她们。“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在风中轻舞的便是少女般窈窕的荷花了。如果你愿意泛舟湖上,就一定能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小姑娘”或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大姑娘”了。当然,无论是谁,都是一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香也醉人,“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荷的清香总是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你若在湖中泊船,说不定会遇着些调皮的鱼儿,可别吓着它们了。“鱼戏莲叶间”,它们是在与荷姑娘嬉戏玩闹呢!也许你也会像李清照一样“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那是荷姑娘还没玩够,舍不得你走了呢!
  大量习得与荷花有关的诗句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位学生通过诗句的引用,由面到点,从形到味,动静结合,写尽了荷花的美感和情趣,言已尽而意无穷。
  正是有了对传统艺术手法的创新化用,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才具有回味无穷的韵味和历久弥新的活力。在写作教学时,我们也要善于创新,并且引导学生创而有韵,新而有味,让创新为写作教学吹入一股清新的暖风。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0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