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内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基础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手段是教育信息化。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内容,基于目前城乡教育信息化的形势,指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差异问题,在分析城乡差异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引言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导致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所导致的城乡教育资源配备不均。因此,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要在城乡学校间均衡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
  1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是指把信息技术全面、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以此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但教育信息化的过程绝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将信息机器及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它要求教师的作用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应注重从不同渠道广泛地收集各种各类学习资源、学习信息,并注意加强与不同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的联系与交流,以此来逐渐形成一个能够有效支持学生学习的网络系统。
  2国内相关经验
  我国基础教育投入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投入体制,由于农村经济基础比城市薄弱得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采取“城市辐射农村”的方式,即教育信息化首先在大中型城市试点,然后再推广渗透到小城市,最后是农村中小学校,这个模式本身就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为了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边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UNDP403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这些项目对支持西部教育信息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内对于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差异的控制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人员调配上,即通过顶岗实习支教、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等方式,由城市向农村短期派遣教师帮助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二是在财政支持上,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省级统筹的教育投入保障政策或者以中央为主、省市为辅的教育投入保障政策来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师福利。上述策略在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但也有研究者持反对意见,教师轮岗忽视了教师的情感,没有充分尊重教师意愿,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教师的流动仍然是单向的。
  3城乡教育差异的信息化解决策略
  3.1建立统一权威的教育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实现教育信息的高度共享
  教育信息获取的公平是体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整合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平台和信息资源,统一建立权威的教育信息的发布和交流平台,使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学校能够及时了解最新教育政策,获取最新教育信息,实现教育信息的双向交流,享受教育信息获取的公平待遇。另外,还可以成立以旗县区为主和市级支持指导的信息技术帮扶小组和远程教育工程技术支持小组,专门负责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信息技术支持及远程教育支持。通过网络交流、巡回指导,为学校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服务。组织部分专家及一线教师深入远程教育项目学校进行调研指导,重点解决个别学校下载、应用等环节脱节,课堂教学应用不够、效果不佳的问题。
  3.2完善教学资源信息库,打造区域教学中心
  优质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质的教学资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无论是教育政策还是教学内容,各地区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并不适合我国国情,而且建立集中信息数据库反而会增加数据中心的流量,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较好的方法是在全国统一的教学资源网站中根据区域差异建立区域教学资源库,集中区域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地方教育服务,这样既可以消除区域内城乡差异,分流服务器的数据流量,又利于教师和学生快捷地获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3.3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随着信息化的来临,教学方式已经由单一的“粉笔+黑板”过渡到计算机辅助教育,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和采用多媒体教室等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教师信息化培训后要配套相应的教学信息化设备,即多媒体教室或电子教室。首先,让教师从教学上进行变革,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之产生更大的求知欲,进而配套多媒体网络机房或构建数字化校园,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寻求问题答案,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3.4科研领路、培训为主
  大力提高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是直接影响城乡教育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该对提高农村及偏远地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当地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教师需求及特点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和内容,制定考核方法,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组织当地优秀教育技术师资及团队,面向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技术培训。为此,应建立一个优秀的远程教师培训平台和教师自主学习及交流平台,为农村及偏远地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培训机会,进而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及专业教学能力。远程培训使得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利用业余的碎片时间进行培训学习,同时还可以和其他教师学员进行网上交流,互相学习,弥补了偏远地区教师不能进行学习和提升的缺憾。
  3.5加大投资
  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对农村和西部薄弱地区的教育投资,有利于这些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这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信息化教育设施后,对于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减少义务教育学校差异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加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具有更加强烈的要求。对于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国家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和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则难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结语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教育信息化需要按部就班地推进,盲目的追求一步到位只能导致资源不能有效地得到利用,从而导致财力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玩程教育研究,2018(4):16-21.
  [2]  李姗泽,范亮.信息化助推義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探讨.电化教育研究,2018(10):41-44.
  [3]  高铁刚.信息技术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与方法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8(1):22-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1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