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校互动视角下的高中阶段家长会改进策略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社会、学校、家庭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三者形成合力,实现教育目标。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重要渠道,当前高中阶段家长会存在着学校与家庭主体地位不平等、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等弊病,导致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家长会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从家校互动视角对高中阶段家长会提出地位平等、目标一致、主题明确、丰富内容、注重互动等改进策略。
  [关    键   词]  家校互动;高中阶段;家长会
  [中图分类号]  G4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038-02
   一、当前高中阶段家长会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与家庭主体地位不平等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元教育结构中,学校处于强势地位,家长会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由学校决定,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来组织家长会,很少从家庭、家长的角度来考虑。家长会已成为学校办学理念推介会、班主任的批评会、科任老师的成绩发布会。教师把学生家长看成是被教育或培训的对象,双方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不是教育的合作者或教育共同体,缺乏民主、平等的氛围,限制、束缚了家长的主动意识,既然家长是被动的,基本无参与度可言,因而也不可能与学校产生共鸣,形成家校合力效果。
   (二)内容单一,以智育为中心
   学生在高中阶段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大多数家长会是以智育为中心,围绕学习状况和成绩分析展开的。这种内容单一的家长会耗时长、效率低,常常是几个小时下来,家长只记住了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名次,受到表扬或者挨了批评。但成绩优秀的毕竟是少数学生,致使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被普遍忽视,挫伤了家长参加家长会的积极性。家长会的内容片面追求升学效果,注重智力因素,忽视思想情操、身心健康等非智力因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形式呆板,墨守成规
   从家长会召开形式来说,大多数情况下仍旧采用传统的家长会组织方式,即类似于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师在台上讲,家长在台下听,教师激情澎湃,家长昏昏欲睡,教师的“教案”是家长会发言稿,家长的“教材”是子女的各科成绩、各种奖状、各项排名。教师关心的是班级整体情况、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要求家长配合的事项,家长关心的是自己子女的具体情况、差距何在、希望教师怎么辅导等,因为家长获得真正对自身有价值的信息不多,家长感觉参加家长会没什么意义,教师付出很多精力组织的家长会,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觉得多数家长是来应付的,双方焦点不一致,貌合神离,难以形成合力。
   二、家长会的改进策略
   家校互动是指家长与学校之间出于对就读小孩(学生)予以教育的共同目的进行联系、交流、沟通从而相互作用的教育行为,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基本的日常职责行为[1]。从家校互动角度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1)没有正确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包括家庭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只有这三个系统有机地运行起来,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发展形成合力[2]。在重视教育的大社会环境下,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应该是教育目标一致,主体地位平等,信息交流互动,共同承担责任。(2)教育目标的不一致,在高考压力下学校教育以智力水平提高为主要目标,以升学效果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家长站在子女终身发展的角度更关心其思想品德、行为规范、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3)互动手段落后,信息单向流动,没有充分吸收媒体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对上述原因的分析笔者提出家长会的一些改进策略。
   (一)尊重家长,家校地位平等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元教育结构中,学校与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应该以尊重为前提开展交流与合作,常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以往教師与家长的合作关系中,教师一直以主体自居,处于支配和控制的地位。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负有责任的同时也拥有权利。虽然在教育知识和技能上,教师与家长相比是优势群体,但家长对社会需求的理解,对学生个性特点的把握优于教师,所以,教师与家长在知识上也是互相学习的伙伴,而非教师是教育者,家长是被教育者。教师与家长应是“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平等合作关系”[3]。作为学校和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对待家长要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热情、主动、虚心。
   (二)目标一致,形成家校合力
   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个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开家长会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交流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形成合力,探求共同培育学生的方法,因此,家长会上老师和家长应该有一致的目标。学生的成长发育是一个呈阶段性的动态过程,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格、体格、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间,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不同阶段的家长会应有不同的目标。
   (三)主题明确,有的放矢
   确定每次家长会的主题,做到有的放矢。在家长会筹备阶段,要详尽准确地掌握学生和家长的情况,比如学生在家庭生活学习的情况、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情况、思想品德表现、人际交往情况;家长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收入水平、家长希望解决什么问题等。可以采取学生座谈会、征求家长意见、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取得相关信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本次家长会的主题。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长的文化层次,重点探讨的问题应有所区别。教师需要思考高中三年不同阶段学生面临的不同任务、成长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业水平提高、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提升等角度出发,设计不同主题的家长会,让家长感受到教育的魅力,进而激励他们参与、配合学校工作的积极性。    (四)丰富内容,展示成果
   家长会应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展示教育教学成果,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角度展示学生发展的现状,包括学生的行为规范、品德言行、学业水平、沟通能力等方面。唯独强调学习成绩不仅是低效率的,而且是有害的。家长来到学校,他们更多的还是喜欢听有关孩子的成长故事,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和指责。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志向、特长、心理健康等其他方面的情况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同等甚至更加重要,而且这些方面的情况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在家长会上展示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年级班级排名,还应该有充满正能量的事例、学校班级举行的各项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
   (五)注重互动,形式多样
   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活动,是双向互动。交流与溝通应是家长会的主旋律。沟通的双方都是积极的主体。应当形成信息交流的闭循环,当教师方作为发信者时,家长方就为受信者,这时教师方是主体,家长方是客体。相反,当家长方作为发信者时,教师方则为受信者,主客体的位置互换了,只有双方信息相互交流,形成反馈才是有效沟通。沟通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而且是指双方的理念输送和接纳,是对对方的倾听,是家校双方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过程。
   日新月异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改进家长会的形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新型家长会形式,例如,成果展示型、门诊型、网络型以及QQ、微信和论坛等提高家长会的吸引力和有效性[4]。
   1.成果展示型家长会,目前,家长会上批评太多、鼓励太少,只见学习成绩不见其他。因此,展示型家长会的召开就很有必要。在展示型家长会上,教师可以提出每个学生的优点,可以向家长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成果、作品,可以让家长表扬自己的孩子,等等。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体验成功,见证成长,肯定彼此做出的努力,分享彼此的成果,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2.门诊型家长会,每个学生情况各异,而集体的家长会又不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个学生,因此更具有针对性的门诊型家长会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学校可以固定某天或某半天为家长问诊日,家长根据所需,选择相应的教师进行咨询,然后“对症下药”,共同探讨帮助孩子改进的策略和方法。这样不仅减少了时间浪费,同时有利于对个别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针对性强,效果好,“有的放矢”、各有所获的结果正是教师和家长所期待的。
   3.网络型家长会,目前,网络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较高,尤其是对城市家庭来说,家长和孩子上网的条件和技能都已具备,这就为召开网络型家长会创造了条件。网络型家长会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网络型家长会打破了时间、地点、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为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参与学生培养提供了条件。在直播过程中,家庭成员还可以提出问题,和学校领导、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实时互动交流,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网络型家长会具有传统家长会无可比拟的优势,如节省家长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和精力、开会时间可以更加灵活、交流氛围更加随意轻松等。
   参考文献:
   [1]陈全宝,骆习群.中职学校家校互动的理论构想与实现策略[J].职教通讯,2018(20).
   [2]赵澜波.协同教育视角下主题家长会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8).
   [3]朱赛红,朱亚峰.从配合到合作:论家长与教师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3(10).
   [4]叶冬青.新型家长会模式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9).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