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思路与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院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院校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高,多数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数量已占据了学校教师总量的大半, 加上职业教育本身对教师要求的特殊性,众多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都亟待提高。为了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教学工作,成为职业院校的生力军,向社会输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对他们的培养问题,已经成为职业院校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分析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对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思路与实践进行相关探讨。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实践操作;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96-02
   毋庸置疑,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起点低、基础差,要把这些素质较低的学生培养成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人才,首先应该着重利用一切条件和资源打造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专业能力、勤奋、向上的师资队伍,促进职业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综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即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那么,如何根据院校的实际状况,尽快培养青年教师,引导他们顺利高效地进入工作状态和教师的角色呢?
   一、职业院校中青年教师的整体情况分析
   (一)缺乏正规的教育学知识储备
   在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无论是传授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素质,都是以技术应用为核心和主线,秉承实际应用的主旨进行课程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体现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在当前形势下,青年教师意识新、精力足、热情高,尤其最近几年进入中等职业教育系统的青年教师都经过了正规的系统的高等教育,理论充分、基础扎实,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年教师在走到工作岗位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师范性教学方面的教育和训练,缺乏必要的诸如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课程设计、研究、教授等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教案规范化的水平、课堂组织能力、语言与书写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驾驭课堂、师生沟通技巧等。
   (二)实践操作技能缺乏,创业后劲不足
   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对实训操作教学进行深入讲解,对操作中产生的问题也不能给予准确的解答,普遍缺乏“双师型”素质。根据调查得知,多数青年教师不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职业院校对青年教师没有科研方面的政策倾斜,或给其提供平台和科研的条件,基于此,青年教师进行科研的信心、兴趣、能力都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变革要求,职业活力明显不足,创业后劲略显单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实践探索
   所谓“双师型”教师,其主要指的是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应的教师职称,还要具备其所对应的专业的足够工作经验以及要持有与其专业技术相关的技术职称,也可以是从事过与其专业技术相关的实际工作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如此才可以在实际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更加全面、更加实际的实训指导。想要培养青年教师具有“双师型”的素质,其可以采取的培养方式如下。
   (一)“导师”帮带型培养方式
   根据中职学校有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低、教风不良的实际问题,对刚参加工作1~2年的教师,为帮助他们缩短适应期,顺利度过困惑期,可由学校选聘教风师德口碑良好、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他们从教风师德、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实践操作等各方面进行传授、帮扶和引领,促使青年教师通过听课、临摹、反思、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熟悉教学各环节并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规范的教学风格。
   (二)转岗培训型培养方式
   主要针对工作后2~3年,已经熟悉了教学环节流程、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但专业领域内的实践操作技能还有待提高的青年教师,可以要求地进行转岗培训,如免费开放实验室、组织他们到相关企业进行现场培训、适当减少其他工作量、建立激励措施等,促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这种以职业技能考核达标为压力和动力的培养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青年教师实践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
   (三)校企联合型培养方式
   所谓校企联合培养就是学校通过与相关企业、兄弟院校、科研部门、政府机构等单位联合让教师进修、深造。对工作了3~4年的青年教师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一是学校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进行一定时段的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挂职锻炼、承担合作项目、开展技术服务、参与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等。二是定期将企业一线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请进学校,为青年教师培训,开阔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活力。为此,可以进一步细化下列操作。
   1.职业院校应该出台相应的制度,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制订关于高素质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计划,组织和鼓励教师积极走入社会,到企业进行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和实践,强化对其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深入参与企业的改革工作及技术创新等工作。例如,可以安排一些教師走入企业进行实践,把他们在企业中所完成的任务作为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来计算。    2.在教师从业期间,学院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多参加一些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同时考取相关的技术资格证书,进而培养出具有“双证”的青年教师,促使其成为优秀的“双师型”人才。
   3.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力度,还可以组织一些技能训练方面的竞技活动,利用竞技的心理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4.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创新。树立教师科研与职业教学并重的理念,促使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科研来带动教学,以创新带动实践教学,进而形成良好的科研、探索、教学氛围。因此,职业院校也应该建立并完善关于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如对教师取得的成果给予一定物质及职称等方面的奖励,激励教师不断进行科研和创新。另外,职业院校的领导应该定期组织多个学校及科研组织间的科研及教学交流活动,从而为青年教师搭建出可供教师交流、学习的专业平台,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5.构建并完善符合青年教师实际情况和特征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应该以引导其双向参与,并充分尊重青年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要从根本上对原有观念进行改革,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该评价体系的作用,考虑青年教师的实际特点,构建出全面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而利用有效的评价,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项目带动型培养方式
   所谓项目带动制,就是以项目为载体,让有4~5年工作经验的教师直接参与项目的审报、确立、实施、监控和评定的全过程,或者让他们直接承担一个项目直至项目的最终完成。通过积极参与项目,以达到对青年教师理论和技能全面培养的目的。通过项目的参与,青年教师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提高科研能力的水平,这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有利。
   (五)混合型培养方式
   1.关注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聘请相关专业在全国或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结合其示范课例进行案例教学,深度剖析成功之道,给青年教师提供与知名专家对话、沟通的平台。提供典型案例,引导教师运用相关理论对案例提供的事实进行理性思考;青年教师也可以从自己的管理实践中选择典型案例,提供给大家研讨。
   2.组织省外教育考察
   营造良好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学科发展和青年教师的专业特长,组织学员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深度考察,学习全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为他们联系本学科的专家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引路人,定期予以指导和制订发展规划。
   3.举办论坛进行交流研讨
   举办优秀中青年教师论坛,围绕国内的著名教育家、知名学校及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研讨,给青年教师提供对话、交流与碰撞的平台。
   4.成果发表与课题研究
   指导学员围绕其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难点及教育热点问题等撰写学术论文,并帮助其在国内有影响的报纸、杂志上发表。指导教师继续指导学员进行课题研究。
   5.阶段评估
   构建科学的考评机制,完善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考评机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特点与要求,建立灵活的考评办法,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组织专家根据学员提交的个人发展记录、实践成果、学术成果、课题研究成果、学员学习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
   (六)目标管理型培养方式
   青年教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高校可以立足学院实际,分层次设目标培养年轻教师,一是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二是培养、支持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三是遴选、造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青年学术带头人。
   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整个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坚持五年培养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这個时期,优秀的青年教师团队建设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刘永钦,龚主.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33(1):41-42.
   [2]陈若薇.高职院校人事工作中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34-35.
   [3]王翰华,徐茂华,王和平.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4):13-15.
   [4]王正斌.探索“双师型”师资培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
   [5]刘红委.高职院校高技能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研究.成人教育,2008(2).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