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媒介融合时代下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对电视节目有效传播有重要影响,也关系到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生存和发展,对当前媒介融合的背景深入分析,对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进行创新,纳入媒介融合的大环境,对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变革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提出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媒介融合 公共教育 电视节目 创新
  当前社会,社会教育环境、媒体和电视节目的功能定位、观众群体的构成等都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也面临着冲击,其传播内容和制发程序都需要转型,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不仅涉及单纯的教育领域,也包含自然、人文、生命等更多领域,节目也不再只是说教形式,还要体现故事性、新闻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可以说,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已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媒体制作人员必须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下深入思考形态的变迁和内容的创新,树立产业经营传播的新理念,充分利用数字和网络时代的优势和产业和信息发展的挑战,完善并做强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
  一、媒介融合时代下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层面
  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要是与电视表现内容相对应的节目形式,是电视节目存在的样式和运动形态,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是以教育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特定表现和结构气质,是一种可复制的设计样式和状态,其创新是根据当前电视节目创作的趋势和要求而必须进行的调整和转变,其形态创新是要在传统大众电视节目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手法技艺、传播知识的创新,过去的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主要以新闻、纪实、访谈、剧情等形式来表现,未来的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应注重知识的传播,增加电视节目的故事性、趣味性和多元性,从而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
  媒介融合的趋势不断引发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是新媒体与其他相关媒体及因素在诸多方面的相互交融状态,媒介融合主要来源于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的媒介融合。这种融合形态主要是随着互联网及新的信息技术发展,使孤立的单独发挥作用的媒介被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相互包容和融合的媒介形态,这种媒介形态是由很多实实在在的媒介形态搭建而成,是可以由我们感知其存在的。
  2.精神层面的媒介融合。过去,人们对媒介之间关系的理解往往比较简单,只将媒介当做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在众多新技术的影响下,媒介之间相互交融,人们对媒介形态的变化深刻感受,也加深了印象,媒体制作人和新闻从业人员要尽快转变思路,才能与当前形式相适应。
  3.业务层面的媒介融合,过去单纯的新闻媒介业务要求从业人员只需掌握传统的操作技能,如今的媒介融合则要求从业人员还要掌握为多元媒介报道所需要的特定撰稿形式及操作技能,,必须了解信息采取、编辑和升华,还要会用多种媒介技术,从过去的单一操作变成如今的多媒介的融合综合操作。
  以上三個层面的变化足以说明,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通讯技术共同作用和推动下,各大媒介在有关组织和单位的共同融合下,围绕经济利益和观众需求而实现全力合作、整合的交流的过程,从而实现各媒介的物质、精神和业务层面的融合。随着新兴信息技术和媒介的发展,电视仍然是最具有影响力和辐射面的传播媒体,其对信息知识和传递仍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媒介融合快速发展的今天,这对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挑战也日益明显。
  二、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媒介融合下的表现
  尽管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仍然以电视为主要的媒体,但也存在其他媒介的表现,如我们熟悉的“网易公开课”,就是一种将世界各国优质的教育资料集聚网络,将优势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使用者能够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全球领先的教育,受到学习者的广泛欢迎。当前,大众媒介的素质不断提高,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络等的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已经由主动替代了被动,要求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形态必须创新,真正由形式单一、规模不大、效率低下向相互作用、移动便捷、个性多元过渡,从而满足更多观众对科学和知识的需求。
  另外,数字技术、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传播速度也更加迅速,这些技术的传播也包括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在内的媒体技术实现结构调整和运行方式转变,为了在众多的媒介作用下谋求生存发展,公共教育电视必须向网络化转型,实现数字化运行,才能灵活利用先进的媒介技术,使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在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覆盖面广泛、层次多样、表现丰富、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等优势,适应新型的传播环境、提供新型的服务项目、采取新型的传播方式,从而促进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实现新的突破和转型,不断提升质量。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表现还不够丰富和完善,创新性明显不足,我国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表现形态在不断改进和调整、解构和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提升和改进,就要充分利用不同媒介,在思维转变和形态创新的基础上,把握一种公共教育节目形态的基础上,将传统的电视节目中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成分和元素加以充分吸收和利用,而对不好的元素则要摒弃,产生不完全脱离原模式,又具有新型形态特点和表现的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形态,其表现除了依托传统的电视媒介外,也要充分与其他媒介展开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公共教育电视节目的创新,实现与观众的交流互动,较好地传播教育知识和信息,提高观众的关注度。
  可以说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表现更注重形式的多样和创新,内容的说教和言传,电视节目要利用电视,还要利用网络、书刊、报纸、等其他媒介,在多媒介交流形式下将公共教育类的信息和内容得到最广发的传播。
  三、媒介融合时代下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策略
  可以说,媒介融合催生了新的电视表现形态的创新,客观上也要求媒介形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观众需求,有效传播教育内容和知识信息。
  1.理性思维的创新策略
  媒介融合使电视节目与观众关系更加紧密,而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本身具有的个性化特点和交互性功能必将得到最大化展现,在选题、制作、传播和反馈等环节更要考虑观众的口味。于丹就在《百家讲坛》节目涉及到“淡泊名利”等观点,缓解了现代人的心理压力。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媒体创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媒介特点和观众需求,不断调整和改变节目形态,在不同媒介上实现有效传播。如今更多观众喜欢精彩类、历史类、养生类电视节目,这类节目具有启发心智、教育大众、挂念引导等作用,在新时代发展下要求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创作和制作人员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开拓公共教育类节目的外延,形式多元化电视节目形式,树立起正确的社会道德,为观众传播有效知识信息。   2.创作技艺的仿效策略
  媒介融合使媒介的形态也不断创新,这体现了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理念的更新,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通过对其他电视节目的仿效来提升质量,从而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然而,媒介形态的丰富需要参考和仿效大量节目,才能从中吸收有效的内容并进行创新,有些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在仿效中才能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仿效只是形式、内容、知识的仿效,但在具体的技艺展示方面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如职场类娱乐真人秀《职来职往》,帮助求职者正确进行自我职场的定位,也可以为求职者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由此仿效《非诚勿扰》等一系列对话类节目,但在单纯的交友恋爱中却又产生了行业、人生和交往的法则和话题,通过人们之间的交流实现人性本质的客观全面分析,形式和技艺的创新提高了收视率,在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技艺仿效主要就是通过对话和交流,客串人的角色,使人豁然开朗,达到普及知识、提高素质、提倡科学生活的目的,都是教育形式的创新。
  3.资源整合的关联策略
  大量媒介下的节目资源各有优劣势,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与其他类型的节目相比也需要进行关联和对接,必须要在公共教育类节目中加入新闻元素、娱乐因素、纪录内容和动画效果,再通过具体规律的排列和科学改造,赋予电视节目的新内涵和价值,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教育类节目,《职来职往》、《绝对挑战》等节目既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又有教育性,从而使传统的公共教育类节目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当然,这也是各类教育资源整合的结果,央视的《探索.发现》、《寻宝》等节目也是纪录、剧情和教育相互关联,以达到突出历史、地理和文化故事,又打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再如《创新无限》也同样将演播室内的访谈与专题拍摄的外景相关联,加入实验、动画和互动因素,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关联。
  4.形式继承的求异策略
  形式的继承是要求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在媒介相互競争中要保持本质内涵的稳定性,在前后衔接的基础上逐渐演化出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公共教育类节目必须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吸纳更多因素而变得丰富多彩,如《中国教育新闻》给人的感觉就由传统的新闻播报转变为融入新元素后的形式多样节目,将新闻播报与现场互动、背景分析、专家点评和访谈等有机组合,有热点新闻、少儿新闻和聚焦话题等,采用的形式也较过去越来越多,由静态播报到动态播报、由主动播报到互动播报、由单一形式到关中互动等,都是随着节目的发展变得日益多样化的表现,由此带来的观众数量越来越多,参与性也越来越高,参与借助的媒介也越来越丰富,使这类教育电视节目的时效性更强、参与性更突出,越来越多的观众也渐渐走进镜头表现自我,节目中的体验性、交流性也更多,这都是继承基础上求异的创新。
  5.渠道优化的传播策略
  过去的渠道主要是电视媒体为主要的传播平台,电视是最重要的表现形态,但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和趋势下,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的媒介,如网页、微博、微信和电子刊物等进行内容的创新和传播,公共教育类节目既然是要实现专家和观众的对接,达到知识传播和经验分享的目的,就要跨越更多交流媒介和平台,实现不同渠道的优化,实现多渠道多角度的传播,打造公共教育类精品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高的教育节目,单一的电视媒介不能最大限度的传播有关知识和信息,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介就会延迟节目的播出形式和时间,减少时效性的约束。与网络媒介融合和交流的过程中多次实现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传播互动,才能将经济和和社会价值体现出来,这也是未来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发展之路。
  总之,公共教育类电视节目要实现高品位和高质量,能够为广大观众理解和支持,必须改变传统的习惯性操作,实现电视节目内容和形态的创新,才能真正创造出更多有深刻和意义的公共教育类节目。
  参考文献
  [1]陈琳.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教育新闻的发展策略[J].新闻传播.2018(14):43-44.
  [2]吕羚,杨凤.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分析[J].新闻战线.2018(8):96-97.
  [3]马艺丹.媒介生态下教育电视新媒体互动研究[J].电视指南.2018(6):134.
  作者简介
  李亚敏(1978—),女,陕西蒲城人,渭南广播电视台公共教育频道副总监,主要从事教育宣传及、融媒体运营研究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