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微”引导 以“微”见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学生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书本,也不再依赖于教师。视唱练耳、乐理这两门基本乐科也需要转变教学思路,由单一的课堂模式转变为多元的网络混合模式,借助多媒体平台,使课程发挥最大能效。笔者运用文献分析法、心理学、教育学、课程论等原理阐述了微课运用在基本乐科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同时采用实证研究法,通过考试成绩分析、问卷调查等几种途径得以论证,掌握了较为客观的教学信息。证明“微课”这一有赖于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让课程的学习更丰富。
  关键词:视唱练耳;微课;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革新和应用,网络对人们的音乐生活的冲击和改变无疑是巨大的。学生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书本和教师,而是通过网络被无限扩展。在内蒙古地区,学生生源较多元,既有城市的学生也有农村牧区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其效果难免不尽如人意。因此,“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让基本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更有效。
  1 “微课”的概念及基本乐科教学的现状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为表现形式的网络教学载体。如今教育界已经认识到“微课”的优势,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但目前这一理念常常运用在器乐、声乐等学科,在基本乐科中的运用与涉及较少,这正是本文分析的问题。
  视唱练耳、乐理作为基本乐科,无疑承担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任务,在传统的课堂中会出现教学手段单一、效率低、兴趣弱、掌握程度不等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高等院校视唱练耳课程大多沿用传统课堂模式,即90分钟面对面授课。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门课程也需要将内容与方法进行内化与创新,引入“微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利用“碎片”时间有效学习。
  2 “微课”模式下视唱练耳教学的实现
  第一,教学的设备保证。新模式实现的网络条件是以普通高校100Mbit/s校园网为基础,要求支持多媒体的宽带网络系统,终端设备要求具有显示和处理教学活动中的视频、音频等信息和进行加工处理多种信息类型的能力,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到其他终端,包括多媒体电脑、手机等。[1]
  第二,设计和制作微课。微课讲授时间集中在5分钟内,可以是知识点讲解、习题分析、作业检查等,师生交流集中在网络上。因此,设计编写教案尤为重要。要将知识点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讲述出来,并配以图片;也可以设计成画外音的形式,不需要事无巨细的阐述,而是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乐于记忆、易于理解。
  3 微课模式在基本乐科中的实证研究
  笔者在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的冬季学期中,对2016级、2017级的声乐与器乐专业学生进行“微课”的教学,通过实施微课、与教师及学生的交流、考试成绩分析、问卷调查等几种途径得以论证,掌握了较为客观的教学信息。
  第一,成绩分析。选取2016级的A、B两班,A班采用“微课”教学,B班未采用。其考卷均为相同试卷的闭卷形式。现将成绩分析结果比较。
  两个班均无不及格的人数,在60~69分的区域中,B高于A。但在70~100分这个整体的区间内,A多于B,说明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后劲明显增强,成绩处于中上水平。
  第二,问卷调查,研究选取被试者42名,发放问卷调查42份,收回有效问卷41份,回收率为97.6%。以下为部分题目:
  其一,你认为“微信”教学的形式对你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吗?80%的学生选择了有用。其二,你认为“微课”这种模式应该贯穿在大学中所有的视唱练耳课程中吗?60%选择了应该。其三,你希望“微课”的教学可以有哪些内容?37%选视唱,32%选听写,21%选实际作品听辨,10%选择了其他。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微课”的教学模式的确促进了基本乐科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新模式是感兴趣的。
  4 微课的优势
  4.1 学生主动性提升
  微课的教学内容短,有针对性,容易吸引学生,并强调学生亲自主动体验。而且学生可以和教师随时交流。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更强调个性、能力的培养。
  4.2 学习模式开放化
  传统的教学被扩展到了网络上,可以随时随地并一对一地与教师交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质资源弥补传统教学中内容单一、时间有限的缺点。
  4.3 评价方式多元化
  将学生参与的过程、态度等逐一纳入新的评价体系中,替代了以往卷面上单一性、教师主观性的评价方式。
  4.4 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方式多样,如小组讨论、单独授课等,资源数据易于网络传输,方便学生查阅、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
  5 “微课”带给我们的思考
  “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方式多元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发扬和实施。
  其次,“微课”,顾名思义,是微型课堂,用以辅助解决主体课堂而存在,不能将两者关系本末倒置,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毕竟在主体课堂中,学生能够和教师面对面地交流,并被教师的语言、情绪等因素影响。在教学中,应将70%~80%的精力和时间运用到主体课堂中,将20%~30%的精力花在“微课”中。
  参考文献:
  [1] 吴军其,齐利利,胡文鹏,等.微课件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9):106-109.
  [2]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邹雅菁.有关高校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微课建设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5(15).
  [4] 李健武,李彥敏,朱宇.基于微课的音乐教学新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2).
  [5] 李健武,朱宇.论音乐微课远程教育平台的构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4(7).
  作者简介:赵楠(1984—),女,硕士,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唱练耳,乐理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