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艺术设计作为独立的艺术学科体系,包含了许多内容,教学体系复杂,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的综合性更强,并且还要通过不断的创新谋求发展,所以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关键任务。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给出创新意见,以推动教学改革。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教学模式;创新思维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领域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挑战。创新是教学领域的关键词,是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艺术设计教学也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将重点思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可供参考。
  1 艺术设计教学概述
  艺术设计,是1997年由我国教育部认证的本科招生学科,英译为Art and Design。这一学科在我国教育相关部门所制定的设计类学科分类中,与工业设计呈并列关系,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展示设计、平面设计、装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与服装设计等等。设计的定义原本便包含了狭义与广义两个层次,狭义上仅仅指代工业设计,但是广义上的设计是我们一般谈及设计时更为常用的定义,其包括更多内容。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1998年制定出了不同于教育部的学科分类,在国务院学科体系当中,艺术设计被称作设计艺术学。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校方普遍会引用学位委员会所指定的学科名称,而在高校本科院校招生过程中,则会引用教育部所指定的学科名称,这是两个名称目前的应用差距。在我国设计艺术学界,这两个名称除在个别针对学科名称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中进行过对比外,实际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这一学科体系的科目细分,包括素描基础、平面构成与设计、设计表达技法、色彩构成与设计、立体构成与设计等等。教学方向是对于学生绘画基础与艺术创作能力的强化,重点在于优化学生的艺术审美,提升学生素养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保证学生能够作为设计人员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学生在选择这一专业方向时,需要学习的内容除了基础专业课程以外,同时还要学习视听语言、表演与肢体语言等设计相关知识,也就是说,基础技巧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内容,更大一部分是实践,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质,要让学生对于各种先进的设计技术进行探索,并掌握设计方向,养成独立思考与设计的能力。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为了保证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必须利用校方给予的现有条件,依照自身想法独立完成艺术设计创作任务,制作出独创的作品,而教师则要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式,帮助学生强化各方面能力,优化设计质量。在学生毕业阶段,校方为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概况,要布置毕业设计课题,并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完成审核评价,以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可见,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是复杂的,教师需要增进了解,并合理规划教学,以达成教学目标。[1]
  2 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
  艺术设计过程是创造新作品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一学科的学习本就是以创新为基础的。设计过程对于个体的创造力、创新意识有很高的要求。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是否具有创新性,决定着学生学习进度的快慢,同时决定着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但是就当前实际概况来看,大部分院校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忽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足,这一问题最主要体现在理论过多而实践过少,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验证,也无法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体现自身创新能力。例如,在装饰艺术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将精力集中于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设计软件,却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使得学生只能依照特定的要求进行设计,并不具备独立思考并完成设计的能力,这会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碰壁,因为教学内容是固定的,但实际的设计需求却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不能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完成设计,最终的设计方案便不具备独创性,也不具备艺术价值。可见,创新思维的培养意义重大,不可忽视,当前的教学改革必须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视作核心目标之一,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2]
  3 培养创新思维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3.1 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
  在当前的专业教学领域,许多教师的教学思想都存在僵化问题,主要是校内教师在接受专业教育之后便投入了教学领域,成為教师,并未积累充分的设计工作经验,而校外参与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则不具备教学经验,不知如何指导学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必须首先建立实践经验与理论经验兼具的双师型队伍,校方应与社会上的设计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将校内与校外师资队伍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教师队伍,即双师型教师队伍,校内教师主攻理论与技术基础,校外专业人员主攻工作指导与诉求分析,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术的同时,学习如何根据设计需求灵活变通,灵活运用设计技巧,优化设计质量。
  3.2 结合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诉求,学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空学理论,不付诸实践,便不具备实际意义。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与技术,未来都要用于支撑其开展实际设计工作,而非无意义的学习,所以必须保证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关联。在这样的诉求下,必须将理论课程与实训结合起来,尽可能将两者的课时穿插起来,而不是在阶段性的理论教学结束之后才进入实训环节。也就是说,应确保学生在每个单元或课时的理论知识学习完成之后,便尽快进入实训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对于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依然有十分明确的印象,这样一来,学生实践时能够更快回想起之前所学的理论,以此作为实践操作的依据,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思想的必要条件,学生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创意。如果理论与实践脱节过于严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便很可能因无法回忆起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而无法做好设计。
  3.3 体现学生个人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无法否认亦无法改变的,特别是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诉求,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利用设计理论与技巧完成设计工作。教师应以学生设计创作活力的激发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个人艺术见解,在自由练习过程中做到少提要求、多观察,明确学生的设计思想与风格,以此为基础去引导学生,这样能让学生将自身的潜力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教师所要做的并非要求,而是激发,激发学生自己尚未发现的优势,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构思、分析、修正,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作品,最终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成品。至于未来学生所面临的设计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任务情境去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委托者,需要怎样的设计。
  3.4 融合就业背景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艺术设计理论与技术,最终的目的是在专业领域未来的就业发展,教师考虑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就业角度去思考,需考虑学生未来专业领域的就业发展需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具备在专业领域长久发展,在竞争中立足的资本,特别是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今时代,学生更要深入了解设计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能力素养要求,这样才能做好专业工作。因此,校方必须与设计相关的就业岗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岗位实训,了解岗位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要求。[3]
  4 结语
  艺术设计是职业教学领域重要的专业学科,这一学科体系的构成复杂,并且涉及许多方向。在新的时代发展趋势下,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校方与教师必须思考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并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从而确保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些许意见,望给予教师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梁雪,王妍,王婉婷.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12):83.
  [2] 沈红.如何运用课堂教学开拓艺术设计系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C]. 2017:20.
  [3] 祝静思.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培养[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5):411-412.
  作者简介:刘利娟(1985—),女,河南新密人,本科,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