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研究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风格和特点,探析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以助于更好地繁荣理解和感悟当时的设计风格,从而抓住市场发展背景下的设计活动所具有的创造性规律。
  关键词: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
  1 背景
  20世纪初,工业化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意义上的装饰形式所固有的自身局限性日益明显。因此,艺术家们根据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态势,尝试着寻找新的装饰形式,以此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虽然在此时期,传统的装饰形式被大众所冷落,但这并不表示装饰已经消失,而是在此契机下转化成新的装饰形式。1925年,“国际现代工业和装饰艺术博览会”在法国巴黎隆重举办,在这次博览会中出现了“现代主义风格”和“装饰艺术”这两个名词。[1]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极致纯粹且又理性冷漠的立体主义新建筑形式,它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装饰艺术风格,是一种带有折中性质的手工艺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艺术和设计风格,提倡线性对称,在设计上深受与其处在同时期开展的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因此,这两种艺术运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有很大的区别。
  2 装饰艺术运动的艺术形态及风格特点分析
  “装饰艺术”在设计上推崇折中主义以及自由主义,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十分独特,虽趋于采用简单的几何外形,但并不只是强调几何对称,爱用直线但是又不局限于直线,还存在着基于直线创造的阳光放射型、闪电型、曲折型、重叠型等动态几何形式的构造。[2]从风格特征上看,装饰艺术运动强调机械化的美,但批评且拒绝单调的工业化风格,主张用简单明快的几何形态加以变形处理,再饰以强烈且艳丽的原色和金属色彩,形成了自己极具韵律感、节奏感的独特风格。所以,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很强的现代感。[3]装饰艺术运动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态度推动“装饰艺术”的发展,虽然装饰艺术运动在所处时代背景下具有非凡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它本质上是为社会上层权贵阶级服务的一种设计,最终没有发展成为现代设计中所必要的装饰。
  3 现代主义运动的艺术形态及风格特点分析
  现代主义运动诸流派都强调理性与功能,故又被学术界称“理性主义”或“功能主义”,“形式服从功能”这一口号便是现代主义的宣言以及核心思想。在现代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誉为“现代设计摇篮”的包豪斯设计学校,在遵循现代工业的生产材料和技术发展的自然与客观法则的前提下,单一地将红、蓝、黄三原色和纯几何形式相结合来进行设计,由此制造出便于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商品。但正如英国学者彼得·柯林斯所认为的那样,“装饰并未死亡,它仅仅是不知不觉地融合于结构之中了”,由此创造出了一种“无装饰的装饰”。这些设计理念不仅体现着现代主义运动的理性主义,还传达着一种“设计需为大众服务”的明确思想诉求,彻底地打破了设计为上层阶级所独享的局面,使设计第一次成为为大众服务,为机械化生产服务的活动。这一性质的转变直接促使现代主义运动成为世界设计发展史上真正的设计革命。
  4 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二者之间有着密切复杂的联系,譬如都兴起于同一时代;都对采用新材料持赞成态度;都主张机械美;都带来了十分广泛的国际影响等。二者的区别则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从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看,装饰艺术运动反对古典主义以及自然风格的装饰,以折中的态度对待手工艺和工业化。虽然在装饰语言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但它本质上依旧是一场装饰运动。而现代主义运动则是强调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直接否定装饰在设计上的作用,创造出不同于之前的设计风格——“无装饰的装饰”。另外,从服务对象来看。装饰艺术运动在当时受到权贵以及现代民主双重思想的影响。所以,就本质而言,装饰艺术运动仍然是一场“为权贵的设计”而开展的运动,这个也是其在30年代后期发展趋势日渐微弱的根本原因。现代主义运动则彻底改变设计的服务对象,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综上,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之间的界限依然是泾渭分明的。
  5 结语
  装饰艺术运动折中处理手工艺与工业化的矛盾,迎合了上层权贵阶层追赶潮流又喜好奢华的审美要求,现代主义完全取消装饰,遵守了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现代主义运动在无意中创造出了一种新装饰——“无装饰的装饰”所带来的国际影响是当时的现代主义设计师们所无法预见的且更为重要的是这场现代主义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的为大众服务的设计时代,对于“装饰艺术”的发展起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二者的处理都有利于给批量机械化生產提供可能,故不仅仅是装饰艺术,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不断根据时代发展需求进行变革,以此得到不断进步与发展,从而引领人们走向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 韩亮.永不消失的线条——装饰艺术运动概述[J].公共艺术,2013(02):56.
  [2] 冯炜.西方几大现代设计思潮对中国设计之影响初探[J].艺术研究,2007(02):10.
  [3] 胡伟飞.从装饰艺术运动到后现代主义设计[J].艺术探索,2008(2):41.
  作者简介:覃佳佳(1995—),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