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庆朝天门地区近代银行建筑形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于民国时期重庆朝天门地区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金融、城市规划领域,缺乏对银行建筑本身形象变迁的研究。对于银行建筑本身形象变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时期、不同人对于民国时期重庆朝天门地区银行建筑的具体认知,明白这些银行建筑在时代的变迁中的具体精神意义。本文将从建筑本身和照片中的建筑两方面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民国时期重庆朝天门地区修建的银行建筑的具体形象。
  关键词:银行;建筑;摄影
  0 序言
  作为笔者此类研究的第四篇文章,该文章在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前期发表过的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了民国时期重庆朝天门地区银行建筑在不同时期、不同人心目中形象的变迁。本文将具体分析施工团队、业主对于银行建筑形象的期望及他们有意无意赋予银行建筑的具体面貌,总结报刊摄影中这些银行建筑形象的变化,明确从修建至今不同人眼中不同的银行建筑形象。
  1 建筑设计施工团队和业主影响下的银行建筑形象
  早期的银行建筑主要由本土团队设计施工。“三益”建筑师事务所修建的聚兴诚银行、华西实业公司修建的中国银行重庆分行就属于本土团队施工而成的银行建筑。后期出现了本土设计师和外来施工团队合作的现象。设计过川康殖业银行的本土设计师刘杰就曾和上海基泰工程公司合作修建了重庆川盐银行。从川康殖业银行,刘杰的建筑设计风格由从以古典主义为主转向了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这种转变主要受沿海地区流行的建筑风格影响。川盐银行的修建也受业主影响。银行董事就曾提出一定要修得比对面的美丰银行高的要求。这表明建筑形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银行的经营实力。
  随着抗战爆发,外地施工团队开始内迁。上海馥记营造厂修建了杨廷宝设计的美丰商业银行。洪发利营造厂和加拿大人倍客设计修建了四川商业银行。四川商业银行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回归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和设计师本人的外籍身份有关。虽然川康殖业银行和四川商业银行都选择了欧洲风格但其内部已由聚兴诚的砖木结构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比起技术限制,这种风格的选择更多来源于主观需求。相对于商办为主的四川商业银行,川康殖业银行更倾向于庄重的古典主义而不是华丽的巴洛克风格。虽然美丰银行和四川商业银行风格迥异,但二者都运用了古钱币作为设计元素,也是充分考虑过建筑功用的结果。
  2 时代变迁影响下的银行建筑形象
  银行建筑在实际使用上并不限于银行。四川商业银行就曾是饭店和银行在共同使用。伴随日军侵略内迁的银行开始在重庆寻找办公场所。或许是限于经济大环境,他们开始租借而不是专门新修建筑以办公。有银行曾租借川盐银行的办公室,后来又租借了商业场新丰街转角处的一栋三层房屋作为行址。随着激烈的战争,重庆遭遇了大轰炸,许多银行失去了办公场所。上海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在重庆的分行本来在“中正路银行区内,系一开间半门面楼房一栋,对门为上海银行,左右与和成银行及四川美丰银行为邻”,但后来被敌机炸弹击中毁去了一半,限于条件只好“就残址继续开业”。抗战胜利后,该银行才租用了民族路大自鸣钟附近的一栋六层“钢骨水泥大楼”。[1]现留存下来的美丰银行、川盐银行、中国银行重庆分行虽然历经战争和火灾依然屹立不倒,但其业主也几经变化。朝天门附近现存民国时期修建银行建筑只有四川商业银行建筑现在还用作银行。美丰银行建筑现在为货币收藏机构使用。中国银行重庆分行被旅游公司使用。川盐银行建筑被重庆饭店使用。川康殖业银行建筑则为邮局使用。和不远处的聚兴诚银行一样,这些遗留下来的银行都被政府视作重要的抗战遗址,挂牌认证。只是聚兴诚银行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变成危房,不能使用了。笔者实地考察期间聚兴诚银行建筑就处于修缮状态。
  3 民国刊物中的银行建筑形象
  银行建筑设计施工人员和建筑业主希望银行建筑表现出建筑的功用。业主身份、设计师学术背景影响着银行建筑的具体面貌。部分业主继续将银行建筑用作银行自身的象征符号以照片的形式刊载在自己创办的杂志之中。银行建筑所代表的银行实力也借助照片传得更远。后来各类杂志在使用这些银行照片时则将之用以象征地区经济的繁荣。尤其是抗战期间,银行照片被视为国家实力的象征,鼓舞人民坚持抗战。近来的许多拍摄朝天门地区银行建筑照片的书籍则将之视为古迹遗产加以表现。不变的是这些摄影主要表现的都是建筑物本身,对于周边环境采取了忽视态度,只有路过的车辆暗示着拍摄时间的变迁。
  4 结语
  重庆朝天门地区的银行建筑本身的形象随着时代变迁由一开始的彰显建筑功用变化为了民族文化遗产的象征。在业主身份、设计者学术背景影响下,建筑大致样貌虽继续存在,但其用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外观不再象征目前的使用功能,更多的变成了历史的证据。
  不同时期刊物的照片中建筑的形象所显示的内容比单纯的建筑本身更加丰富,建筑物不仅象征了银行的实力还象征了地区经濟实力甚至被视作国家实力的象征符号,用以鼓励人民坚持抗战。到了现在,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照片中的建筑都统一被我们看作历史遗留下的证据而被加以保护。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市中区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市中区城市建设志[M].重庆市市中区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1994.
  [2] 重庆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建筑管理局.重庆建筑志[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3] 藤森照信,汪坦,杨嵩林.中国近代建筑总览(重庆篇)[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