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苏州园林之境,塑港城园林之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佼佼者,其境韵博大精深,因此研究其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和丰富的造园理论,对现代生活环境的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从美境、画境、生境、意境四个角度探究苏州园林之境。同时在连云港的一块城市绿地上设计港城园林,融入园林的意趣,旨在塑造有港城特色的趣味园林。
  关键词:苏州园林;连云港园林;空间意境;园林植物
  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连云港名列其中,但由于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连云港没能登上发展的快车。近年来,港城将发展重心转移到打造国際海滨旅游城市上,欲打造出港城特色园林。同在江苏的苏州园林名扬天下,是绝佳的借鉴对象。本文先简述苏州园林值得借鉴之处,再介绍参考借鉴了苏州园林特色的港城特色园林项目。
  1 苏州园林思想之意境
  苏州宜人的气候决定了苏州地主与小农经济的高度发达,为了满足文学创作、社交等需求,大量知识分子将目光转移到造园活动上。同时江南民间建筑铸造技术成熟,盛产优质石材,这些都为造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明清以来,整个文化社会逐步趋于压抑的状态,因此无数文人墨客寄情山水,通过艺术,在造园活动中融入或喜或悲的情感与精神。[1]
  1.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这种贯穿天人的宇宙观和人生哲理的确立,使江南文人的艺术心境融合于自然。对自然的崇尚衍生出了苏州园林的自然式山水。
  1.2 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苏州园林在模仿自然要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形成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形貌。如留园叠石为摹拟自然山体,拙政园水景为复刻自然湖泊等。[2]
  1.3 诗画与宗教
  苏州园林的造园家多为文人,文人爱用诗画装饰,而诗画之所以能够和园林完美结合,宗教中禅的牵引起了不小的作用。禅学主张“自性即佛”,其意境与诗画中的意境不谋而合。这种在诗画中填补生活失落情怀的行为,以及禅宗追求的修身养性的道法,对苏州文人的思想有重大影响。
  1.4 崇尚隐逸
  政治环境的黑暗和腐朽使不少文人过上了隐逸的生活。隐逸文化的内涵已经不是单一的“隐”,还衍生出了不同的内容。其一是以“仕”为目的的“隐”,其二是以“怀”为目的的“隐”,其三是以“遁”为目的的“隐”。崇尚隐逸是对黑暗现实的消极逃避,转而纵情于山水诗画。
  2 苏州园林空间之美境
  苏州地处长三角中部地区,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赋予苏州园林创造“美境”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2.1 先抑后扬之美境
  留园里,从园门到古木交柯之间有长达50米的巷道,巷道夹在两侧高墙之间,会使人产生受压迫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留园工匠采取了收放相间的空间序列渐进的手法。刚进园门是一个宽敞的前厅,从厅的东侧进入一个狭长的曲形走道,绕过门窗,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才一览无余。这些设计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空间延伸感。
  2.2 步移景异之美境
  网师园的水池宽约20米,这个大小正好可以让人在正常视距内收纳池四面构图全景——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射鸭廊。画面内容既有主题又有陪衬,游人绕池一周正好可以欣赏完所有景点。网师园的主景区是定观和动观相结合的组景设计。
  2.3 开敞封闭之美境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之南看似是一个狭长形的小院落。透过南墙上的漏窗可隐约看到隔院之景,因此院落虽狭小但不封闭,营造半开敞空间。轩之北,临水堆叠体量较大的黄石假山,形成主景区与小山丛桂轩之间的一道屏障,把后者部分地隐蔽起来,也是恰好营造了半开敞之感。
  3 苏州园林风光之画境
  3.1 因水成画
  以拙政园为例,中部拙政园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一勺则江湖万顷”。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散出以曲折取胜。倘若站在池的西边,向东南望去,会发现东南角留有水口,伸出水尾,仿佛有疏水若为无尽之意。
  3.2 借景成画
  拙政园小沧浪与小飞虹南北呼应,人自小沧浪向北凭栏远眺,透过亭、廊、桥三个层次可以借景看山楼,形成近、中、远三个层次的透视画。
  3.3 框景成画
  框景可以有效增加空间的流动性和趣味性,丰富空间层次,最主要还是创造精致的室内框景。五峰仙馆墙上开有连续的漏窗,从室内向外看,漏窗中的景色仿佛连续的画幅;从室外向内看,漏窗图案又自成连续且有节奏的装饰。
  连云港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与苏州气温差别不大,但降水量略少于苏州,且因靠海,土壤盐碱化比苏州更严重。
  本文挑选连云港一处城市公园进行项目设计。场地位于市中心,长112米,宽104米,占地约1.2公顷,地形平坦。南接国道,北接连云港云台农场,东西是辅路。
  项目设计从意趣、美趣、画趣、生趣四个方面入手,分别对应苏州园林的意境、美境、画境、生境。
  4 港城园林文化之意趣
  4.1 海洋文化之趣
  连云港东临大海,得万古波涛之灵气,因而海洋文化中鲜明的开放性成为连云港作为国际特色海洋城市的精神内核。所以在方案设计中,场地中间设置大面积水池,模拟自然海洋的形态,象征海纳百川的气势。
  4.2 群山岛屿之趣
  连云港作为海滨城市,有诸多附属岛屿与群山。例如连岛、羊山岛、开山岛等等。因此方案中在中心水域旁边放置许多石头,营造叠石景观,旨在模拟自然岛屿与海洋的包容关系。
  4.3 耐盐碱植物之趣
  连云港大部分土壤pH为8.1~8.5,滨海土壤pH为8.5~8.7。所以植物栽植相较苏州园林要挑选更耐盐碱的植物。另外在植物配置和季相设计方面也仿照了苏州园林。   5 港城园林空间之美趣
  5.1 师法自然
  首先水体模拟自然海洋,曲折的岸线象征连云港弯曲连绵的海岸线;其次岸边散落的置石和水体中心的岛屿,代表港城大量的附属岛屿和礁石;最后是用耐盐碱的水生植物的栽植模拟海滨植物生态。
  5.2 步移景异
  从南边大门进入,沿着西侧的长廊来到水中的亲水景亭,向东凭栏眺望,可见六角亭和东北角院落。亭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岛屿上,背靠亭栏可环顾三面之景。进可观水景置石,退可观全局之景。
  5.3 空间营造
  从观海书院入口进入,过道宽约4米,显得空间狭小逼仄,营造封闭空间之感。进入走道,圆形的入口框住并遮挡对面的视线,视野比之前略有开阔,形成半开敞空间。转弯走过走廊,映入眼帘的即是宽敞的书院中庭。由入口的狭小逼仄到中庭的开敞宽阔,再到出口又一次收合空间。在本就不大的空间内营造和变换出多种空间类型,使空间收放自如。
  6 港城园林风景之画趣
  6.1 因水成画
  模擬海洋之景,聚处水面宽敞辽阔,散出水面曲折狭长,为场地增添自然和谐之趣。水池居于场地中央,所以无论在哪都能看见波光粼粼的水面,画中有水,水中有画。
  6.2 依木成画
  所有植物都耐盐碱。仿照苏州园林搭配植物,乔木、灌木、花草配合季相变化。每一处都仿佛山水画卷的展开。游人不管在园内哪处,都可透过乔木树枝,远观景色。
  6.3 叠石成画
  此处仿照苏州留园叠石造景。在苏州园林中,特置的石峰,除点缀空间之外,还可起分隔空间和遮挡的作用。港城园林中石景散落在水池周边,模仿群山岛屿。其中一处特置石峰中间特意留出一块空隙,游人可从空隙中看到远处长廊和亲水景亭。
  参考文献:
  [1] 王竹.雅乐之境  幽幽之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4.
  [2] 杨中举.从自然主义到象征主义和生态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54.
  作者简介:杨沁泽(1998—),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院本科在读。
  通讯作者:唐晓岚(1968—),女,湖南辰溪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