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结合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风格性”特征看,其中所诠释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正是当前优化舞蹈教学活动的核心前提。本文拟从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内涵分析入手,通过对当前高等院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实施状况及不足分析,通过对高等院校舞蹈教学融入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价值认知,从而具体探究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机制。
  关键词:高等院校 舞蹈教学 民族民间舞蹈 “风格性” 审美艺术
  在高等院校教学机制全面创新的今天,舞蹈教学作为重要的艺术教学体系,其对学生情感表达、审美能力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文化艺术交流与融合背景下,将传统舞蹈、西方舞蹈与现代舞蹈艺术相结合,其将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实现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继承。
  一、 情感内涵、多种特性: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诠释。
  结合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风格性”内涵看,其主要指的是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所诠释的独特艺术,其中包含了舞蹈作品艺术的独特思想、表现形式等诸多元素,因此,其中的“风格性”是对舞蹈艺术的风格、审美意蕴和外在形式的诸多融合。
  1.情感内涵的艺术化表达——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本质。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并非一日形成,其中所形成的艺术动作、表演风格都是在长期传承进程中所形成的艺术现象,更是该艺术明显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符号”。从“风格性”本质角度来理解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其不仅能够深化学习者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本质理解,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也有益于学习者本人精准把握该舞蹈艺术中所独有的审美文化,实现表演者内心情感与民族舞蹈本质内涵的深度融合。
  2.传统艺术的集中传承、地域色彩的全面融入——民族民间舞蹈的多种特性。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是基于大众生活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象征着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化特色,因此了解和认知该舞蹈艺术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集中传承的过程。其次,该舞蹈艺术是一种真实情感的集体性抒发,该舞蹈艺术源自大众生活,其中更在以展现娱乐性、排解生活疲劳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情感的传递与交流。此外,在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中,其有着浓厚的即兴性特点,作为一种源自大众生活的舞蹈形式,其编排较为随意,更多是基于大众情感下的即兴性表演。最后,对于该舞蹈艺术来说,民族性、地域性是其中重要特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舞蹈艺术都有自身特色,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机制。
  二、 重视技能、忽略素养:当前高等院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实施状况及不足。
  舞蹈表演是一种基于情感认同下的姿势表达,无论是哪一个地区的舞蹈艺术,从本质风格和情感内涵上看,都有着自身的独特风格,认识这些独特风格,不仅是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根本,更是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该艺术的关键所在。
  1.当前高等院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实施状况。
  在当前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不仅是教学素材丰富诠释的基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审美内涵和人文理念的重要艺术形式。因此,在融入时代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诠释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特点,进而实现高等院校舞蹈教学活动的本質化创新。在当前高校舞蹈教学活动中,其教学形式极为多样化,除了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外,在公共课程中,也开设了拉丁舞、啦啦操等多种舞蹈课程。但是,在整个舞蹈教学中,师生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舞蹈艺术技巧的学习,忽略了必要的人文素养培养,加上各种舞蹈之间缺乏必要融合,影响了舞蹈教学活动的创新实施。
  2.当前高等院校舞蹈教学活动的问题不足。
  事实证明,通过合理、系统化的舞蹈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诠释表演者自身的情感理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当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当前高校舞蹈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舞蹈课程的内容,还是舞蹈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乃至其中所融入的教学元素都存在较大不足,这都制约了高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同时,在整个舞蹈教育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自身舞蹈技能的提升,忽略了必要的艺术素养的综合表达,加上舞蹈教学缺乏明确的课堂定位,从而影响了舞蹈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
  三、 高等院校舞蹈教学融入民族民间舞蹈艺术“风格性”的价值认知。
  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元素,更是影响我国舞蹈艺术创作与教学发展的根基所在。探究两者融合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将从本质上为高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注入新鲜动能。
  1.艺术的“风格性”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情感理解。
  风格特性是舞蹈艺术的精髓与“灵魂”,其作为区别不同舞蹈文化艺术的“标签”,其中诠释了该艺术的独特氛围、独特的形成背景等等。对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来说,更是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融入其中,诠释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活艺术和价值情感。从风格性角度来理解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必然引导学生成熟、有效的认知不同民族劳动大众情感。
  2.艺术的“风格性”激发学生的“个性”理解与认知。
  在传统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多是一种单一、机械的学习其中的舞蹈姿势,只能算做舞蹈教学的“模仿”教学,既缺乏对民间舞蹈艺术风格的有效把握,也未能将学生的独立个性认知融入其中,从而限制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和价值力。因此,如果能够凸显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风格性”,将有效激发学生以“个性”理解角度来认识该艺术中所诠释的情感色彩,同时也帮助学生以更为完善、成熟视角来感知其中所诠释的文化内涵,实现舞蹈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
  3.艺术的“风格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
  在传统的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更多只是模仿动作,缺乏应有的思考意识。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不仅是动作姿势,更是舞蹈动作中所包含的情感理念和人文思维。因此,选择极具“风格性”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民间舞蹈艺术的“风格性”本质展现的是一种创新精神,将其与舞蹈教学活动相融合,其将让整个教学机制更生动、形象,从而让学生有创造性的理解舞蹈动作,感知舞蹈艺术的情感理念。   四、 文化诠释、情感提升: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教学机制。
  结合当前学生参与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实际状况看,其过多“重技巧”、“轻情感”,从而使得学生感觉所学舞蹈艺术并无太大差别。学生自己也只表现了舞蹈艺术的外在姿势,未能将舞蹈艺术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予以独特诠释,因此在对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风格性”形成深层次理解前提下,将其融入高校舞蹈教学机制之中,就成为重要的舞蹈教学机制创新。
  1.从文化内涵感知出发,融入审美意识——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创新的“根”。
  “风格性”是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内在基因,在对其进行学习过程中,必须从具体的文化视角出发,只有真正意义上认识到文化对舞蹈动作表演、舞蹈服饰等诸多元素的影响,才能真正实现该舞蹈教育活动的理想效果。民族民间舞蹈实际上是民族文化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具体的民族心态,还是价值情感理念和民族生活等等,都是影响不同民族舞蹈艺术的重要基因,因此在当前该舞蹈教育过程中,必须立足具体的文化内涵,通过引导形成必要的文化素养,从而真正有效的创新舞蹈教育机制。当然,无论是舞蹈艺术的内涵,还是其外在动作,其本质上看都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诠释与表达。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风格性”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具体的审美意识培养出发,通过引导学生以情感审美、文化审美的综合角度出发,通过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实现民族舞蹈教育“风格性”的全面呈现。
  2.设定舞蹈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情感——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创新的“魂”。
  从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中,可以看到该艺术形成过程中,正是在不断传承与生活发展中所形成的,因此想要让学生真正有效的理解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就必须注重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舞蹈艺术学习情境。通过设置生活化的舞蹈课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参与相关舞蹈艺术学习,比如在蒙古族舞蹈艺术学习时,可以结合相应的蒙古族生活服饰展示、生活视频展现,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该舞蹈中所具有的粗犷、豪迈。
  对于舞蹈艺术来说,其本质是一种情感理念上的独立诠释,尤其是想要展示出极具特殊性和表达个性的舞蹈表演姿势,就需要培养学生必要的情感理念。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与高校舞蹈教学活动相融合时,也必须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理念出发,只有引导学生切实体会其中所包含的多种情感,才能真正实现舞蹈教育的全面创新。
  结语
  从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看,其中不仅展现了人文理念与自然的舞蹈语言风格,更通过“风格性”的诠释与表达,为我们理解和感知民族文化精神提供了重要前提。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风格性是对舞蹈艺术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情感形式的集中概括。只有把握该舞蹈艺术的独特美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美学,才能真正有效的引导高校学生在参与舞蹈教学活动中,认识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实现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俊峰,李炎.中国民间舞教学中音乐的作用和重要性——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教程》[J].当代教育科学,2015,(6):122-123.
  [2]程玉.舞蹈学专业少数民族代表性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以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民族舞传承方向为例[J].新丝路(下旬),2016,(11):165-167.
  [3]葛宗男,高新.扎根黑土,引领东北舞蹈文化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探索引领东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6,(11):196-199.
  [4]亓雯.民族民間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问题的若干思考与对策——以蒙族舞蹈钢琴伴奏的理论与实践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7,(1):151-152.
  [5]高超.试论民间舞作品舞台调度的基本类型与审美模式——以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内容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4):130-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7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