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训练特点及组队意义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据对比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训练的特点和组队意义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组建运动队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认为,普通学生运动队的组建不但能为普通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同时还能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重视普通学生运动队的组建作用,然后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训练对策。
  关键词:高校  普通学生  运动队  训练特点  组队意义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b)-0059-02
  课余时间的训练在高校体育日常工作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合理的训练制度不但能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自身的运动技能和水平,从而促进高校日常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发现,我国有关于普通学生运动队训练特点的研究资料非常多,但大多数都是针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方面的研究,对普通高校学生运动队方面的资料则非常少。在我国大力推广体育强国的背景下,相关人员一定不能无视高校普通学生这一群体,而完善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伍的建设工作也变得非常重要[1]。
  1  学校普通学生运动队概念的界定
  当前学术界对高校普通运动员还没有一个比较规范和明确的定义,但是从我国各大城市的大学生运动员参赛资格划分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人都认为普通学生运动员是指非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员之外的院系学生。例如:从山西省的大学生运动会参赛资格分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三个组,即高水平运动员组、体育院校组和普通学生组,待分组完成之后就会进行组内竞赛。本文所指的普通学生运动队是由高校的普通学生来构成的,即在教师和专业人员的引导下自愿组成的课余体育训练队。
  2  高等学校普通学生运动队训练的特点
  2.1 训练的业余性
  高校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参加业余训练,但前提是在不影响专业课和学习任务的前提下,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整体的训练难度和特点都应该低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任务[2]。其次,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过分强调训练而无视文化课的学习的现象,所以训练教师自身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业务体育训练活动,树立正确的运动意识,这样才能做到学习、锻炼两不耽误。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尽管日常的训练活动都是有组织的展开,但在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水平相比,其训练的业余性是非常强的。
  2.2 训练的针对性
  其主要表现在训练的目标和训练的对象这两方面上,训练的对象通常都会选择高校统招的在校学生,并且这些学生对体育锻炼、体育活动也有一定的喜爱和特长的。即通过对他们平时的训练和参加比赛来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时也保障了高校体育工作的实施,当然了,高校和参与训练的人员也能获得相应的利益和回报。例如:在进行项目训练时,通常都会以省级大学生运动会设置的比赛项目来筛选对象,然后根据高校自身的场地情况来进行组队,目的是为了为高校和个人赢得更高的荣誉。
  2.3 训练的间断性
  普通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时间常常是间断的,但因为受到了专业教学课时的影響,他们是很难有较多的时间来进行连续性的训练。训练的间断性主要表现在每周、每天的短期训练上,特别是在全年度的长周期训练中比较明显,大部分学生都会根据课程的安排,然后选择在某一个学期或者是几个月参与一次锻炼,但如果和课程安排有冲突,学生通常都会选择放弃锻炼[3]。所以,普通运动队的队员由于不能长期进行持续性的训练,导致任课老师也很难为队员制定持续性的训练计划。
  2.4 训练负荷的控制
  针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训练相关人员也要制定有不同的方案,即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可以适当的挑战他们的极限负荷,而针对普通运动员则不需要重视过多的极限负荷。因为普通学生自身的承受能力、心理素质、恢复条件等方面都不是很到位,其更多的是让他们起到一个强身健体的作用,所以应该更多的考虑训练周期和运动生涯等方面。其次,普通运动员的水平通常都会比专业队伍要低,并且训练的制度也不是非常专业,因此相关人员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其应该减少极限负荷的训练。
  3  高等学校组建普通学生运动队的意义分析
  3.1 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有相关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始逐年下降,学生自身的健康状态并不是很理想,而导致学生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生活习惯不规范,即进行运动的时间非常少。我们都知道,运动可以让人的情绪得到释放,同时也能适当的减轻心理压力,因此体育锻炼可以说是改善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但能锻炼身体,自身的心理情绪也能得到很好的释放。
  3.2 弥补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体现教育功能
  由于高校的体育课程时间非常少,即每周只有一次的学时,所以不管是掌握技术还是强身健体,其时间是远远不够用的,而任课老师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体质,填补课时不足等问题[4]。其次,课余时间的训练也是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阶段,即通过训练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3.3 发挥学校体育影响力,提高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高校可以對运动队进行适当宣传,这样不但能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同时还能扩大高校自身的知名度,特别是在那些比较大型的比赛中获得名次时,其自身的价值和社会功能也会被人们所关注。所以,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打造特色体育,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口碑,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队在为学校创造价值的同时也需要得到高校领导的支持和认可,这样学生在训练时才会更加有动力。
  3.4 可以刺激普通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经过对比不难发现,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强度会比普通运动队的高出很多,而从普通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训练水平只能进行观赏,自己是没有办法达到的。其次,普通运动队的训练强度并不是很高,整体的运动水平也比较低,算是普通学生的这一人群队伍,相关人员可以多带领他们去参加一些运动会,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
  3.5 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设
  针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相关人员可以把体育精神和高校校风结合到一起,目的是让体育精神也成为校园建设的一部分。课余时间的训练能够带动高校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发,让高校师生更容易接受特色训练项目体系,让高校形成一个体育文化气氛浓厚的环境。合理、规范的体育环境也能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即学生在体育文化的熏陶下,其就会不知不觉的参与到运动中,并且会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对于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的组建、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现阶段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特招高水平运动员的关注上,这也是导致无视普通学生运动队自身价值的主要原因。普通运动队的建立不但能调动起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身的锻炼意识,促进高校特性体育项目的实施,对高校发展体育事业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和帮助。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重视普通运动队建设的重要性,然后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教学需求等方面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铁黎,宋尽贤.关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 陈钧,杨铁黎,李训锦.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3-105.
  [3] 刘明.探究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可持续发展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4):176-177.
  [4] 宋清华.河南省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建设现状与多元化互动模式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3):93-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