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儿科疾病,具有病因复杂、发病急、年龄段集中等特点。临床实践表明,若惊厥时间太长或多次发作,就可能导致脑细胞受损,诱发呼吸衰竭、脑缺氧等并发症,进而对小儿智力發育与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对高热惊厥患儿采用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对提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7-127-01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由于该年龄段少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相比于成年人,其惊厥阈值显然较低,在高热影响下,就极易对其神经系统产生高热刺激反应,使患儿出现呼吸急促等异常反应,大脑供氧量也会显著下降,进而产生脑部缺氧、脑细胞坏死等诸多并发症。因此,高质量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后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病因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神经系统病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6个月~3岁为高发人群。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年龄段少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小儿大脑皮层下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比较高,当上呼吸道感染时,由于体温骤然升高,大脑皮层对皮层下就不能很好控制,引起神经细胞暂时性功能紊乱,出现惊厥。
  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体温升至≥39℃,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对称或部分性不对称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惊厥持续约数10秒钟至数分钟,个别呈惊厥持续状态(惊厥发作〉30分钟)。
  3 诊断
  首发年龄在4 月~3 岁,最后复发年龄<7 岁。发热>38.5℃(腋温),先发热后惊厥或同时出现,惊厥多发于发热24 小时内。全身性抽搐伴短暂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发作后很快清醒。无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感染及外伤。常伴有呼吸、消化系统等急性感染。辅助标准:惊厥发作2 周后脑电图正常。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体格和智力发育史正常。有遗传倾向。
  4 急救护理措施
  4.1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
  立即取侧卧位,头稍后仰或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其口、鼻中的分泌物,防窒息。同时尽早给氧,增加氧合,预防患儿由于缺氧而对各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解开衣领,以降低衣物对其呼吸道造成压迫。必要时,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出现抽搐现象,不应强行对其牵拉,以防二次损伤。
  4.2 控制惊厥,对症处理
  严格遵医嘱进行镇静治疗,让患儿的抽搐在最短时间内得以控制,可采用穴位刺激法与药物治疗法。
  4.2.1 穴位刺激法
  多次按压患儿的相关止惊厥穴位(人中、合谷等),以缓解惊厥现象。
  4.2.2 药物治疗法
  首选地西泮(安定)。抽搐发作,建立静脉通路困难时,立即肌肉注射;静脉通路建立后,缓慢静脉推注,起效更快。安定有抑制呼吸、心跳及降低血压的副作用,故应准备心肺复苏措施。如果患儿的症状未见好转,则可以联合苯巴比妥治疗。
  4.3 建立静脉快速通路
  对患儿及时建立快速静脉通路,不仅方便静脉给药,同时,方便补液和紧急抢救。静脉给药的起效最快,生物利用度高,剂量准确易控。
  4.4 降温处理
  及时进行降温治疗,可采取物理降温:将冰袋放于患儿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位置,同时进行擦拭,以达到降温目的,或使用退热贴让退热贴上凝胶中的水分汽化带走热量,以达到降温目的;也可遵医嘱使用柴胡、赖氨匹林等药物。
  4.5 冰枕护脑
  小儿高热惊厥,大脑代谢、耗氧量、血流量等指标就会发生变化,使大脑处在一个过于激动状态。需使用冰枕护脑,使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从而保护脑组织。
  参考文献:
  [1] 覃秋逢.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进展.医学信息.2016(29):22-23.
  [2] 彭建霞,王淑玲等. 小儿惊厥临床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西部医学.2011(12):2377-23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9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