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良药”不再“苦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问题学生”在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受到教师的批评比一般的学生都要多,往往被家长放弃,被朋友忽视、被同学冷落。对“问题学生”的批评,我们教师要注意批评方式,巧妙运用批评艺术,才能取得理想的批评效果。
  【关键词】批评;尊重;艺术;惩戒;恒心
  作为教师,我们每天跟学生相处的时间很多,每当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就会有满满的幸福感。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群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身体和心理都在成长,更难免会犯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常用的“良药”就是批评。尤其是“问题学生”,他们在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受到教师的批评比一般的学生都要多,甚至有些“问题学生”被教师批评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对教师的批评失去“免疫力”,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冲突、敌对,甚至会经常在班里找事、惹事,影响班级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班级纪律也会受到他们的不良影响。要避免这样的不良影响,使批评这一剂“良药”对“问题学生”达到理想的效果,就需要教师注意批评方式,讲究批评艺术。
  本人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开出一剂批评“问题学生”的“良药”,这一剂“良药”的“配方”如下:有爱、有尊重、有艺术、有肯定、有惩戒、有恒心,让良药不再苦口,药到“问题”除。
  一、“配方”一:有爱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没有教师的爱,就没有教育,也就没有“问题学生”的转化。“问题学生”往往被家长放弃,被朋友忽视、被同学冷落,但他们更需要被关爱。教师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学生”经常出问题,给自己的工作增加麻烦,就讨厌他们,而要抱着一颗爱心,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教师只有爱“问题学生”,诚心相待他们,掌握他们自尊心强而又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心理,用体贴与爱抚的态度对待他们,彼此尊重、平等沟通,使“问题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爱护,才会热爱、信服教师。亲其师,信其道。“问题学生”只有发自心底地爱教师,才愿意倾听教师的教导,批评才真正有效。所以平时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例如,从认识学生的第一天,我会直接叫所有学生的名,而不是叫姓名。又如,当发现学生的衣领没整理好,我就会顺手帮他整理一下。而且,我从不吝惜对“问题学生”的赞扬之词,有问题及时处理,有了进步更要及时表扬。学生感受的是亲切和关爱,就像家人一样,教师的批评在“问题学生”的眼中是一种家人的关怀,一种爱。“问题学生”更加希望得到教師的认可,更渴望得到表扬,这会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增强信心。
  二、“配方”二:有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问题学生”的自尊心比一般人更强。由于“问题学生”身上过多的缺点,经常会遭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教师的训诫,同学的冷落甚至是孤立。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进而就成为家长、教师、同学眼里的“问题学生”。但同时,他们在心灵深处会受到创伤。教师任对“问题学生”的批评,目的是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如果经常恶语相加,那是在他们的伤口撒盐,导致他们更加灰心、失望。
  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尊重他们,真诚关心他们。教师尊重“问题学生”的自尊心,归根到底是对他们人格的肯定和敬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应有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生活,处处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要换个态度对待“问题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既要做到严而有格,又要做到严得恰当,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平时不要过多注意他们的缺点、短处,而要多肯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更不要动辄批评、讽刺、贬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三、“配方”三:有艺术
  教师如果在批评教育过程中注意批评的艺术技巧,通过真诚的信任,使“问题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善意和真心,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就可以避免一些师生冲突难以挽回的局面,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批评“问题学生”时要有平和的心态
  当看到“问题学生”犯错时,很多教师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会在愤怒中捡一些对自己来说最“给力”的言语去刺激学生,结果一顿“咆哮”后,“问题学生”根本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更不用说改正错误了。每次“问题学生”犯错时,我总是安静下来,先让学生自己把事情的缘由说明白,然后说说自己哪里受到了委屈,哪里做得不对,渐渐地学生的情绪会稳定下来。然后就让该学生找出自己哪里做错了,哪些事情不应该做。这样一来,不用教师多费力费神,“麻烦事”就迎刃而解了。可以说,教师在面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平和的心态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2.批评“问题学生”要注意场合
  批评的场合恰当与否,关系到批评效果的好坏。教师应根据“问题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和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批评。一般来说,教师不宜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问题学生”,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如果是一些小问题,教师只需要“点到为止”地提醒即可。但对于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较大或者带有普遍性的人和事,应该对其进行公开批评,以达到防止事态蔓延的目的。
  3.批评后要“给块糖吃”
  当“问题学生”犯错时,教师的痛心发火犹如一巴掌重重拍打在学生的脸上,会使学生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俗话说,“打了一巴掌也要给块糖吃”,批评过后应该是教师的谆谆教导和正确的引导,这样会使学生体会到一颗严父之心,又享受到一片慈母之爱;既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所在,又增添了悔改之心。
  四、“配方”四:有肯定
  有肯定就是要抓住“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唤起“问题学生”的自信。
  陶行知先生曾经批评一个犯错误的学生时,用四颗糖奖励了这个学生,奖励他守时去接受批评、被制止犯错误时立即停止、正直善良、认识到错误,效果显著。这启示我们教师,“问题学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我们总是看不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那么对他们的批评也就只能令他们反感,让他们从内心排斥,批评毫无效果。如果教师能善于捕捉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点燃,那么他们同样也会发出灿烂的光芒。   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把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交给“问题学生”回答,回答得好,让全班同学鼓掌表示表扬,即使回答不出来,也带领全班同学掌声鼓励其能勇敢地回答问题,让他们用行动相信自己能行。教师在指出“问题学生”一个错误之前,先肯定一个优点,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又对教师的宽容产生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他们不断鞭策自己,反思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转化效果。对那些违反纪律屡教不改、思想品德低劣的“问题学生”,教师要关注他们的点滴变化,即使是不够完美,也尽量从中找出一点闪光点,让他们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让他们感知自己的存在价值,自己也能遵守纪律,也可以成为一个在教师、家长、同学眼里的好学生,重拾自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向自己的理想目标迈进。
  五、“配方”五:有惩戒
  “问题学生”的教育离不开惩罚手段。对“问题学生”批评后,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场合,来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惩戒,可以起到警醒本人、震慑他人的教育作用。
  在惩戒前,一定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做到有理有据,千万不能凭主观臆断。但惩戒不等于体罚,对“问题学生”的惩戒要具有参与性和表演性,具体方式有多种,我一般采用如下方式:唱歌、讲故事、演讲、做值日、表演小节目、做班会主持等等。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是可选择的,让“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可以接受的惩戒方式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并在惩戒的过程中自我悔改。这样实施惩戒严中有情,严中有爱,学生乐于接受。惩戒过后要跟进思想教育、后续改进的措施,让学生口服心服,并由师生共同监督,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六、“配方”六:有恒心
  “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最大的难点就是“反复无常”,很多“问题学生”被批评时,当着教师的面作出改正的承诺,表现得很听话,但背着教师又是另外一套。还有的“问题学生”被批评过后的一段时间表现有好转,但过一段时间情况又开始“打回原形”。对这类学生,教师千万不能放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或脆弱的一面,我们可以从“问题学生”的弱点或脆弱处下手,找到足以使他们伤心落泪的痛处,以此为突破口,展开教育。既要在“伤口”上撒盐,让他们明白犯错后要付出代价,又要给“伤口”上药,做好批评后的安抚,让他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样的批评才真正有效。
  而对于软硬不吃的“问题学生”,我们教师也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最好是豁出去与学生比忍性,比韧劲,比耐心,紧盯不放,一定要转化好,不能让任何一个“问题学生”掉隊。
  真正有效的批评,是教师尊重、肯定的目光,是教师充满爱意的微笑,是教师有艺术的话语,是教师持之以恒的鼓励,以此来触动“问题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问题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行为上的转化。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用艺术化的批评,让批评这一剂“良药”不再“苦口”。
  【参考文献】
  [1]金元浦.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宋纯宝,陈凤英.班主任与学生谈话交流的方法.现代教育科学.
  [3]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晓春.今天怎样当教师:点评100各教育案例(中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0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