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漆艺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改变了原有的运行模式,展现出新业态,传统漆艺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产业升级、产业链结构完善、生产设计和渠道销售等各环节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对现阶段我国传统漆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找出问题所在,并在产业如何创新和创新方式上做更有价值的分析探索,以求对传统漆艺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研发和创新,有利于传统漆艺的纵深发展和价值体现。更是对互联网+其他传统行业的协调发展做出有利探索和提供借鉴,有助于“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崛起。
   一、漆艺产业发展现状
  漆艺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较为缓慢,并没有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更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发展漆艺产业。利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导致漆艺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断层。
  1、漆艺的发展传承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作坊工匠以师带徒的传承形式,生产的漆艺样式单一,缺少设计元素和理念。最重要的是生产的漆艺产品速度非常慢,力量薄弱,更谈不上宣传推广。第二,高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對传统的漆艺技法的学习、传承和对现代漆艺的形式研发、创新。高校的漆艺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但是高校中漆艺人才缺乏,整理力量不足,在现代漆艺研发上显得力不从心,人才培养的过程比较缓慢。第三,工厂厂房式。如今漆艺工厂能够成规模的不多,主要产业以出口、对古建筑古文物的修缮、漆艺道具的制作等为主。生产的漆艺无论从造型、图饰上多年来固守陈旧且工艺技法也相对单一。因为是大量生产、技术又很落后,所以质量也无法保证,技艺上难免会粗糙。总的来说在艺术性上的探讨不够深远、对工艺性上的把握不够精湛。
  2、漆艺的产业链结构不完善
  机构、材料、高校、企业没有更好的互通合作起来打造专业的漆艺产业平台。导致常常生产出来的漆艺品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有了销售渠道产量又跟不上、后续衔接不紧密、研发创新速度缓慢各个资源又没有做到及时的整合、大众认知度不够、又或者设计跟漆艺脱节、打造品牌意识缺乏等都制约着漆艺产业发展。互联网所具有的大数据、资源共享、个性化打造、微商、大平台等特点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和利用。在整个产业链中,设计、生产、品牌打造、宣传推广等销售渠道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在互联网中很好的发挥协作。
  3、缺乏现代审美思维
  设计感不强一直是传统文化发展滞后的重大原因之一。宫廷化、格式化、思维僵化太严重,对传统的漆艺只有传承没有创新。市面上的传统漆艺产品样式大多比较陈旧、粗糙、不但缺乏艺术品位更没有达到技术层面上的精致和精湛,既没有实用性又很难把其和高档工艺品、奢侈品联系起来。所有的设计最终是要服务于人这一核心,而生活在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都会随着环境而改变,如果我们一直固守着传统就会和现在的生活产生错位感。
  4、缺少实用性设计
  日本有60%的家庭都在使用漆器,而且大多家庭的漆器都是以餐具实用器具为主,这也就是漆艺能在日本普及的原因。韩国漆艺在百姓的生活中也是很普及寻常,在生活使用的漆器中多以螺钿镶嵌工艺为主。中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但现代人确很少人认识漆,常常把天然大漆认做是化学漆、油漆,生活中更是没有使用漆器的任何习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多种但最重要的就是漆艺没有走进生活、没有走向民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不够寻常,只是有少数人把漆作为奢侈品装点着生活空间。
  二、互联网+背景下漆艺创新形式
  1、互联网+大背景下传统工艺品的新业态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以及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打造新生命、推动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面临着文化强国的时代,我们也要跟上文化发展的大形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且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传统漆艺发展更是迫在眉睫。要想在现代社会更好的发展漆艺文化产业就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思维,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漆艺的各种表现形式赋予传统漆艺一个崭新的面貌,通过内容升级、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搭建互联网大平台使漆艺文化产业呈现一个新业态再利用新媒体形式传播推广达到产业升级的状态。
  2、跨界融合创新表现形式
  跨界融合是传统文化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尤其是漆艺更具备这种特点。大漆是一种粘性很强的液体,可以附着在任何物体上这一特性使漆艺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漆可以和桦树皮、黑陶、瓷器、竹木等传统工艺结合,增加了地域传统文化丰富了内容表现。还可以创新漆艺的底胎形式,例如泥塑、木雕、鱼皮、麻绳、丝绸等利用胎底的不同造型、质感、肌理打造全新的漆艺表现形式。
  3、漆艺产业与科技融合
  传统的文化产业已不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和生活方式。当代文化产业需在科技创新支撑下以创意的形式呈现,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影响力和传播力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所以创新漆艺技法、丰富漆艺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需融合现代社会的元素、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的生活习惯,并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创意出全新的漆艺产业,当然这一切都要有科技创新做支撑实现漆艺创意产业,也是目前漆艺产业发展必经之路。
  4、生活美学化与创意常态化
  实用性是漆艺产品能够普及的一个根本,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要以实用为主,只有实用才能普及、才能被大众所认知、只有在生活中人们通过不断的使用才能对漆艺产生情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 如果一件漆艺产品实用性和装饰性同时具备,它的附加值就会提高,再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形成自己独家的品牌和独家的设计,速度要快,营销能力要强,同时申请专利品牌保护,要时刻保持自己的产品领先。我们要想扩大市场,并且真正走向国际化就要做整体的市场,而不是少数人的市场。
  三、现代漆艺的发展策略与商业运行模式
  第一,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漆艺文化”结合,其实很多传统行业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有很多选择,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结合实现营销的无缝对接,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能极大地拓宽了漆艺产品传播渠道、速度和范围,也提升了漆艺文化价值的影响力。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建立专业的漆艺产业平台宣传推广, 利用互联网+新业态,颠覆性的改变的传统行业的生存状态和商业模式,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   第二,漆艺旅游工艺品研发生产。通过互聯网平台线上线下结合,营造更多的宣传销售渠道。一是将漆艺旅游工艺品延长产业链跟旅游结合,合新的业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文化产业线上、线下的消费渠道得到有效整合,不同环节间的壁垒正在被打通,”由于技术、资源和规模差异等原因,漆艺工艺品的研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整合、多方合作、互助融合从而改变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促使新的产业生态链正在形成。 比如跟VR;二是结技术结合体现不同空间、场景漆艺产品的装饰作用和实用性、跟3D打印技术结合创新研发出更多造型丰富、艺术感强的漆艺工艺品、跟互联网结合研发出更多漆艺文化产品的新形态。既丰富了漆艺产品的载体形式,也的创新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以新的形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像一个网状结构,可以触及任何资源,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整合资源,把你的资源和我的资源对接形成资源互补,联盟的方式呈现这种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力量。
  第三,我们生产的漆艺是放在现代的生活环境中供人们使用或装饰现代空间造型,所以要从现代人们的审美和思维观念出发去设计构思,推出既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又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漆艺产品才能在现代文化产业中立足。例如漆艺产品的私人订制和打造会员制,联合有名气的设计师免费给明星和有影响力的人设计私人配饰,借助有影响力的人带动漆艺产业发展,还可以打造以漆为主的体验馆、主题馆等科普教育延长产业链。又或者和专业的设计大师合作,设计师负责设计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造型,再由专业的漆艺师去创作而不是随意臆造一个新的型态,要对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漆文化精髓有深入的理解和对器型的参透基础上结合现代人们的审美思维才能创作出有思想有艺术高度的漆艺产品。
  第四,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形式征集大众需求,让大众参与其中,也就是文化众筹。这种形式在企业和用户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根据用户需求研发产品,从根本上赢得了大众的信任和好感,得到了更广泛的客户资源,促进了漆艺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对产品创意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同时打开了企业的创新创意思维,还可以将其创意通过网络平台募集资金,最后在生产。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根据用户需求采取直接对接个性化服务的方式,推进设计研发、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
  第五,整合资源,以品牌效应带动漆艺产业发展。一是要通过地域符号的多元性;二是要有生活实用性这两点为切入点打造漆艺品牌。不但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还可以带动旅游产业和地方经济效益体现其价值并保证消费者利益。要想达到品牌效应需借助现代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推广宣传,给我们制造品牌效应创造了广阔的平台和方便, 无论是APP、微信公众号、移动支付还是创办具有明显特点的网页都是非常有效的传播途径。一旦建立的品牌效应,消费者就会对品牌认可而产生购买力带动产业稳步发展。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期,这对文化产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漆艺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是依托互联网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快速地进行漆艺产业创新升级,形成新的文化生态,不断创造出漆艺文化产业新业态。
  参考文献:
  [1]陈少峰.北大教授陈少峰谈新时代文化产业十大趋势[N].新华网,2018-3-30.
  [2]李明伟.“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驱动与路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9).
  [3]王红,孙敏.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与创新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5(10):121-126.
  [4] 乔卫东.品牌效应与文化产业[J].前进,2003(2).
  注:本文系2017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互联网+”传统漆艺文化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A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