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苍梧县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促进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推广,提升水稻生产综合能力,苍梧县通过实施水稻高产高效示范项目,不断创新思维模式,集成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技术,以推动水稻生产向绿色安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方向发展。本文以苍梧县实施水稻高产高效示范项目为例,探究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技术的集成模式与应用。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525
   梧州市苍梧县位于广西省东南部,与广东省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是县内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12年梧州市实行区域调整后,县内水稻播种面积2.03万hm2(含复种),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15-2018年实施了梧州市农委下达的水稻高产高效示范项目,面积700 hm2,分布在石桥镇的塘蓬、湾岛、石桥和永安等5个村,参与农户5 082户。并建立了300多667 m2的优质稻全程机械化服务核心示范样板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推广工厂化集中育秧、化肥减量增效、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等集成技术,促进全县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也为今后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水稻高产高效示范的主要成效
  1.1  增产效果显著
   2015-2018年实施的水稻高产高效示范项目,由梧州市农委主持,组织农业、科技、统计等专家组成验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对苍梧县农业局实施的水稻高产高效示范项目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示范片产量达7 452 kg/hm2,最高产田块9 034.5 kg/hm2,示范片增产2%以上,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增产7.6%以上,辐射带动2018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20 117 hm2稻谷总产达11.8万t,实现了苍梧县粮食产量稳定持续增长。
  1.2  优化品种种植结构
   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广适合苍梧县种植的优质稻品种20多个,主栽品种为Y两优2号、桂两优2号、丰田优553、深两优0858、圣优558、特优582、恒优6号、野香优9号、深两优5814、野香优703、野香优丝苗、深两优870和中浙优8号等。促进了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 516.1 hm2,占水稻播种面积82.1%,全面调整了苍梧县的优质稻品种种植布局,促进了水稻种植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1.3  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水平
   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由合作社牵头,为社员代育、代耕、代插、代管和代收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实现节本增效,全程机械化平均产7 554 kg/hm2,比抛秧增460.5 kg/hm2,增长6.5%,按市场折算稻谷增值1 381.5元/hm2,同时节省人工约3 438元/hm2(其中育秧环节节省888元/hm2,插秧与收获环节节省2 550元/hm2),两项合计节本增效为4 819.5元/hm2。增强了农业抢时、保季节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生产条件,解决农忙时用工荒的问题,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使更多劳动力向外转移,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1.4  促进水稻生产向绿色、高效、环保发展
   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增施有机肥、绿肥压青、秸秆还田技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减轻化肥污染的危害。坚持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推广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有效地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示范区比非项目区有机肥用量提高20%,化肥减量15%,化肥成本下降13%;农药使用量减少了20%,农药施用次数减少了1~2次,农药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降低农药使用成本15%以上,促进农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技术集成模式
  2.1 选择高产、高效、高抗的优质稻品种,适时播种
   促进水稻丰产,应用集成技术中需要选择适合种植地的水稻品种[1]。在生产上,品种的选择搭配要严格遵循“适地适种”的原则,从早稻播种至晚稻成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科学选择和搭配适宜品种。苍梧县北部及山区乡镇选用早、中熟品种为主,使早稻有效抵御春季寒潮,有足够的分蘖产生足够多的有效穗,避免因生长期过长影响晚稻生产;晚稻搭配中熟或早熟品种为宜,便于有效避开和防御寒露风灾害的影响,确保晚稻生产安全,早稻在3月10-20日,晚稻在7月5日前播完种;中部乡镇选用中熟偏迟或迟熟品种为主,晚稻搭配中熟品种,早稻在3月10-15日,晚稻在7月10日前播完种;南部乡镇选用中偏迟熟或迟熟品种为主,以便充分利用光温资源,确保早稻稳产、高产。晚稻的搭配以感光型品种为主,选择种植感温型品种的,应确保在10月1日前抽穗,早稻在3月5-10日播完种,晚稻在7月15日前播完种。结合实施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项目,根据苍梧县地域特点,遴选出了一些适合种植的优质稻品种,如Y两优2号、桂两优2号、丰田优553、深两优0858、圣优558、特优582、恒优6号、野香优9号、深两优5814、野香优703、野香优丝苗、深两优870和中浙优8号等,为农民选种提供参考,避免了盲目购种。   2.2  培育壮秧
   培育健壮的水稻秧苗是水稻增产增收的根本保证[2]。“秧好一半稻,秧壮产量高”,根据品种或组合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早稻秧龄20~25 d,晚稻秧龄15~20 d,叶龄控制在3.5~4.5叶。精量播种是发挥穗粒数潜力争取低位分蘖生长和成穗的关键。在技术措施上,第一,搞好种子处理。播种前在温和的阳光下晒种2 h左右,浸种时用450~500倍强氯精进行种子消毒4~6 h,用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提高种子的质量和播种的质量,确保成苗率高和秧苗素质好。第二,采用孔径较大的434孔或353孔塑料軟盘育秧或纺织布隔层育秧,同时用旱育保姆拌种或盘底撒施壮秧剂培育带蘖壮秧。第三,稀播匀播,用种量在22.5~26.25 kg/hm2(秧田播种量105~120 kg/hm2),控制播种量和用种量,确保移栽秧苗带蘖率和带蘖数高。有条件的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采用该技术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为水稻机械化栽插提供较高素质的规格化、标准化秧苗,在苍梧县,尤其是早稻育秧能有效减轻“倒春寒”及烂秧的影响,为农业粮食生产赢得栽插时间。同时,该技术是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发展机械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对推进粮食生产增产高效具有积极意义。
  2.3  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化肥减量增效
   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丰富、营养物质全面,可改良土壤,是化肥替代品的理想选择。有机肥种类丰富,有农家肥、粪肥、枯饼肥、沼渣沼液、绿肥、作物秸秆和商品有机肥等,有机肥容易获取、生产成本低,绿肥通过种植可连年利用。如每100 kg猪粪含氮0.60 kg、磷0.40 kg、钾0.14 kg,稻田施15 000 kg/hm2猪粪,相当于施纯氮90 kg/hm2、磷60 kg/hm2、钾21 kg/hm2,折成化肥尿素195 kg/hm2、磷肥(过磷酸钙)499.5 kg/hm2、钾肥34.5 kg/hm2。稻草秸秆还田7 500 kg/hm2,相当增施纯氮15 kg/hm2、磷8.25 kg/hm2、钾63.6 kg/hm2。绿肥翻压22 500 kg/hm2,相当增施纯氮74.25 kg/hm2、磷18 kg/hm2、钾51.75 kg/hm2。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施用量,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在生产上,根据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的原则,结合品种特性、目标产量和地力水平确定施肥量。要达到产量目标7 500 kg/hm2以上,本田全生育期应施纯N12:210 kg/hm2,纯P6:105 kg/hm2,纯K12:210 kg/hm2,N、P、K比例为1∶0.5∶1。施肥的总体原则是勤施、少施,前期适当多施,后期少量追肥,以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3]。采用“前足、中控、后补”的施肥方法,中后期根据叶色变化、禾苗长势、天气状况酌情补肥。有机肥作基肥施用,施腐熟农家肥15 000 kg/hm2(或鸡粪肥7 500 kg/hm2)或绿肥翻压22 500 kg/hm2,折纯量酌减化肥施用量。
  2.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4]。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增加水稻叶面积系数,使水稻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通过合理密植,能协调植株与个体矛盾,为穗大粒多打下基础。秧苗抛栽密度,根据大田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和生长量的大小以及分蘖利用率的高低,再结合高产预计的穗数而定,也就是根据品种、特性、秧苗、土壤肥力、施肥水平、插秧期的早迟及产量水平、栽培技术策略等各种因素综合确定。品种分蘖力强、秧苗素质好、土壤肥力水平高、施肥量大、插栽期早、大田营养生长期长的,可稀一些,反之则应密一些。在高肥力田块种植水稻,早造插22~24万蔸/hm2(22~24蔸/m2),晚造插24~26万蔸/hm2(24~26蔸/m2)。
  2.5  水气平衡栽培
   在水稻移栽时要求大田无水层(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除脚印外看不到水层)。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的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灌浆期和用药施肥时利用自然降水和少量的人工沟灌补水保持田间湿润外,其他生育时期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干湿状态,水稻各生育时期田间达到水气养分平衡,优化生长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当茎蘖数达穗苗的90%左右开始多次轻搁田,以控制高峰苗。生育后期采用干湿交替,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至成熟。该技术具有增产(促进水稻根系和植株健壮生长,减少倒伏和病虫害发生,增产5%~10%)、节水(节水60%以上)、减排(增加土壤氧气,减少甲烷和有毒物质的产生和排放)等效益,是一项新的稻田节能减排栽培技术[5]。
  2.6  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增效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发,综合应用“农业、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按照NY/T 5117-2002[6]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以水稻健身栽培为抓手,选用抗(耐)性好的品种,采用稻田耙沤灭螟、稻鸭共育的农业防治和生态防控方法,采用生物药剂和保护天敌的生物防治方法,利用杀虫灯诱杀和性引诱剂诱杀的物理防治方法。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科学使用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病虫发生关键时期,选择对路药剂,对症下药,严格按照制定的防治指标,适时施药,提倡一药多治、交替用药、科学混用,避免产生抗药性,严格按照规定的药剂使用量与安全间隔期的标准,科学用药,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和专业合作社,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确保提质增效[7]。
  2.7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植保(无人机)喷药、机械收割和机械烘干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由专业合作社负责牵头,与各社员签订协议,推行代育、代耕、代插、代管和代收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做到“八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耙插、统一防治病虫鼠害、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全程机械化和统一销售,积极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组织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苍梧县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8]。   3  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技术集成推广措施
  3.1  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技术集成推广,县农业局成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结合科技入户工作,成立了实施专家组,具体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各示范镇成立相应的组织并承担具体实施任务,形成县、镇二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3.2  科技入户
   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建设要求,“千亩”示范区实行县、镇农业技术人员联系示范户制度,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做好技术参谋,使示范片的示范户全部掌握水稻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万亩”辐射带采取镇农技人员每人负责联系80户重点示范户,并进行技术跟踪指导服务,推动面上工作。通过科技进村入户,构建以示范户为主要对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全县粮食生产水平。
  3.3  强化培训
   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按照“一本技术资料、一张明白纸、一张培训卡、一份技术培训档案”的“四个一”培训模式,开展镇级农技干部培训活动,强化农技干部对水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服务能力,推动村级技术培訓活动的开展。
  3.4  示范带动
   重点抓好公路沿线的“千亩”示范样板片,示范片围绕水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采取物化技术,示范推广优质稻种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化肥减量增效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等综合技术,都取得明显的效果。广大农户深受感触,相互转告,自发到示范样板进行技术咨询学习,农户们都觉得新技术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纷纷仿效水稻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科学种田之风在示范区周边兴起。
  3.5  强化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简报、数字农业网等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水稻高产高效绿色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政策措施,先进经验和实施效果,加强信息服务,开辟水稻高产高效绿色集成技术示范推广电视栏目,加大对水稻高产高效绿色集成技术、增产效因的宣传力度,努力扩大水稻高产高效绿色集成技术的示范影响[9]。
  3.6  大力扶持实施主体
   大力扶持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4  结  论
   为提升苍梧县水稻生产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苍梧县实施水稻高产高效示范项目,不断开拓创新,提出了集成水稻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也为苍梧县今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促进全县粮食生产稳定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谢安静.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2):98-99.
  [2]宋长波.水稻培育壮秧技术[J].北方水稻,2012(3):58-59+68.
  [3]杨丽丽.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要点[J].南方农业,2018(27):21+26.
  [4]林洪鑫,肖运萍,袁展汽,等.水稻合理密植及其优质高产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9):1-4.
  [5]徐世宏.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研究[J].广西农学报,2008(4):1-4.
  [6]NY/T 5117-2002.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S].
  [6]王瑞海.魏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措施及其成效[J].河北农业科学,2012(11):46-49.
  [7]张佑宏,王治虎,张舒,等.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主要病害严重度及产量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3):1-6.
  [8]蒋法宇,周骏辉.有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9(9):43.
  [9]程晓娟,丁锐,周成,等.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炭基复合肥效果试验[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11):72-73.
  收稿日期:2019-04-22
  作者简介:于猛,男,大专,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2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