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主体参与下传统村落的共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十九大報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一直是国家与社会的重要命题。为响应国家 “乡村振兴”号召,以苏州环太湖地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深度观察苏州东山镇陆巷、三山、杨湾三个传统村落发展现状及困境,探索相关利益主体间博弈关系,多元主体组合模式,从而总结传统村落的几种共治模式,为中国传统村落的未来发展模式提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传统村落;共治模式;多元主体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共十八大以来,重构新型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成为时代呼唤。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等,由此可见,乡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一直是国家与社会的重要命题。
  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苏州环太湖地区的传统村落,是指散落在苏州市吴中区东、西洞庭山的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江南古村落遗迹。以陆巷、三山岛、杨湾等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因其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一直是苏南乡村中璀璨的明珠,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对象之一。
  本文研究选取了位于东山镇第一、二批次国家传统村落:陆巷、杨湾、三山。三个村落的保护现状与发展模式各有侧重,具有代表性。从多元参与主体的视角出发,通过调研内容及资料收集整理总结出三个传统村落的参与主体。分析其不同利益及相互关系,总结出传统村落中主体的几种组合模式从而推导出传统村落的共治模式。分析共治模式特征,对其优势所在进行列举总结。望对中国传统村落的未来发展模式提供经验借鉴。
  1 传统村落主体历史发展状况
  1.1 参与主体产生历史节点
  不同主体参与导致原有资源相似的村庄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本文基于多主体参与的角度,将不同主体参与村庄发展的时间作为节点提取的主要选择依据,主体间主导位置的替换作为节点提取的次要依据用以划分不同的发展阶段。
  陆巷在周朝便开始形成,直至宋朝年间,一直是由朝廷主导。明朝正统四年,商业作为新的主体开始介入陆巷的发展。1985年,中国建设银行与吴县旅游开发公司合作开发东西山旅游资源,标志第三个主体力量开始对陆巷的发展产生作用。1986年,陆巷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对陆巷发展的方向控制力度加大。
  杨湾在唐贞观二年由政府主导建立胥壬庙。南宋到元朝,人口南迁,形成由村民主导的杨湾村发展。明清时期,洞庭商帮发迹,第三主体力量介入杨湾村历史发展过程。
  三山岛从建成开始一直由政府管辖,村民配合。1993年吴县农工商总公司和三山岛股份公司合作联手开发湖岛旅游业,第三主体企业开始参与村庄发展。2013年由苏州吴中区三山旅游开发公司及三山岛农业生态旅游合作社共同成立三山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开发。
  1.2 参与主体的发展及方向
  随着历史的发展,三个村落逐渐形成不同的发展面貌和趋势,政府及各种发展主体在村落发展中的参与程度和方式也各有不同。
  陆巷村1986年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自此政府对陆巷发展的方向控制力度加大,加上旅游公司的指导作用,陆巷现阶段形成了政企合作的村落保护发展模式。
  杨湾村自八十年代环山公路建成通车,陆续发展了一小部分核心区的旅游业。现阶段,由于东山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原因,新的主体游客加入,使杨湾形成了政府主导,村民与企业共同作用的村落发展模式。
  三山岛自八十年代起发展旅游业,主导力量始终是三山岛政府。2013年成立三山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开发,形成由村民意愿主导的农家乐主题旅游。由此,三山岛形成了政府为主导,村民合作参与的模式。
  2 传统村落主体合作模式
  2.1 参与主体利益分析
  弗里曼(Freeman,1984)对“利益相关者”做出了广义的定义。20世纪后期,“利益相关者”的概念逐渐被引入旅游的相关分析中。村落发展类型不同,究其原因,是引导四个传统村落发展的主导者不同,导致村落发展的主导模式具有差异性。四个村落的发展建设,政府、企业、村民、游客均参与其中,而四者影响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力量悬殊且互相关联。不同的传统村落表现出的共性特征是,由于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各主体自身的性质、目的的不同,使得各主体利益需求内容的侧重点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方面存在不同。通过探究村民、政府、企业、游客四个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传统村落目前保护开发的四种模式
  2.1.1 政府利益需求
  目前在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地方政府、居委会占有很大的话语权,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对村落的适当规划和业态调整的工作,改善整个村落的人居环境,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更高效地利用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使其得到延续,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率,进一步引导各村落更适宜的发展方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结果。
  2.1.2 村民利益需求
  村民的利益需求侧重于“生活环境质量”和“经济收入的提高”。村民直接诉求是家庭收入、非农就业机会得到提高,而在陆巷三山一类进行旅游开发的传统村落中部分居民表达出参与旅游利润分红的希望和诉求。
  2.1.3 企业利益需求
  在传统村落企业主体包含了旅游开发公司,和其他各企业,其以进行市场运作、外部投资来获得经济回报为目的。
  2.1.4 游客利益需求
  在进行旅游开发的传统村落中,游客是驱动村庄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其利益需求并不存在向其他利益主体反馈的情况,处于“被动”反馈的地位。
  2.2 主体合作模式总结
  2.2.1 政企合作型
  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对村落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任务部署,并向社会进行招标投资项目,并监管开发行为。在此合作关系下,既可以满足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获利的需求,也为村庄发展建设、传统村落物质空间的保护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同时满足政府的需求,达到双方共同获益的效果。   2.2.2 政村协作型
  当地政府在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村落保护更新和村落规划与发展方面起着牵头作用。不同于常见的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向下推进工作,而是从“村民”这一利益主体的意见入手考量村落发展的需求,让村民参与到政府的决策工作中,协作村落的日常管理。在此协作关系下,村民的诉求得到了重视与满足,对政府工作也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2.2.3 政府引导型
  政府起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承担村落保护更新建设,对村落进行合理规划,服务村民的任务,并对村落的发展承担着统筹引导的责任。
  3 传统村落共治模式总结及影响
  3.1 陆巷村:政企合作型-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3.1.1 模式阐述
  陆巷村拥有三个村落中保存最完整、分布最密集的历史文化资源,大量古建古植的遗存不仅是陆巷村旅游开发的契机,也形成一定发展制约。2009年,陆巷村开始进行旅游开发,农家乐、民宿等相关行业逐渐兴起。2014年,苏州东山陆巷古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在工商局注册成立,至此,陆巷村内正式形成了由陆巷村居委会、苏州东山陆巷古村旅游开发公司、东山镇古村落管理办公室三方合作关系。古村办为东山镇政府下属的办公室,主要负责村落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委会和旅游公司则负责村落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其中旅游公司主要负责“物”的管理维护,如景点的运营管理、景点建筑景观的维修护理、相关服务设施和人员的提供等;村委会则主要负责“人”的服务与调配,如村民与景区管理中产生矛盾的调解、村民生活相关的事物等。
  3.1.2 模式影响
  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保证了村内传统风貌的有力维持,也维护了景区内的生产生活秩序,现阶段陆巷村村民、政府、企业等不同开发主体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村落运作模式,对村落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在当前治理模式中,村民主体参与度较低,受认知等因素限制,村民与其他主体缺乏沟通,导致这一村落治理主体多方参与度较低,参与能力受限,导致相关产业难以改善,村落整体难以进一步发展。
  3.2 楊湾村:多元参与型-乡村实业振兴模式
  3.2.1 模式阐述
  位于东山镇西南角的杨湾村,由于早期缺少规划建设,经济发展比较薄弱。近几年,在政府及外聘设计团队的产业规划下,村落的旅游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村落的自主发展能力提升。2013年,杨湾村进行了换届改选,提出在尊重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的发展目标。如杨湾村青蛙村注册“苏州农房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利用村民闲置农房,民宿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两栖小镇”发展新型旅游产业等。
  政府在推动旅游产业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在推动一、二产业的发展。在强有力的工业产值支撑下,杨湾村三产占比大致为4:3:3,产业方面均衡发展。
  在杨湾村的建设过程中,村民担任参与者与监督者,既通过第三产业获得经济收入,也投入到村落治理中,保障自身权利的同时对村落发展起到监督作用。
  3.2.2 模式影响
  多元参与的模式现阶段主要体现在政府与企业的参与度上,村民主体在村落治理中稍显弱化。由于多方参与,杨湾村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但也存在自发性比较强的现象,政府对村民生产生活的引导与强制性不够,整体村落治理比较松散,公共服务相对缺乏。
  3.3 三山岛:政村合作型-民宿旅游经营模式
  3.3.1 模式阐述
  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导致三山岛的村落治理结构简单,政府以旅游合作社的形式与旅游公司成立三山岛集团,对岛上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并引导村民配套进行农家乐、民宿等相关旅游服务业,在岛内形成独特的民宿为主的度假观光产业。
  3.3.2 模式影响
  在政府决策中,岛上村民的参与度较高,利益合作关系使得村民与政府更容易达到共识,惠及彼此。合作社的旅游开发模式既为村民提供一定的保障,也为政府的监管与政策的推行提供方便。
  4 传统村落共治模式的经验提取
  4.1 陆巷村经验提取: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定
  陆巷村村民从旅游开发中获得的利益不均,大多数村民经济没有改善。村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落差造成了村民主体积极性的缺失,从而导致旅游发展与村民人文生活产生冲突,传统村落的活力没有从根源激发。
  政企合作共治发展模式下村落在保存传统村落物质文化的同时,要注意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强化其对村落开发的参与度与认同感。
  4.2 杨湾村的经验提取:多元管理模式主体间利益均衡相互制约
  杨湾作为一个有第二产业基础的村落,企业在村落发展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现阶段村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的是转型,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去大力开发旅游业,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政府合作引入服务理念,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村民股份的加入则对另外两个主体起到监督作用。
  村落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体现是村民收入增长。借鉴杨湾村政府的做法通过产业导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带动农民增收。利用村落中现有的资源,学习更多区域的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运用到村落中,类似于杨湾村的青蛙村的建设。
  4.3 三山岛的经验提取:互惠共生的主体关系
  三山岛在发展过程中,村民、政府、旅游者以及企业这四大主体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在利益部分,一定程度上都考虑到对方的利益。政府与村民之间,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给予村民参与的机会,村民也同样配合政府工作。村民与游客之间,村民的热情招待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回头客以及游客的宣传也同样给村民带来了商机。政府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互利共赢。
  5 对中国传统村落未来发展模式的启示   5.1 共治传统村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保护传统建筑,不可冒进,也不可停滞,其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在权衡多方利益下提高保护效率,相关政府应先提前做好村民相关意识,对其保护意识进行引导,使得村民提倡传统建筑保护。在此基础上可以寻找旅游企业合作,循序渐进进行保护工作。
  共同治理传统村落,实现保护与发展齐驱并驾,需要长远的战略和眼光。参与三山村共同治理的主体目前虽然不多,三山村也能够在一个稳定的模式下进行发展,但需要预测未来参与主体的变化,为将来的保护与发展做出风险预期,从而能够有效保护村落保护。
  5.2 共治实践效果需要合理协调多元主体利益关系
  对物质空间的保护需要考虑传统文化与人居生活两个保护要素的有机参与,从而整体性地保护村落的环境与建筑。保护传统村落,需要留住原住民,留住传统的生活方式,才将绘制出美丽的田园风景。在共同治理村落的过程中,政府或者企业成为主导力量时需要考虑公众参与,使村民愿意参与保护,行成一种良性的保护与发展循环。
  对非物质文化方面的保护需要村民的积极传承,控制外界对其质朴民风的影响与破坏。政府应给予相关引导与支持,政府相关人员应有长远的规划眼光致力于提高村落第二与第三产业的产值。考虑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特色,注重宣传提高其收益与对村民好的福利。提高人均收入,减少村落人口流失,投资办理相关中小学,提高村民文化程度。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人均和人居环境效果,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以及相关人工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村民的认知程度,做好相关资金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成,唐赛男,孙睿霖,等.论乡愁生态景观概念、内涵及其特征[J].中国城市林业,2015(03).
  [2] 顾益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路径与改革举措[J].浙江经济,2018(06).
  [3] 范建華.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J].思想战线,2018(03).
  [4] 沙勇忠,刘红芹.公共危机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J].科学·经济·社会,2009(01).
  [5] 杨晗.乡村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博弈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业经济研究,2016(23).
  [6] 顾国培,张纯纯,包勤康.等.打造“青蛙小镇”留住“美丽乡愁”——苏州市东山镇杨湾村美丽乡村产业导入的实践与启示[J].江苏农村经济,2015(06).
  [7] 李瑞.美丽乡村与传统村落关系研究——以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金竹畲族乡吓通村为例[J].老区建设,2018(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6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