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阿特拉津对生物影响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阿特拉津(如下圖所示)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除草剂,它在环境中的大规模存在,对人类、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都具有毒害作用。作为一种强分泌干扰物,会对人体和动物的荷尔蒙系统造成干扰,即使浓度很低。它曾导致有记录的非洲雄爪蛙出现精子产生减少、生育能力降低、生育腺大小改变甚至化学阉割、雌性化等现象。研究表明:阿特拉津对人体生殖系统也会造成相同的影响,它可使人类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率提高,还可提高包括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得病率。实验室啮齿动物接触阿特拉津后也会出现乳腺发育延迟和流产等现象。这些数据与观察到的其他动物中受阿特拉津影响一致,为阿特拉津在全球生物受毒害现象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提供了例证。
  关键词:阿特拉津;生物影响;综述
  1 阿特拉津对水生生物有影响
  (1)阿特拉津对水生脊椎动物的磷脂脂肪酸特征有影响。尽管2007年阿特拉津已被葡萄牙禁用,但在地表和地下水中仍然可以检测到它的存在。因为幼年七鳃鳗需要迁移到新鲜的海洋环境以开始其生命周期的寄生阶段,所以特别容易受到诸如阿特拉津等其他三嗪类有机污染物的侵害。研究员在研究中发现,将七鳃鳗暴露于浓度为100μg/L的阿特拉津中,观察到鳃细胞磷脂脂肪酸特征对阿特拉津暴露敏感,[1]有利的方面在于观察其鳃氯细胞的细胞改变和基底外侧膜的脂肪酸谱可以作为在环境中阿特拉津存在的预警信号。
  (2)阿特拉津的存在破坏了水生动物嗅觉介导的行为,其介导的化学感觉缺失可能破坏交配并影响种群大小。前人研究员将雄性锈螯虾暴露在阿特拉津水中96小时后,其相比于正常的雄性锈螯虾对照组在测试雌性锈螯虾气味来源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2]甚至分辨不出来。
  2 阿特拉津对昆虫有影响
  阿特拉津对雌性果蝇行为和多巴胺的神经传递有影响。前人研究员在一个开放的野外系统中,将果蝇新受精卵暴露在阿特拉津的饲料中直到成虫出现,对新出现的雄性和雌性果蝇酪氨酸羟化酶(TH)活性和多巴胺系统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雄性果蝇在阿特拉津暴露环境中所有分析参数均无显著影响。然而,雌性果蝇在野外测试中,静止时间增加、探索性活动减少,[3]后得出结论:阿特拉津对雌性果蝇的影响是由于多巴胺系统受到干扰。
  3 阿特拉津对人类有影响
  (1)阿特拉津可诱发诸如前列腺癌、乳腺癌、睾丸癌与卵巢癌等多种癌症。印第安纳州大学独立研究发现:在水中阿特拉津残留水平较高区域中发现,该区域新生儿某些畸形发生率较高。2011年有研究发现阿特拉津暴露与新生儿腹裂畸形有关,患腹裂新生儿一部分肠子都透过腹壁漏出来。
  (2)美国2007年医学研究证实:帕金森病与农药暴露可能存在关联,阿特拉津致帕金森病多巴胺毒性。阿特拉津除草剂显示在PC12细胞调制茶酚胺代谢,并在体内试验通过干扰多巴胺的水泡存储或细胞吸收来影响基底神经节功能。
  参考文献:
  [1]Maria Joo Lana,Maria Machado,Ana Filipa Ferreira,Joo S.Carrola,Bernardo R.Quintella,Andrew Moore,Pedro R.Almeida.Early-warning biomarkers to assess the exposure to atrazine in sea lamprey downstream migrant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7.
  [2]Rachelle M.Belanger,Kendra R.Evans,Noor K.Abraham,Kaldoun M.Barawi.Diminished Conspecific Odor Recognition in the Rusty Crayfish(Orconectes rusticus)Following a96-h Exposure to Atrazine[J].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2017,99(5),555-560.
  [3]Fernanda Hernandes Figueira,Natlia de Quadros Oliveira,Lais Mattos de Aguiar,Ana Laura Escarrone,Ednei Gilberto Primel,Daniela Martí Barros,Carlos Eduardo da Rosa.Exposure to atrazine alters behaviour and disrupts the dopaminergic system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Part C,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