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侗笛的演奏与传承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代少数民族乐器面临着少数民族的汉化的现状,因此对少数民族乐器的研究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本文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侗笛进行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其流传区域与文化,广西侗族大概有29.87万左右的人口,侗笛在常鼓楼进行演奏,以笛子歌形式居多,侗笛是侗族人民的精神食粮。其次,介绍了侗笛形制以及其演奏方法——竖吹,以无竹节管为体。接着,将其与传统的民乐六孔竹笛做了比较,异同在文中提及。最后,浅谈了侗笛的传承与思考问题,应该深入学校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传统少数民族音乐,接受被忽视的文化,多多学习,学会珍惜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将其发扬传承。
  关键词:侗笛;演奏;传承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三月三歌节为人熟知。各大平台风靡的“没有我,我们村可能会输”等有关广西因为歌圩对歌而放假的段子广为流传。歌节不仅是为了唱歌,还是为了保留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像壮族人民一样,侗族人民也会对歌。侗族人民常常在鼓楼进行对歌。每次对歌都会使整个村子洋溢着喜庆的气息。鼓楼对歌必不可少的就是用乐器伴奏,而给这些歌伴奏的都是极具侗族特色风味的侗族乐器。其中,吹管乐器是伴奏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主要对侗笛进行研究。
  记录侗笛的名家并不少,其中李麟成就写了《广西三江侗族传统吹奏乐器考察》,文章里就侗族传统吹奏乐器对部分居民进行了口述记录,了解到了侗笛的结构制作和技法,比较了传统侗笛与现代侗笛的不同,并且探索了应该如何对侗笛进行革新等等。
  而与李麟成不同的是,孙玉森写的《竖着吹的笛子——侗笛》探究的是侗笛的艺术特色及起源。此文简单得介绍了侗笛在侗族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其在人民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孙玉森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通过这本书了解和喜爱这一具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如果还能关注它今后的发展与传承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除了名家的记录,民间也有不少关于侗笛使用的专业书籍,如《侗笛的改良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此书介绍了历史悠久的侗笛最具有代表的伴奏形式被称为笛子歌,并且还教授读者了其演奏的技法及改良的方式。
  其实在研究侗笛的过程中我们研究的不仅仅是侗笛,我们更加关注的是音乐课堂教学中文化拓展的问题,而侗笛只是其中的一项拓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所写的《关于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中文化拓展问题的探究》一文就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入的探究,这篇论文先是提到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的文化拓展的问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现在正是我国的音乐课程改革的非常重要的时候,如果我们想让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那么我们必然需要对这一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如此,为了让当前音乐课程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我们还应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综合部分文章看来,提及较多的一般都是侗笛的演奏技法以及改良后的传统笛与最初的原始的侗笛的革新变化,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探究侗笛的意义,就是传承问题。那么,中小学教育应该保留和传承传统少数民族乐器,思考如何将传统乐器带进下一代的课堂,如何让传统文化渗透音乐课的课堂以及流入孩子的血?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来探究。
  一、侗笛的流传区域及文化
  既然要探索侗笛,那么研究初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侗族这个民族的方方面面。首先,了解这个民族人口分布是很有必要的。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大约有287万的人口,他们广泛分布在中国、老挝、越南。而他们之中有29.87万左右的人生活在广西。
  侗笛独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笛子歌。这是由侗笛演奏或者对歌曲进行伴奏的音乐,所以统称笛子歌。侗笛除了具有独奏的功能之外,还可以作为歌唱时的伴奏。而这旋律流畅、优美婉转的笛子歌曲一般分成情歌与叙事歌两类。情歌多在少男少女们倾吐心声,互相关心,传达爱慕之情或青年男女交往时所唱的,通常男生伴奏女生演唱;而叙事歌则主要是演唱一些历史故事和生产知识等。侗笛用作伴奏是最为常见的就是为叙事歌或情歌伴奏了。
  提到唱歌,那也就离不开唱歌的重要场所,最具有侗族特色的代表性建筑——鼓楼。鼓楼因其精湛的工艺和美观的造型被誉为建筑艺术界史的奇葩。在侗寨里,鼓楼和戏楼、花桥还有吊脚楼、寨门都是每个寨必不可少的。
  侗族历史上,人们往往使用击鼓的方式号召群众,无论是遇到需要多人定夺和商议的重大事宜还是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又或是起款定约,人们都是以这种方式聚集起来的。但是当什么都没发生的时候,你不能就这样走到大楼里敲鼓。否则便可能发生“狼来了”般的惨案。并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击鼓的,只有寨中的“头人”才有登楼击鼓的资格,当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后,人们便会迅速地集中起来。
  鼓楼因楼上置鼓而得名,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平日村民会在这里娱乐或是聚会,然而一旦遇到重大时间内,这里便立马成了侗族人民击鼓聚众、议事的场所。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侗族的文化与鼓楼是密不可分的。
  我之所以提鼓楼,是因为鼓楼是节日聚会的场所,而节日聚会对歌时候一定会演奏音乐,所以侗笛必然会在鼓楼上响起的。
  侗笛与侗族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对他们的精神生活乃至中国文化也带来巨大影响。侗笛是他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它对侗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的影响是无法被取代的。其作用有两个:(1)媒介:每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能听到动听的笛子和唱歌的声音,是男女传达感情的媒介。因其流畅的曲调和用自由的节奏伴奏的情歌,大多数年轻人都会在歌曲《月上骑歌》中吹奏侗笛。(2)娱乐:侗笛在民俗活动或传统活动中因其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而显得不可或缺。侗族人民会在鼓楼庆祝节日的时候用侗笛给叙事歌和情歌伴奏,达到非常理想的娱乐效果。这也是上面所提到鼓楼的原因。吹奏侗笛不仅能烘托节日的气氛还可以激发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一种有利于民的族团结和生活的幸福的凝聚力。
  我们可以从上面了解到,侗笛是一种竖吹的气鸣乐器,该乐器主要在广西的龙胜各族县、三江侗族县,贵州的黎平县、格江县、从江县,湖南的通道侗族县等侗族聚居地区流行。侗笛的特点就是它拥有清脆明亮、悠扬悦耳的音色,无论是抒情婉转的旋律还是欢快的乐曲它都能驾驭。值得一提的是侗笛因其惊人的独特魅力成为侗族的四大乐器之一,其余三个分别是侗琵琶、牛腿琴和芦笙。   二、侗笛的形制及演奏
  侗笛通常以无竹节管为体,内径1.3cm左右,外径则是2cm左右,不同调式的侗笛长短不同。其制作主要在笛头部分较为讲究,须截去3/4的竹管的管壁,剩下的部分从上往下破开5cm左右而成叠合的两个竹片,之后将细竹藤垫在其两边缘上,用细线紧紧困住,让它形成一个宽0.8cm左右、厚0.15cm左右的入气槽。然后在离吹口(即入气槽顶端)三到四厘米的管壁处,開一个长1cm、宽0.8cm的长方形分气孔;分气孔下端劈缝中夹入一个大小约占分气孔的二分之一的薄竹片做的分气音片;用软木塞塞紧竹管管头劈去的洞口。管身的中下段正面需要开六个按音孔,然后在按音孔下面再开两个筒音孔。按音孔和筒音孔均在笛管正面的中间,与入气槽、分气孔连成一线;将第七个按音开在孔竹管的背面,位置大概在第五和第六孔中间偏上一点的地方。最后将两个并列的筒音孔开在竹管的末端。侗笛的音调是由直径决定的,因此不同音调的侗笛直径不同。
  三、侗笛与传统六孔竹笛的比较
  1、形制:喜好吹管乐器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话:横吹笛竖吹箫。而侗笛是广西为代表的广大侗族地区非常盛行的一种民间吹管乐器。侗笛也有很多根,根据调式不同,长短也不一,这和传统六孔竹笛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侗笛是竖吹的,六孔竹笛是横吹的。在吹奏的音色上,我们很容易听出,六孔竹笛较侗笛相比较,声音更加轻脆明亮,侗笛的声音稍稍有金属感。
  2、演奏方法:侗笛和笛子一样可以进行独奏。代表曲目有《苍野》《老姑娘》等等。侗笛和竹笛一样也可以和传统乐器合奏,传统竹笛用大家熟知的民乐如二胡,古筝,扬琴,琵琶等等伴奏;同样,侗笛可以和侗琵琶、牛腿琴、芦笙等伴奏,在节日庆典时进行合奏,用著名的笛子歌进行伴奏。
  3、演奏技巧:改进之后侗笛也逐渐汉化,演奏技巧有单吐、双吐、三吐、花舌、颤音等。侗笛的发声原理主要是吹奏者将气均匀地送进笛嘴。当气流道过气道射向哨片时,管内的空气社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所有吹管乐器都有一个共同的高级技巧,谓“循环换气”,这是指在吹奏的过程中,鼻子同步吸气,嘴唇将剩余的气挤出,做到声音不断的效果。不管是传统竹笛还是侗笛都有这一技巧。汉族竹笛的循环换气是由大师赵松庭根据唢呐的循环换气鼓起腮帮的吹法进行改进,形成传统竹笛的循环换气法。而在演奏侗笛的时候,演奏者嘴含吹口,然后分别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下三孔。通过循环换气法来进行演奏,其富有山野风味的音色介于洞箫与竹笛之间。侗笛可以用于民歌的伴奏,称“笛子歌”、“小歌”。“笛套”是一种发音较低、形制较长的侗笛,“笛套歌”便是用它伴奏的歌,多体现青年的爱情生活。
  四、侗笛的传承与思考
  侗笛作为广西侗族最传统最具特色的乐器,却越来越为时代与社会所忽视。
  1、传承任务与传承故事:传承人张海在对侗笛的教学与传承中影响非常大。对于侗笛的学习,张海是靠自己慢慢的模仿、琢磨与练习学会的。以前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去听别人吹的曲调,然后自己在心里跟着哼唱、模仿。每当他回到家,他便会摸索他的笛子,找到演奏出声音的方法。
  张海小时候在山上喂牛,经常拿一根空心草剪一个吹嘴练习循环换气。现在他所教的学生是将塑料吸管在一个装水的碗里,把管子插水里吹气,来训练学生的循环换气。这是对侗笛技巧学习的一大创新。三江县成立艺术团之后,张海凭着自己纯熟的技艺被邀请到艺术团里工作。张海的很多侗笛演奏技巧是他从一本笛子书上自学,他借鉴笛子的演奏姿势和演奏技巧将侗笛的演奏技巧进行创新。张海一边看书学习,一边摸索研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发展侗笛。张海这种精神是我们对待传统民间濒临文化应当拥有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跟张海学习侗笛的学生基本上是从小就已经开始学习的,这是侗笛传承中非常幸运的事。我们当代青年应该把弘扬传统文化牢记心中,结合现在的传统竹笛的演奏方法对侗笛进行革新。这样少数民族音乐才会随时代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好。高校应适当安排相应课程以及请民间传承者做客,尊重传承者,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2、侗笛的传承与思考:当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我们应该抓紧机会把侗笛及侗族音乐的引入基础教育课堂和高等院。我们甚至可以把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当成加入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当中,以这种方式让他们了解祖国的音乐文化并且更加热爱它。中华民族音乐传播的强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这些文化的热爱,认识到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尊重和热爱不同文化,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比如侗族音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祖国的音乐文化的了解程度。这样才能促进少数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的传承,使之繁荣昌盛,使之不被时代所遗弃。
  [参考文献]
  [1] 李麟成.广西三江侗族传统吹奏乐器考察[J].歌海,2015,03.
  [2] 孙玉森.竖着吹的笛子—侗笛[J].戏剧之家,2015,01.
  [3] 江钰.侗笛的改良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论文[J].歌海,2011,06.
  [4] 邢海燕.关于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中文化拓展问题的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5] 杨殿斛.论侗族大歌音乐传承[J].贵州大学学报,2003,02.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广西少数民族吹管乐器表演理论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810602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