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产养殖中的几种常见混养模式及技术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水产养殖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针对当前水产养殖风险大、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多种品种混养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所采用。水产养殖主要是通过管理和培养良好的水质生态系统,来提高鱼类和虾类所适宜的生存状态,维持产量,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基于此,通过对鱼鳖混养、鱼虾混养、鱼蟹混养和混养鱼四种混养模式进行分析以及技术要点讨论,为我国水产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产养殖;混养;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96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1.066
  水产养殖中,如果养殖品种单一,则会导致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种群单一,长此以往则会造成水产养殖池塘的水质恶化。随着近几年来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水产养殖模式也不断地涌现,越来越多的个体养殖户采取鱼虾、鱼鳖等多种多样的混养模式从而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池塘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统一体,对各种水产品品种的搭配,影响到池塘水体内部物质的转化。通过搭配不同的生物品种,掌握好其中的数量比例,利用虾、蟹、鱼、鳖等水生植物的共生原理,调整生态结构,提高池塘的自身净化能力,解决水环境和池塘本身的富营养化对生物的压力,保持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降低鱼苗的发病率,为水池的高产提供稳定的基础,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1 鱼鳖混养
  1.1 鱼鳖混养模式
  水产养殖中采用鱼鳖混养的模式,鳖的残食和粪便中含有氮、磷、钾等,生物元素含量较高,可以起到水质的培养作用,为鲫鱼、鲤鱼、罗非鱼等各种杂食鱼类的快速生长提供饵料条件,也为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花和白鲢提供饵料。与此同时,鱼类的粪便以及水草沤肥繁殖起来的细菌和浮游生物又给鳖的饵料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以鱼和鳖的食物链,促进了鱼塘内的生态平衡。在培养过程中,鳖也可以吃掉行动缓慢或者患病的病鱼或是死鱼,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减少鱼病的发生,这也是鱼鳖水产养殖模式获得高产和盛行的原因。
  1.2 技术要点
  池塘应选择环境安静、有配套的排水系统,避风向阳的地方。要注意搭建防逃墙,防止鳖逃走和敌害入侵。由于鳖的性情喜欢安静,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减少拉网次数,以免打扰鳖的正常生活。鱼鳖混养中,一般采用鲤鱼和白鲢为主要的混养对象,一年中的3—4月放养鳖为最佳的时期,这时池塘的水温在20 ℃左右,有助于鳖尽快地适应环境;鱼苗的放养以冬季放养为好,在立春前放养结束。鱼鳖混养中,重点是投喂,鳖属于杂食性动物,以食蛋白质为主。投喂饲料要荤素搭配好,活鲜饲料主要是杂鱼动物内脏,蔬菜的饲料配料主要是水草和瓜果蔬菜,还可以用玉米粉进行加工。每次投喂的数量根据水温、天气和鳖的生长情况从而灵活地确定,以一般以2~3 h内食完为宜[1]。
  2 鱼虾混养
  2.1 鱼虾混养模式
  最近几年人们对虾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导致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养殖模式也不断出现,但是单一的养殖对虾容易导致有机物质的循环不通畅,为异养菌提供丰富的营养,尤其是在对虾养殖的中后期,如果遭遇阴雨天气则会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残饵、粪便等大量有机物在短时间内被分解脱氧,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对虾的养殖产生毒害作用,从而造成虾的大量死亡。国家对虾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海洋学院长何建国认为,推行鱼虾混养的模式能有效提高虾的存活率、降低虾的发病率,采用鱼虾混养模式,由于鱼的活动增加了水质活力,改善了水环境,对虾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并且鱼对虾有攻击力减少了病虾的数量,从而虾的健康得到了提升,增加了虾的免疫力。
  2.2 技术要点
  在采用鱼虾混养模式时,应注意鱼苗和虾苗的投放密度。确定两种养殖品种的放养密度,保证其无机氨等含量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对虾和鲤鱼、鲫鱼的存活率。在4月中下旬时陆续放养鱼苗,其密度为重量50~100 g的鱼苗,300尾/m2。虾苗在天气良好时,5月中下旬水温达到15 ℃以上时,把虾苗放入池塘,其密度是1 cm左右的虾苗,2万尾/m2左右。采用鱼虾混养的模式并不是适合所有品种的鱼,一些攻击性强的鱼类会对虾类造成危害,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山东省滨州地区,鱼虾混养模式较为成功,其主要是南美白对虾和淡水白鲳混养;南美白对虾和草鱼混养;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
  3 鱼蟹混养
  3.1 鱼蟹混养模式
  鱼蟹混养的水产养殖模式就是以养鱼为主,搭配一种蟹种,利用精养鱼塘,在养鱼的同时养蟹,实行鱼蟹混养。鱼蟹混养模式中,可以投放鲢鱼、鳜鱼,也可以投放其他的越冬鱼苗。这种养殖方式不仅不影响鱼的产量,养蟹也不占用额外的农田和其他池塘。这种养殖方式生产成本低廉、方便简洁、技术容易掌握,而且品质优于专养河蟹,保证稳定产量,提高经济效益[2]。
  3.2 技术要点
  鱼蟹混养要合理利用水体,處理好养殖种类之间的生存关系,可以投放鳜鱼和鲢鱼等。在鱼蟹混养时,应注意对池塘的水质进行检测,其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好坏,养虾蟹关键在养水。在池塘内要移植一定数量的水花生,水花生可以提供和谐良好的蟹居脱壳环境,也可为河蟹提供食物,当池塘遇缺氧状况,蟹可扒在水花生上面挽救生命。在夜间时,可以在水花生附近投放一些河蟹的动物性饲料。在养殖的中后期,特别是夏秋两季,要经常给池塘换水,保持较高的溶氧。投放要选择体质强健、活力旺盛的蟹,投放期要用盐水对其进行消毒,选择早晚投放。每667 m2投放数量一般不要超过1 000只。混养中的鱼类要在12月以后才可进行捕捞,结束生产。而蟹则在10月以前即可捕捞完毕,如11月时对河蟹进行捕捞,这时河蟹已开始生殖洄游,其回捕率明显下降。
  4 80∶20池塘混养鱼
  4.1 80∶20池塘养鱼混养模式   中国传统的以肥水鱼为基础的混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生态学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出了受环境影响较大、效益不高、产量受限等缺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末,颗粒饲料技术的演进和发展,为传统的混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活力。80∶20池塘养鱼,以颗粒饲料为基础,将传统的混养技术和现代单一技术相结合。20世纪末,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美国大豆协会合作,引进了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此混养模式经济效益大,对环境影响较小,以人工颗粒饲养为基础,是最理想的鱼类混养模式,被渔民接受推广。池塘80∶20养鱼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中80%左右的鱼产量是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例如草鱼、鲤鱼、鲫鱼等,另外20%左右的鱼产量是服务性鱼(称为搭配鱼),如鲶鱼、鲈鱼等,这种养殖方法有效可以清除水中浮游生物,控制鱼池的水质,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利用池塘天然生物饵料的资源换取一定鱼产量,其混养鱼中主养的是高价值鱼,不追求高产量,而是高的经济效益。
  4.2 技术要点
  在养鱼之前要清理好池塘,要让池塘充分地曝晒,挖出多余的淤泥,对池塘进行消毒,在毒性消失后,在鱼苗放养前2~3 d注入新水,注入新水时用密网过滤,防止野生杂鱼的进入。鱼苗的放养要选择优良健康的鱼苗,保证其成活率高。因为这种模式主要是饲养80%的高价值鱼,因此合理使用的颗粒饲料是保证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采用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是硬颗粒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膨化颗粒饲料比硬颗粒饲料投喂效果要好,使用价值完全的全价颗粒饲料,保证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对饲料投放量的掌握要占鱼总量的2%~5%[3]。
  5 结语
  通过对水产养殖中几种常见混养模式的讨论,从而转变水产养殖的思路,不断在实践中,因地制宜的找到养殖户最适宜的养殖模式,保证水产养殖的效益。这种混养模式有较为复杂的生态环境,对于其中各生物及养殖对象的相互影响方面要多加了解,从而促进水产养殖的产量提高,更好地了解其中的技术要素,更好地为养殖增效服务。混养模式经济效益高、成本低、环境牺牲小,对生态混养养殖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董伟.水产养殖中幾种常见的混养模式及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19(1):24-25.
  [2] 曾海红,马光,孟改青.淡水池塘鱼、鳖混养生态高效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17(1):39,70.
  [3] 李继.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18):95.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4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