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自主探究和分析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具备了自主探究的能力,才能够冷静地面对高考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为学生构建探究式的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应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能够发现,学生常常会出现困惑的表情。而且,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会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学习,导致学生的主观思维被局限,潜力也无法被激发。如果,学生没有了教师的讲解,面对问题和课本内容,就会手足无措。这样的形式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对于高中生来说,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重视探究式课堂的创建。并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错误,也不要着急否定,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设置问题,引发思考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有效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如,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先为学生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相关内容,但是,这样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而且,学生很难理解其用法。所以,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工地测量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可行的测量方案,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可見,有效的数学问题的设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兴趣,优化过程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展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以此优化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还能够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社会热点为学生讲解和分析了数列的概念,首先,笔者提出了购房贷款的问题,然后,笔者要求学生利用数列的知识探索购房问题的解决策略。学生利用数列的相关知识就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判断。生活实例的运用,不仅优化了数学教学的过程,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关键渠道。可见,结合学生的兴趣设置教学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总结,提升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常常会忽略课后总结的环节。实际上,有效的总结,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总结的环节。当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总结课堂中的易错点,从而避免学生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总结能力。
   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在每节课的末尾,笔者都会要求学生用四五分钟的时间总结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教学中,学生就对生活中出现的测量问题、航海问题、方向问题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同时,学生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和用法进行了总结。此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将容易出错的地方记录下来了。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提高反思能力和自省意识。当然,总结的环节也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路和手段。可见,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想法,设置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为学生优化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要重视课后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当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薛白.高中数学课整合“问题探究式”教学理念之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70.
   [2]朱丽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运用[A].教育理论研究(第二辑)[C],2018:1.
  编辑 杜元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5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