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对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对中学生的正向价值观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创新,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优势,将语文教学和“文化渗透”教育相融合,从课本中充分发掘潜在的文化内涵,透析中国历史文化,进行知识延伸,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文化自信,濡染中国文化精髓,使中学生在性格形成关键期树立正向价值观及人生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化渗透” 价值观
  语文教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语文”和“教育”的综合。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还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然而,当今社会,良莠不齐的信息轰炸、外来文化的和平演化以及网络游戏的充斥,令中学生仅仅停留于学习语文知识符号层面,无暇静心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且在纷繁杂乱的无序精神世界中迷失自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文化渗透”,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语文教学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主渠道作用,让中国优秀文化扎根于学生心中,重塑中国文化自信,培养自我品格,帮助中学生在青春期形成正向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文化定義与语文教学中传承的文化内容
  谈到文化,我们首先要了解文化的内涵。古今中外,对于文化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在中国古籍中,“文”指文字、文章、文采,以及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指“教化”“教行”。在西方,“文化”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l,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认为:“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是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克罗伯的文化定义逐渐为现代西方学者所接受。
  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即通俗意义上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主要指哲学和科学、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价值观念尤为重要。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人评价行为和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这个标准存于人的内心,决定人欣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需要通过我国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传递正向的价值观。本文主要探究狭义文化中精神要素及精神“文化渗透”对于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传承的主要文化内容是狭义文化中的精神要素,如语言、知识、科学、艺术、文学等,通过这些“文化渗透”传递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是更广泛和深厚的自信。需要从中学时代起通过提升民族文化、多元文化、个性文化和人文文化来实现,而我国语文教科学中的“文化渗透”是实现“文化自信”传播和落实的一架举足轻重的桥梁。
  二、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笔者认为,教育真正的出发点是人,是传承中国文化,语文教学中批判性地吸纳中国文化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文化行为和文化精神的滋养。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把握语文特点和教学要求,努力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和文化品质提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掘其中的文化因素,让语文教学彰显文化魅力,促进语文教学完成其伟大使命。初中是青少年性格及信仰形成关键期,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不但学好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踏入中国文化长河,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感悟中国文化之美,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种独特的魅力与快乐。良好的文化输入是奠定学生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基础,可帮助其形成独特的魅力与品质。
  《大学》中有“道生万物,万物为我所用”。然而,当今时代,网络游戏的发展,虽有一定的时代进步,为社会文化事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但也存在诸多弊端,最为显著的是诸多网络游戏充斥了暴力文化。纵观现世的网络游戏圈,很多中学生沉迷于此,游戏无度,以至于竭天地之良物,最终仁义崩而礼溃,德失而道衰。导致中国优良的文化与文明渐渐被游戏网络中的暴力娱乐所取代,学生内心浮躁,无法真正地体验优良文化的熏陶与魅力。众人皆知,凡所学,皆成性格中一部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奥妙,摒弃网络游戏的暴力文化,汲取健康文化之精华,在文化学习中贯穿历史,透析生活哲理,贯通与妙用,从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学会经营好自己,用自己的才能和品性去驾驭人生,尤为迫切和必要。而担当这一重任,非语文教学莫属。
  三、语文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实践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在课题上老师讲解带入,借鉴新西兰教学特点,创设主题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对学科知识进行运用、体验、感悟、思考、发现和创新;力图使学生在课堂中认识文化,感受文化,理解文化,让学生理解到文化不是那么晦涩难懂,而是在我们生活中,带给我们美好,提升我们品味,力图让学生不仅学习到文字沟通符号,也体会到文字符号背后带给人类的文化意义。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诗词《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我们不仅带领学生学习诗词本身,让其体会古人煎水煮茶之乐,并把这种饮茶享受传递给爱茶友人。我们还以此为“文化渗透”切入点,以茶文化为载体,讲解茶道及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同学们识茶、泡茶、品茶,了解茶的制造、中国名茶、丝绸之路,以及茶叶作为文化传播,让世界了解中国,既寓教于乐,又传授了传统文化。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刻领略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通过这样的学习,这首关于茶的诗词及茶文化很自然地扎根在学生心里,并激发学生主动爱上茶艺,传承中国文化。我们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诸多文章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如对联、灯谜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积淀下的珍贵财富,内容广泛,内蕴丰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内容与常规教学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做到灵活、充满趣味性,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正向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能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又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
  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容易影响学生,应利用课堂教育学生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这一门课程的优势,将中国“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优秀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虹霞.语文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及渗透策略.语文建设,2015,(06) :3.
  [2]国晓东.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20.
  [3]黄明勇.芬兰教育成功的要义及启示——对芬兰基础教育的考察报告.新课程研究,2017,(03) :134.
  [4]朱茂林.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17,(06) :14.
  [5]薛爱建.文脉·文气·文采——一种语文课堂的文化探寻.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4) :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5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