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歌剧《伤逝》中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歌剧《伤逝》由施光南先生创作于1981年,是一部经典的中国歌剧作品。剧中子君的咏叹调《不幸的人生》创作手法精湛,抒情性、戏剧性完美结合,是声乐教学中的经典演唱曲目。本文在歌剧《伤逝》的整体视域下,以其唱段《不幸的人生》为例,主要从歌剧《伤逝》的概述、咏叹调《不幸的人生》的音乐分析和演唱处理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伤逝》;《不幸的人生》;音乐分析;演唱处理;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歌剧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伤逝》的创作是为纪念文学家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创作的,由施光南先生作曲,是中国歌剧历史上的第一部抒情性歌剧。该作品有机地融合了鲁迅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施光南先生卓越的音乐才能。随着歌剧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地不再满足于平铺直叙的宣叙调,希望出现一些更具有感情色彩的演唱形式,由此,咏叹调应运而生。咏叹调是歌剧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表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伤逝》中咏叹调《不幸的人生》是该部歌剧的经典选段,音乐旋律优美,情感丰富,充分体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歌剧《伤逝》概述
  (一)作曲者施光南先生简介
  施光南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我国自己培养的作曲家。其音乐创作涉及多个领域,歌曲创作是其最为突出的成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施光南先生不仅熟知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音乐作曲技法,而且掌握了西方作曲技法,并经常将西洋和民族作曲技法结合起来进行音乐创作,如歌剧《伤逝》等。
  (二)歌剧《伤逝》创作背景
  歌剧《伤逝》是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进行创作的,讲的是当时两个青年男女相爱的悲剧故事,是鲁迅先生有感而作的。小说《伤逝》是在“五四运动”革命浪潮的激情退却后所创作的,在这部小说里,鲁迅先生摒弃了之前创作中谨慎而深刻的语言风格,用充满诗意的、隐忍含蓄和苦涩幽怨的语言进行创作。
  1981年,这部歌剧在北京由中国歌舞剧院首演,施光南作曲,由殷秀梅、程志、关牧村、刘跃演唱。歌剧剧本中体现了原小说抒情诗式的创作手法。该作品是中国歌剧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对中国歌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剧中大多数咏叹调参照西洋技法创作,且剧中多首咏叹调成为声乐演唱中的必唱曲目,《不幸的人生》就是其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二、咏叹调《不幸的人生》主题与音乐分析
  (一)歌曲主题
  《伤逝》这部歌剧全剧只有四个演员上台演出,剧情并不复杂。采用倒叙的手法,展示了涓生和子君美好爱情的开始、发展和破灭。整部歌剧歌词简洁,故事情节引人深思,旋律优美动听,人物性格刻画生动形象,成功地塑造了爱情悲剧中的两个青年男女。
  歌曲《不幸的人生》是片段“冬”中的一段著名咏叹调,在歌剧中,子君和涓生的爱情生活发展到了冬天,也开始慢慢的出现裂缝,最终走向破灭。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两个年轻人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和负担,他们已经无法再如之前一般一起生活。正是这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涓生最终不得不违心地与子君分手。对于子君来说,这样的结果无疑使她陷入深渊,在对涓生和现实彻底失望过后,她以死做出了抗争。在咏叹调《不幸的人生》中,子君悲叹自己人生的不幸,她不知道该去哪里,最终选择了死亡。整首咏叹调歌词内容与曲调非常沉重,充满了强烈的悲剧色彩,引人深思。
  (二)歌曲音乐分析
  咏叹调《不幸的人生》主要剖析了子君的内心活动,刻画出女主角心中的绝望与无奈。
  该咏叹调采用了复三部式的曲式结构,感情基调沉重伤感,音域宽广,速度为中速,f小调为全曲的主调。歌曲的前奏部分为4/4拍,第一小节为弱起,右手一个柱式和弦,给人以不安的感觉。从第二小节开始,钢琴伴奏变为左右两手交替进行,五到七小节两手均采用柱式和弦,给人以沉重忐忑的感觉,为全曲的感情基调加以引入和铺垫,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悲伤哭泣的女子正向我们诉说自己不幸的人生。
  歌曲的第一段為f小调,歌曲的主题由小调的主和弦引入,给人一种无尽的凄凉感。与此同时,歌曲的节奏由4/4拍和4/3拍相结合而进行,加强了旋律的不稳定感,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女主人公子君难以抉择的痛苦心理。从十六小节开始,音符变得密集起来,歌词中也似乎带有哭泣诉说的语气,暗示了子君的心情越来越急促和不安。
  歌曲的第二段是全曲较为复杂的段落,节奏型主要以2/4拍和4/4拍为主。该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f小调转入到同主音大调F大调,旋律线条变得宽广开阔,钢琴伴奏织体为琶音音型,调性和钢琴伴奏织体的改变体现出了子君情感上的变化,即对过往的诀别。此段最后几句采用了上行模进的音乐形式,使音乐情绪层层递进,音乐终于在“啊”字上进入了一个小的高潮。“盲目的牺牲……”这一句表达出子君对爱情的绝望和对现实强烈的不满与无奈。
  该段的第二部分采用上行模进的形式写了五次“我将回去”,前两个“我将回去”在低音区,后边三个“我将回去”音区越来越高。后三个“我将回去”之后,音乐在全曲的最高音“啊”字大七度跳进,情感终于爆发。紧接着出现了一连串的三连音“啊”,给人以摇摆挣扎的感觉,似乎诉说了女主人公子君经过痛苦的挣扎,最终还是被残酷的现实打败的绝望之情。该段的第三部分由大调转回到了f小调,采用三连音节奏型的柱式和弦作为钢琴伴奏,带给人紧张不稳定的感觉,刚好与歌词“可怕啊”相对应。最终该部分以“凄凉、寂寞、怨恨”的歌词结束,旋律也由此推向了高潮,情感得到释放,表达出子君对现实的控诉和内心的绝望。
  全曲的第三段,是歌曲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主题与第一段一致,感情基调由上一段的爆发又回到了寂静,给人以无限凄凉的感觉。该段的最高音“啊”字,像是在做最后的挣扎,也是不甘于现实的呐喊,但最终还是无能为力。之后下行的音阶和最后的长音“生”字,表现了子君下定决心离去的绝望心情。全曲最终在沉重和凄凉的氛围中结束。
  三、演唱处理与体会
  该咏叹调演唱时情绪比较低沉,且难度较大,整体速度为Andante。在演唱时对歌唱者气息的运用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保持通畅的状态,还需要对气息加以控制。笔者在之前的学习与演唱中深有体会,稍不小心演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应该多加重视身体的运用,加强对横膈膜和腰腹部力量的训练,增强身体的控制能力。同时,在演唱中还应该注意歌曲的节奏和谱例标记,严格按照谱面要求来唱,不能按照自身的喜好随意演唱,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乐句的完整性和歌曲的情感意境。
  笔者在之前的演唱学习中,着重分析了这首咏叹调的感情基调。笔者认为,该曲在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的表达,虽然整首咏叹调是比较沉重忧郁的,但是,不同段落的具体意境也有所不同,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演唱者应该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女主人公的心情,把自己的情绪带动起来,尽量将歌曲表达的情感演绎出来。
  四、结语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先生参照西洋技法创作的,音乐织体丰富华丽。剧中咏叹调《不幸的人生》是音乐旋律与人物形象刻画完美结合的佳作,所以,对于女高音来说无论是独唱音乐会还是重大的音乐赛事,它都是首选作品之一。
  参考文献
  [1]于宪淼.歌剧《伤逝》中悲剧人物子君的形象塑造与演唱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10):46-47.
  [2]李莉.浅析歌剧《伤逝》中《不幸的人生》的音乐风格及情感表达[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3):91-92.
  [3]徐磊.歌剧《伤逝》的抒情性特征分析[J].黄河之声,20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