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有效防治举措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水稻种植要摆脱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就需要运用最贴近我国水稻种植国情的,将农户需求与生态环保相结合的水稻种植技术,实施多样化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保证水稻生产的高产高质,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举措
  中图分类号:S51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715051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我国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近5a来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7.5%左右,稻谷产量占糧食总产量37%以上,我国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生产的85%以上稻米作为口粮消费[1]。稻米供求的变化会波及到基本粮食价格涨跌,关系到民生生活的幸福与否。保证水稻丰收,就要从提高单位产量入手,依靠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和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管理手段,在保证丰产的情况下提高品质。本文从水稻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2方面入手,针对水稻种植过程关系到其丰产与品质的关键环节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 水稻种植技术详解
  水稻种植是一项时间跨度大、技术性高、工序复杂、劳动力强度相对较高的农业生产活动。水稻种植技术需要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物科学知识,了解水稻的生长习性,洞悉水、土壤、温度、湿度等客观环境对水稻的影响,懂得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资源来促进水稻的培育生长,在水稻播种、插秧、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各个环节合理运用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防治水稻受到不利因素的干扰而使得水稻产量和品质都受到损失。
  1.1 选好水稻品种是保证高产高质的前提
  现代生物科技对水稻种子的培育已经非常成熟,农户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因地制宜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这样其自带抗病虫害的基因,可以减少农药的污染,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促进单产量的提高和稻米口感品质、营养价值的优异,从而能够让满足如今随着老百姓消费能力的提高而使得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促进农民增产丰收。比如,东北作为我国的水稻主要种植基地,不仅优质稻比普通稻的价格高出1元/kg以上,而且还因为其清香爽口的超高品质形成了东北大米在全国人民心中的良好口碑,深受大众欢迎。
  1.2 加强水稻培育是实现高产高质的关键
  水稻的精细化培育包含以旱育秧,合理密植2个环节,田间管理包含科学灌溉、合理施肥、病害防治和及时收割4个内容。这就需要农户首先结合气候知识,运用现代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科学操作,方能在降低劳动强度的情况下,保证在春播到秋收获跨越3个季度的时间每1个过程都能及时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利于水稻生长的因素。下面结合具体的环节进行分析。
  1.2.1 播种
  水稻播种主要围绕“水、种、土、膜”4个要素进行,即土壤透水量要足,才能让种子发芽;种子播撒的密度要适当,才能有壮秧的空间和营养;覆土要厚薄一致、全部均匀完全的覆盖;有的地方遇到春天比较寒冷的季节,还需要覆盖地膜,保证温度和湿度的基本稳定,防治不可逆转的冻伤。
  1.2.2 插秧
  插秧技术整个环节要强调精耕细作,特别是水稻田间的整地工作,旱整地要秋翻春旋,平整而无板结,整地要保证水量适中而无泥浆之状。同时要在插秧之前给土壤施肥,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土壤自身的肥力进行合理调整,均匀播撒。最关键是水稻秧苗的移栽环节,既要掌握最佳插深,即1~2cm左右,才能使得秧苗发根多,长的壮,分蘖量大,同时还要掌握秧苗之间的合理密度,在土壤肥沃、气象环境好的情况下,苗数控制在 125~135株/m2左右,才能在单位面积中获得最多的穗数,实现增产增收。
  [BT(2+1]1.3 做好水稻田间精细化管理是促进高产高质的重要因素
  1.3.1 灌溉
  水稻灌溉在其生长的每个阶段,用水量和浇灌方法都不一样。返青期稻田要保持一定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合理的环境,促进早根发育,加速返青;分蘖期土壤由饱和含水到浅水层之间,受昼夜温差大和光照好的影响,促进分蘖,单株分蘖量多;稻穗发育期需水量最多,最适合采用水层灌溉,但维持深水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开花期稻田也要水层灌溉,可减轻高型影响;灌浆结实期要使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是稻田处于水层与裸露交替状态。濯水方法是以生理需水为基础,结合生态需水来制定,灌溉原则是有水活蔸,浅水分蘖中期搁田,润长穗,干湿壮籽。
  1.3.2 施肥
  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的施肥次数为4次,第1次为插秧前,保证土壤肥力;第2次为插秧后10d,用尿素和复合肥混合撒入,为分蘖做准备;第3次为长出穗包之时,施肥量要增多,但是也要适量,促进穗包的发育生长;第4次为稻穗发育齐全之时,通过施肥来让稻谷更饱满,避免出现空穗的情况。
  施肥过程要结合土地肥力程度,根据水稻生长状态来判断是否需要施肥,还要注意施肥用量,尽量使用以喷施法,避免肥力蒸发。
  1.3.3 春季防寒冻夏秋防晒防倒伏
  我国春季大部分地区容易出现倒春寒现象,这就需要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寒冻工作,在低温来临之前保证有适宜温度的水源进田,低温过后要立即放掉稻田中的水,并再次间歇灌水。利用现代保温技术材料,降低寒冻损失。
  在夏秋季节,由于水稻受到高温日晒,水份蒸发量大,加之穗粒饱满沉重,受到风雨的吹打之后容易出现倒伏情况发生,这就需要农户抓住时机进行晒田防倒伏工作。
  田间管理除了上述环节之外,还需要定期除草,防治稻田肥力被杂草吸收;同时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是关系到水稻生长健康、穗粒成熟饱满的关键。
  2 水稻常见病虫害
  防治水稻病虫害是挖掘水稻增产潜力的必要措施。要防治就要了解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治的有效手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判断病因,科学使用药量,将损失降到最低。水稻常见病虫害主要分为自身病害和客观环境的虫害2个方面。   2.1 水稻常见病害
  稻瘟病,按照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几种类型。该病是由真菌诱发导致的,具有可蔓延水稻全身,始终伴随生长全过程之特点。
  白叶枯病,该病况主要会在长期高温多雨的季节出现,初期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班,后期会发展成为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叶子病害部位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数日之后病斑转为灰白色,以至于脱落,导致水稻因无法吸收水份而枯死,会让水稻产量降低严重。
  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抽穗、孕穗阶段,受高温少雨的天气影响,使得水稻容易受到真菌感染,水稻由于叶片发黄枯死,茎秆不能抽穗,从而降低了水稻的穗粒饱和,水稻质量大打折扣[2]。
  2.2 水稻常见虫害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对水稻生产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如果防止不当,甚至有绝收的不良后果。其对水稻的危害是吸食水稻的汁液,使其营养不足,谷粒不饱满,秕谷率增加;产卵时成虫会破坏植株的输导组织,降低作物的同化作用,加速稻株瘫痪。
  水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也很严重,其幼虫蛀入水稻茎秆中咬食、切断水稻营养,就会造成枯鞘、枯心死孕穗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幼虫会变成二化螟、成长为三化螟,进而使水稻出现瘪粒、空粒等现象,也降低了水稻的产量。
  3 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切忌只相信化学药剂除病虫害的盲目短视心理,因为这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反而使水稻有些病虫害对农药品种产生了抗药性,更加难以防治[3]。另外农药对病虫害天敌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不能忽视的负面作用。因此,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要用新理念、新思维,结合新技术,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进行。
  注意自然调控,利用生物链意识进行防治。要充分发挥生物的多样性、作物抗性和天敌的作用,利用废水管理以及综合防控、绿色防控措施,例如进行稻田益虫的保护、实施稻鱼合养,养蜂控制害虫等模式,促进稻田生态循环的健康稳定。同时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发挥其自动修复的功能。
  要合理用药,根据农药的作用机理,选择在防治合适期间施用。做到不留农药残渣,不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不对人体造成危险为最好之效果。
  不能一味的追求水稻防治的单一性,要多种手段综合利用,比如传统防治方法,利用撒石灰消毒改良土壤,使用农家肥、微量元素肥料增强水稻抗病虫害能力等;比如使用物理防治,利用太阳能灭虫灯,借助害虫的趋光天性来诱杀等。只要是安全、环保、成本较低、行之有效的方法都应该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所用。
  4 结束语
  水稻种植技术的科学应用和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关键在于农户自身水稻知识的掌握,只有农户具备了现代农業的知识素养,先进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在水稻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各个环节做到精细化的实施,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地进行培训指导,用政策引导农户发展集约型、规模化的水稻种植模式,综合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整体收入。
  参考文献
  [1] 丁阳愿, 黄恒涛.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 南方农业, 2017, 11(27):29.
  [2] 黄志明, 余少挺. 探讨水稻栽培技术要素分析与病虫害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3):144.
  [3] 王燕羽. 绿色防治技术在水稻病虫害中的推广分析[J]. 农技服务, 2017, 34(5):68.
  作者简介:
  闭高榕(1991-),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农业生产、植物保护管理,助理农艺师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044.htm